一种急诊科用腿部固定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660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诊科用腿部固定担架,包括担架本体与设置在担架本体上的承重布与支撑杆,所述承重布上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与四个第二通孔,所述承重布的侧边开设有四个槽口,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收纳筒,且收纳筒的一端设置有螺纹盖,所述收纳筒的侧面固定有套接环,所述收纳筒的外侧面开设有观察口,且收纳筒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底面安装有压缩弹簧,且内腔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座与纱布卷,所述支撑座的外侧面粘贴有红纸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多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配合纱布卷实现对两个腿部的单独绑紧,紧固效果好,且纱布卷的更换成本低,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科用腿部固定担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担架,特别涉及一种急诊科用腿部固定担架,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担架就是其中的一种,但目前的担架在固定腿部时,通常都是利用一根绑紧带将人体的两个腿绑紧在担架的支撑杆上,这种绑紧的方式紧固效果较差,且绑紧带容易被伤员污染,从而需要更换,而绷紧带的成本较高,影响实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针对现有的担架对腿部的紧固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急诊科用腿部固定担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急诊科用腿部固定担架,包括担架本体与设置在担架本体上的承重布与支撑杆,所述承重布上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与四个第二通孔,所述承重布的侧边开设有四个槽口,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收纳筒,且收纳筒的一端设置有螺纹盖,所述收纳筒的侧面固定有套接环,所述收纳筒的外侧面开设有观察口,且收纳筒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底面安装有压缩弹簧,且内腔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座与纱布卷,所述支撑座的外侧面粘贴有红纸带,所述支撑座通过弹簧座固定安装在压缩弹簧的端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盖包括圆盘体部分与螺纹管部分,圆盘体部分的横截面直径等于收纳筒的外径,螺纹管部分与收纳筒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纳筒、螺纹盖与套接环均为塑料材质制成,且套接环套接在支撑杆上。r>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个所述第一通孔均匀分为两组,四个所述第二通孔均匀分为两组,同一组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距离大于同一组的两个第二通孔之间的距离。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接环的内径等于支撑杆的横截面直径,所述螺纹盖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纱布卷绕接在第一塑料管上,且第一塑料管的内部设置有胶带卷,所述胶带卷绕接在第二塑料管上,且胶带卷的端部粘贴有不粘纸。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槽口、收纳筒、螺纹盖、套接环、内腔和纱布卷;利用多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配合纱布卷实现对两个腿部的单独绑紧,紧固效果好,且纱布卷的更换成本低,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2、本技术通过设置观察口、压缩弹簧、支撑座和红纸带,通过观察口是否可观察到红纸带来判断收纳筒内是否存在纱布卷,避免了纱布卷的遗忘;3、本技术通过在胶带卷的端部设置不粘纸,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快速的撕开胶带卷来粘接绑紧纱布卷,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收纳筒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收纳筒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纱布卷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胶带卷的结构图。