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人车多功能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28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架空人车多功能担架,涉及医护设备领域,包括担架框架、第一支撑板、安全扶手、安全绑带、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顶升结构、固定杆、吊杆和支撑组件,所述担架框架的顶侧并列焊装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铰接在担架框架的顶侧,所述担架框架的两侧均焊装有安全扶手,通过在担架框架的两分别设置有安全扶手,同时设置有安全绑带,能够保证在运送伤员时,对伤员进行限位,避免搬运过程中,伤员跌落,在运送时,可以通过旋转收缩环,在螺纹配合下,扩大定位丝杆和收缩环之间的间距,实现第一支撑板的旋转顶升,能够成座椅形态,以便于前后高度可调,实现可坐、可卧、可躺的安全多功能担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架空人车多功能担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护设备领域,具体为架空人车多功能担架。
技术介绍
以前设计的人车急救担架为软质担架,不能运输脊椎、骨盆等重伤人员,同时担架安装程序多,前后高度不可调,人员在斜坡上运输存在下滑,二次受伤的危险,现有的担架在使用时,伤员的伤口位置或者躯体需要抬升时,一般通过临时使用枕头或者其他替代品垫高抬升,垫高的位置容易偏移,而且垫高的高度无法调节,在伤员运送时,危险程度提高,不利于对伤员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架空人车多功能担架,解决了伤员的伤口位置或者躯体需要抬升时,一般通过临时使用枕头或者其他替代品垫高抬升,垫高的位置容易偏移,而且垫高的高度无法调节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架空人车多功能担架,包括担架框架、第一支撑板、安全扶手、安全绑带、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顶升结构、固定杆、吊杆和支撑组件,所述担架框架的顶侧并列焊装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铰接在担架框架的顶侧,所述担架框架的两侧均焊装有安全扶手,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顶侧均设置有安全绑带,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侧设置有顶升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顶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滑板、滑槽、活塞杆、活塞筒、承重板、气囊、海绵垫、活动板和定位螺杆,所述滑槽开设在第一支撑板的内部,所述滑板配合嵌装在滑槽内,所述活动板设置在滑板的顶侧,所述气囊竖直粘贴在活动板的顶侧,所述承重板粘贴在气囊的顶部,所述海绵垫粘贴在承重板的顶部,所述活塞筒焊装在活动板的顶侧,所述活塞杆配合插接在活塞筒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筒与气囊通过导气管连通,所述导气管上安装有单向阀,所述活塞筒的一端顶侧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安装有单向阀,所述气囊的底部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的端部设置有气塞。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内部贯穿开设有滑槽,所述定位螺杆通过螺纹配合穿设在活动板内部,所述定位螺杆的底部端面对应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的顶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担架框架的两端分别焊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合页配合安装有吊杆。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升结构包括限位杆、T型丝杆、收缩环、定位丝杆和铰接杆,所述限位杆焊装在担架框架的底侧,所述T型丝杆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杆穿设在通孔内,所述铰接杆通过合页配合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的底侧中部,所述定位丝杆垂直焊装在铰接杆的中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缩环的两端环壁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定位丝杆的一端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螺纹孔内,所述T型丝杆的一端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另一螺纹孔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担架框架的两分别设置有安全扶手,同时设置有安全绑带,能够保证在运送伤员时,对伤员进行限位,避免搬运过程中,伤员跌落,在运送时,可以通过旋转收缩环,在螺纹配合下,扩大定位丝杆和收缩环之间的间距,实现第一支撑板的旋转顶升,能够成座椅形态,以便于前后高度可调,实现可坐、可卧、可躺的安全多功能担架;通过设置支撑组件,活动板在滑板的配合下沿滑槽移动,将海绵垫滑移至需要顶升的位置上,通过活塞杆在活塞筒作业,对气囊进气,实现对承重板的举升,将伤员需要垫高的位置调节到合适的位置,能够更好的减少移动过程中的损伤,加大对伤员的保护力度,更好的配合对伤员的运送。