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降低雨水随走动飞溅的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28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3
一种用于降低雨水随走动飞溅的鞋底,属于鞋业技术领域。特点是:所述的鞋底包括后挡水板、后导水垫、鞋帮、自由设计区、防滑条、前导水垫、前挡水板,所述鞋帮位于鞋底上部且覆盖整个脚部,所述后挡水板、后导水垫、自由设计区、防滑条、前导水垫、前挡水板位于鞋底底部并从脚跟到脚尖依次布置,所述的后挡水板和后导水垫位于脚跟位置,所述的自由设计区位于脚底中部位置,所述的防滑条位于脚掌位置,所述的前导水垫和前挡水板位于脚趾位置,所述的后导水垫之间形成了用于导水的凹槽,所述的前导水垫之间也形成了用于导水的凹槽。优点:在不改变原来鞋底材质及不降低原设计舒适性的基础上,增加了独特的美观性和良好的飞溅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降低雨水随走动飞溅的鞋底
本技术属于鞋业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降低雨水随走动飞溅的鞋底。
技术介绍
雨天时,当行人在路上行走的时候,鞋底往往会带起雨水,而带起的雨水又容易打湿后边的裤腿和鞋子前面的鞋面。于是,许多设计师开始进行不同的尝试,有的采用斥水性材料进行鞋底设计,有的直接降低鞋子前端和后端的接触面积,这些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雨水的飞溅。但是,这些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或缺陷是:斥水性材料的使用在舒适性和经济性上还存在一定不足,而直接降低鞋子前端和后端接触面积的设计在舒适性、美观性以及防止飞溅效果上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足。鉴于前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用于降低雨水随走动飞溅的鞋底,在不改变原来鞋底材质及不降低原设计舒适性的基础上,增加了独特的美观性和良好的飞溅效果。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用于降低雨水随走动飞溅的鞋底,所述的鞋底包括后挡水板、后导水垫、鞋帮、自由设计区、前导水垫、前挡水板,所述鞋帮位于鞋底上部且覆盖整个脚部,所述后挡水板、后导水垫、自由设计区、前导水垫、前挡水板位于鞋底底部并从脚跟到脚尖依次布置,所述的后挡水板和后导水垫位于脚跟位置,所述的自由设计区位于脚底中部位置,所述的前导水垫和前挡水板位于脚趾位置,所述的后导水垫倾斜设置且后导水垫之间形成了用于导水的凹槽,所述的前导水垫也倾斜设置且前导水垫之间也形成了用于导水的凹槽。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鞋底还包括防滑条,所述的防滑条位于脚掌位置且布置在自由设计区与前导水垫之间。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滑条的纵截面为三角形。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后导水垫朝脚跟方向向上倾斜延伸,所述后挡水板凸出于后导水垫的最后端。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前导水垫朝脚尖方向向上倾斜延伸,所述前挡水板凸出于前导水垫的最前端。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后挡水板向下弯曲设置,具有弧度。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挡水板向下弯曲设置,具有弧度。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第一、隐藏式的前后端造型设计基本可以不改变原来的鞋底造型和材质设计,保持了现有技术的舒适性;第二、本技术方案增加了独特的美观性,可以融合到不同品牌特征的鞋底设计方案中;第三、大大降低了在下雨天,路人行走被自己鞋底雨水飞溅到裤腿和鞋面的雨水量,保证了良好的飞溅效果,提升了消费者对服装服饰的穿着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降低雨水随走动飞溅的鞋底一实施例造型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降低雨水随走动飞溅的鞋底另一实施例造型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鞋底的降低雨水随走动飞溅的原理图。图中:1.后挡水板;2.后导水垫;3.鞋帮;4.自由设计区;5.防滑条;6.前导水垫;7.前挡水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降低雨水随走动飞溅的鞋底,包括后挡水板1、后导水垫2、鞋帮3、自由设计区4、防滑条5、前导水垫6、前挡水板7,所述鞋帮3位于鞋底上部且覆盖整个脚部,所述后挡水板1、后导水垫2、自由设计区4、防滑条5、前导水垫6、前挡水板7位于鞋底底部并从脚跟到脚尖依次布置,所述的后挡水板1和后导水垫2大致位于脚跟位置,所述的自由设计区4大致位于脚底中部位置,其具体可根据不同品牌需要自行设计。