图中:1、担架本体;2、承重布;3、支撑杆;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槽口;7、收纳筒;8、螺纹盖;9、套接环;10、观察口;11、内腔;12、压缩弹簧;13、支撑座;14、红纸带;15、纱布卷;16、第一塑料管;17、胶带卷;18、第二塑料管;19、不粘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急诊科用腿部固定担架,包括担架本体1与设置在担架本体1上的承重布2与支撑杆3,承重布2上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4与四个第二通孔5,承重布2的侧边开设有四个槽口6,支撑杆3的一侧设置有收纳筒7,且收纳筒7的一端设置有螺纹盖8,收纳筒7的侧面固定有套接环9,收纳筒7的外侧面开设有观察口10,且收纳筒7的内部设置有内腔11,内腔11的内底面安装有压缩弹簧12,且内腔1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座13与纱布卷15,支撑座13的外侧面粘贴有红纸带14,支撑座13通过弹簧座固定安装在压缩弹簧12的端部。螺纹盖8包括圆盘体部分与螺纹管部分,圆盘体部分的横截面直径等于收纳筒7的外径,螺纹管部分与收纳筒7螺纹连接,收纳筒7、螺纹盖8与套接环9均为塑料材质制成,且套接环9套接在支撑杆3上,四个第一通孔4均匀分为两组,四个第二通孔5均匀分为两组,同一组的两个第一通孔4之间的距离大于同一组的两个第二通孔5之间的距离,套接环9的内径等于支撑杆3的横截面直径,螺纹盖8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实施例二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急诊科用腿部固定担架,包括担架本体1与设置在担架本体1上的承重布2与支撑杆3,承重布2上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4与四个第二通孔5,承重布2的侧边开设有四个槽口6,支撑杆3的一侧设置有收纳筒7,且收纳筒7的一端设置有螺纹盖8,收纳筒7的侧面固定有套接环9,收纳筒7的外侧面开设有观察口10,且收纳筒7的内部设置有内腔11,内腔11的内底面安装有压缩弹簧12,且内腔1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座13与纱布卷15,支撑座13的外侧面粘贴有红纸带14,支撑座13通过弹簧座固定安装在压缩弹簧12的端部。螺纹盖8包括圆盘体部分与螺纹管部分,圆盘体部分的横截面直径等于收纳筒7的外径,螺纹管部分与收纳筒7螺纹连接,收纳筒7、螺纹盖8与套接环9均为塑料材质制成,且套接环9套接在支撑杆3上,四个第一通孔4均匀分为两组,四个第二通孔5均匀分为两组,同一组的两个第一通孔4之间的距离大于同一组的两个第二通孔5之间的距离,套接环9的内径等于支撑杆3的横截面直径,螺纹盖8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纱布卷15绕接在第一塑料管16上,且第一塑料管16的内部设置有胶带卷17,胶带卷17绕接在第二塑料管18上,且胶带卷17的端部粘贴有不粘纸19。具体的,使用本技术时,在将伤员放置到承重布2上后,当需要对伤员的腿部进行固定时,首先手动拧动螺纹盖8直至完全取下螺纹盖8,此时,由于失去了螺纹盖8的挤压,受压缩的压缩弹簧12就会逐渐伸直,从而推动支撑座13在内腔11的内部滑动,将纱布卷15推出内腔11的范围,医护人员将纱布卷15取出后散开,再将散开后得到的纱布利用同一组的第一通孔4或第二通孔5绑紧伤员的腿部即可,然后即可抬动支撑杆3,将伤员送往医院或救护车急救,槽口6用于方便套接环9套接到支撑杆3上,在将纱布卷15取出后,由于压缩弹簧12恢复到正常的长度,因此人们即可在观察口10上观察到红纸带14,即表示收纳筒7内部的纱布卷15已经被取出,需要及时更换新的纱布卷15,相较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通过将纱布卷15绕接到第一塑料管16上,再将胶带卷17放置于第一塑料管16的内部,在人们通过纱布卷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科用腿部固定担架,包括担架本体(1)与设置在担架本体(1)上的承重布(2)与支撑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布(2)上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4)与四个第二通孔(5),所述承重布(2)的侧边开设有四个槽口(6),所述支撑杆(3)的一侧设置有收纳筒(7),且收纳筒(7)的一端设置有螺纹盖(8),所述收纳筒(7)的侧面固定有套接环(9),所述收纳筒(7)的外侧面开设有观察口(10),且收纳筒(7)的内部设置有内腔(11),所述内腔(11)的内底面安装有压缩弹簧(12),且内腔(1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座(13)与纱布卷(15),所述支撑座(13)的外侧面粘贴有红纸带(14),所述支撑座(13)通过弹簧座固定安装在压缩弹簧(12)的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科用腿部固定担架,包括担架本体(1)与设置在担架本体(1)上的承重布(2)与支撑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布(2)上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4)与四个第二通孔(5),所述承重布(2)的侧边开设有四个槽口(6),所述支撑杆(3)的一侧设置有收纳筒(7),且收纳筒(7)的一端设置有螺纹盖(8),所述收纳筒(7)的侧面固定有套接环(9),所述收纳筒(7)的外侧面开设有观察口(10),且收纳筒(7)的内部设置有内腔(11),所述内腔(11)的内底面安装有压缩弹簧(12),且内腔(1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座(13)与纱布卷(15),所述支撑座(13)的外侧面粘贴有红纸带(14),所述支撑座(13)通过弹簧座固定安装在压缩弹簧(12)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科用腿部固定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盖(8)包括圆盘体部分与螺纹管部分,圆盘体部分的横截面直径等于收纳筒(7)的外径,螺纹管部分与收纳筒(7)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燕王青王蓓蓓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