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体俯视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体仰视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中吊装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中的支撑组件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中的支撑组件内部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中的顶升结构图;图中:1、担架框架;2、第一支撑板;3、安全扶手;4、安全绑带;5、第二支撑板;6、第三支撑板;7、顶升结构;8、固定杆;9、吊杆;10、支撑组件;71、限位杆;72、T型丝杆;73、收缩环;74、定位丝杆;75、铰接杆;101、滑板;102、滑槽;103、活塞杆;104、活塞筒;105、承重板;106、气囊;107、海绵垫;108、活动板;109、定位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6所示,架空人车多功能担架,包括担架框架1、第一支撑板2、安全扶手3、安全绑带4、第二支撑板5、第三支撑板6、顶升结构7、固定杆8、吊杆9和支撑组件10,担架框架1的顶侧并列焊装有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5,第三支撑板6铰接在担架框架1的顶侧,担架框架1的两侧均焊装有安全扶手3,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5和第三支撑板6的顶侧均设置有安全绑带4,第三支撑板6的底侧设置有顶升结构7,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5和第三支撑板6的顶侧设置有支撑组件10;支撑组件10包括滑板101、滑槽102、活塞杆103、活塞筒104、承重板105、气囊106、海绵垫107、活动板108和定位螺杆109,滑槽102开设在第一支撑板2的内部,滑板101配合嵌装在滑槽102内,活动板108设置在滑板101的顶侧,气囊106竖直粘贴在活动板108的顶侧,承重板105粘贴在气囊106的顶部,海绵垫107粘贴在承重板105的顶部,活塞筒104焊装在活动板108的顶侧,活塞杆103配合插接在活塞筒104内部;活塞筒104与气囊106通过导气管连通,导气管上安装有单向阀,活塞筒104的一端顶侧安装有进气管,进气管上安装有单向阀,气囊106的底部开设有排气口,排气口的端部设置有气塞;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5和第三支撑板6的内部贯穿开设有滑槽102,定位螺杆109通过螺纹配合穿设在活动板108内部,定位螺杆109的底部端面对应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的顶侧;担架框架1的两端分别焊装有固定杆8,固定杆8通过合页配合安装有吊杆9;顶升结构7包括限位杆71、T型丝杆72、收缩环73、定位丝杆74和铰接杆75,限位杆71焊装在担架框架1的底侧,T型丝杆72的一端开设有通孔,限位杆71穿设在通孔内,铰接杆75通过合页配合安装在第一支撑板2的底侧中部,定位丝杆74垂直焊装在铰接杆75的中部;收缩环73的两端环壁上开设有螺纹孔,定位丝杆74的一端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螺纹孔内,T型丝杆72的一端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另一螺纹孔内。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在担架框架1的两分别设置有安全扶手3,同时在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5和第三支撑板6的顶侧设置有安全绑带4,能够保证在运送伤员时,对伤员进行限位,避免搬运过程中,伤员跌落,在运送时,可以通过旋转收缩环73,在螺纹配合下,扩大定位丝杆74和收缩环73之间的间距,实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架空人车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担架框架(1)、第一支撑板(2)、安全扶手(3)、安全绑带(4)、第二支撑板(5)、第三支撑板(6)、顶升结构(7)、固定杆(8)、吊杆(9)和支撑组件(10),所述担架框架(1)的顶侧并列焊装有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5),所述第三支撑板(6)铰接在担架框架(1)的顶侧,所述担架框架(1)的两侧均焊装有安全扶手(3),所述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5)和第三支撑板(6)的顶侧均设置有安全绑带(4),所述第三支撑板(6)的底侧设置有顶升结构(7),所述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5)和第三支撑板(6)的顶侧设置有支撑组件(10);/n所述支撑组件(10)包括滑板(101)、滑槽(102)、活塞杆(103)、活塞筒(104)、承重板(105)、气囊(106)、海绵垫(107)、活动板(108)和定位螺杆(109),所述滑槽(102)开设在第一支撑板(2)的内部,所述滑板(101)配合嵌装在滑槽(102)内,所述活动板(108)设置在滑板(101)的顶侧,所述气囊(106)竖直粘贴在活动板(108)的顶侧,所述承重板(105)粘贴在气囊(106)的顶部,所述海绵垫(107)粘贴在承重板(105)的顶部,所述活塞筒(104)焊装在活动板(108)的顶侧,所述活塞杆(103)配合插接在活塞筒(104)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架空人车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担架框架(1)、第一支撑板(2)、安全扶手(3)、安全绑带(4)、第二支撑板(5)、第三支撑板(6)、顶升结构(7)、固定杆(8)、吊杆(9)和支撑组件(10),所述担架框架(1)的顶侧并列焊装有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5),所述第三支撑板(6)铰接在担架框架(1)的顶侧,所述担架框架(1)的两侧均焊装有安全扶手(3),所述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5)和第三支撑板(6)的顶侧均设置有安全绑带(4),所述第三支撑板(6)的底侧设置有顶升结构(7),所述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5)和第三支撑板(6)的顶侧设置有支撑组件(10);
所述支撑组件(10)包括滑板(101)、滑槽(102)、活塞杆(103)、活塞筒(104)、承重板(105)、气囊(106)、海绵垫(107)、活动板(108)和定位螺杆(109),所述滑槽(102)开设在第一支撑板(2)的内部,所述滑板(101)配合嵌装在滑槽(102)内,所述活动板(108)设置在滑板(101)的顶侧,所述气囊(106)竖直粘贴在活动板(108)的顶侧,所述承重板(105)粘贴在气囊(106)的顶部,所述海绵垫(107)粘贴在承重板(105)的顶部,所述活塞筒(104)焊装在活动板(108)的顶侧,所述活塞杆(103)配合插接在活塞筒(104)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筒(104)与气囊(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虎贾湛永王亚飞孟超武小明席慧钱韩伟孔壮杨晓斌郭军军孟振华郝海涛许建兵程静召刘浩孙晨楠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恒毓博远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