所述的防滑条5大致位于脚掌位置,其纵截面为三角形,起到较好的防滑作用。所述的前导水垫6和前挡水板7大致位于脚趾位置。所述的后导水垫2倾斜设置且后导水垫2之间形成了用于导水的凹槽,所述的前导水垫6也倾斜设置且前导水垫6之间也形成了用于导水的凹槽。所述的后挡水板1和前挡水板7均向下弯曲设置,均具有一定的弧度。更优选的,所述的后导水垫2朝脚跟方向向上倾斜延伸,使后挡水板1凸出于后导水垫2的最后端,对欲从后导水垫2之间的凹槽中甩出的雨水具有良好的挡水作用;同理,所述的前导水垫6朝脚尖方向向上倾斜延伸,使前挡水板7凸出于前导水垫6的最前端,对欲从前导水垫6之间的凹槽中甩出的雨水同样具有良好的挡水作用。请参阅图3,本技术所述鞋底的降低雨水随走动飞溅的原理是:当鞋底随着步行方向移动的时候,鞋底从第一步的A、B处出发,在A端和B端由于和地面接触的水的附着力会带起鞋底的雨水,随着第一步中鞋底A端的抬起,与A端接触的雨水会随着A端的移动而向剪头方向移动,附着在鞋底A端的雨水在到达C处时沿着水平方向和斜上方被甩出鞋底。而在步行踏步的过程中,第一步中A端在到达第二步的A1端处会做短暂的停留,在此期间,在C处被甩出的雨水会迅速落在裤腿F后边D处。鞋底A端在A1处停留后完成一次走步过程,然后,后脚跟继续会在A1处抬起,重复最开始A端的动作。而第一步中鞋底B处随着B端的抬起,与B端接触的雨水也会随着B端的移动而沿着剪头方向移动到C1处,在C1处,鞋底的雨水在水平方向和斜上方从鞋底B端被甩出鞋底。而在第二步的B1端处会做短暂的停留,在此期间,从C1处被甩出的雨水会落在鞋面前端E处。从第一步的B端到第二步的B1端完成一次走步过程,然后前脚尖继续会在B1处抬起,重复最开始B端的动作。为了阻止鞋底的雨水在行走过程中从鞋底A、B两端飞溅,鞋底后端A产生的雨水,随着后导水垫2之间的凹槽流向后挡水板1,后挡水板1向下的弧度设计大大降低了雨水在A处向A1处移动的过程中在斜上方的甩出量,进而大大降低了在裤腿F后边D处所产生的雨水量。而鞋底前端B产生的雨水,随着前导水垫6之间的凹槽流向后挡水板7,后挡水板7向下弧度的设计大大降低了雨水在B处向B1处移动的过程中在斜上方的甩出量,进而大大降低了在鞋面前端E处产生的雨水量。所述后挡水板1、后导水垫2及前导水垫6、前挡水板7的设置,不但具有降低雨水带起量的特点,还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即将带起的雨水分别引导流向前挡水板7和后挡水板1,降低雨水随走动飞溅。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将鞋底底部的后导水垫2、自由设计区4、防滑条5、前导水垫6加高,加高后的后导水垫2仍朝脚跟方向向上倾斜延伸,使后挡水板1凸出于后导水垫2的最后端,对欲从后导水垫2之间的凹槽中甩出的雨水具有良好的挡水作用;同理,加高后的前导水垫6朝脚尖方向向上倾斜延伸,使前挡水板7凸出于前导水垫6的最前端,对欲从前导水垫6之间的凹槽中甩出的雨水同样具有良好的挡水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降低雨水随走动飞溅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底包括后挡水板(1)、后导水垫(2)、鞋帮(3)、自由设计区(4)、前导水垫(6)、前挡水板(7),所述鞋帮(3)位于鞋底上部且覆盖整个脚部,所述后挡水板(1)、后导水垫(2)、自由设计区(4)、前导水垫(6)、前挡水板(7)位于鞋底底部并从脚跟到脚尖依次布置,所述的后挡水板(1)和后导水垫(2)位于脚跟位置,所述的自由设计区(4)位于脚底中部位置,所述的前导水垫(6)和前挡水板(7)位于脚趾位置,所述的后导水垫(2)倾斜设置且后导水垫(2)之间形成了用于导水的凹槽,所述的前导水垫(6)也倾斜设置且前导水垫(6)之间也形成了用于导水的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降低雨水随走动飞溅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底包括后挡水板(1)、后导水垫(2)、鞋帮(3)、自由设计区(4)、前导水垫(6)、前挡水板(7),所述鞋帮(3)位于鞋底上部且覆盖整个脚部,所述后挡水板(1)、后导水垫(2)、自由设计区(4)、前导水垫(6)、前挡水板(7)位于鞋底底部并从脚跟到脚尖依次布置,所述的后挡水板(1)和后导水垫(2)位于脚跟位置,所述的自由设计区(4)位于脚底中部位置,所述的前导水垫(6)和前挡水板(7)位于脚趾位置,所述的后导水垫(2)倾斜设置且后导水垫(2)之间形成了用于导水的凹槽,所述的前导水垫(6)也倾斜设置且前导水垫(6)之间也形成了用于导水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降低雨水随走动飞溅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底还包括防滑条(5),所述的防滑条(5)位于脚掌位置且布置在自由设计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保卫廖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