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UPL有限公司专利>正文

用于防治锈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81330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用于防治锈病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杀真菌组合,其组成如下;(a)百菌清;(b)至少第二杀真菌剂,选自:醌外部抑制剂、醌内部抑制剂、脱甲基化抑制剂或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及(c)至少第三杀真菌剂,选自:醌外部抑制剂、醌内部抑制剂、脱甲基化抑制剂或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其表现出协同互补作用出人意料且令人惊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治疗宿主豆科植物中的大豆锈病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感染位置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杀真菌组合治疗所述植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防治锈病的方法本申请为国际申请PCT/IB2014/064891于2016年5月20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申请号为201480063556.3、专利技术名称为“用于防治锈病的方法”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方法。更具体地讲,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杀真菌剂预防和/或治疗豆科植物中的亚洲大豆锈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层锈菌属(Phakopsora)真菌已知会感染豆类。该属的两种最主要的菌株为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pachyrhizi)和山马蝗层菌(Phakopsorameibomiae)。由豆薯层锈菌导致的大豆锈病是影响豆科植物产量的最具破坏性的病害,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对作物产生广泛的破坏,并使产量下降10%至90%。豆薯层锈菌感染通常称为亚洲大豆锈病(ASR),这种感染必须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便防止病害的地理扩散,该病害由空气传播并导致产量的严重损失。该病害通过称为夏孢子的孢子扩散,这些孢子被携带到周边地区中,导致广泛的破坏。早先限于亚洲和澳大利亚的这种病害已扩散到非洲,并在过去二十年间,扩散到了南美和北美。第一次在美洲发现是在2001年的南美;再从那里扩散到北美,并在2004年首次在北美发现。豆薯层锈菌已知感染超过30种豆类,包括在商业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食用豆以及野葛。另外的宿主作物充当孢子的贮存器,这些孢子可在冬季落在宿主作物上然后在气候变暖时扩散。层锈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防止病害扩散和产量损失非常重要。通常建议用于治疗该病害的杀真菌剂包括Qo抑制剂(醌外部抑制剂)、DM抑制剂(脱甲基化抑制剂)、SDH抑制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这些杀真菌剂在单独施用时提供一定的防治,但迅速观察到耐药性,特别是在DM抑制剂中(KSchmitzet.al,PestManagementScience,Vol.69,Issue10(2013))(KSchmitz等人,《害虫治理科学》,第69卷,第10期,2013年)。Qo和DM抑制剂的组合也在本领域中已知用于治疗该病害,然而,该治疗对于同时防治病害并提高产量无效。另外,对DM抑制剂的耐药性有力地使这种组合式组合物无用,因为ASR菌株可有效克服DM抑制剂的作用。Venancio等人(Poster#24,2011FieldCropsRustSymposium)(第24号海报,2011年田间作物锈病研讨会)教导了将嗜球果伞素(Qo抑制剂)和三唑(DM抑制剂)的组合用于治疗ASR,据发现,对病害的防治是有利的;然而,产量非常低,并且一些组合显示出较低的病害防治和非常差的产量。较早的研究已展示了将多位点抑制剂杀真菌剂诸如氯化腈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用于治疗大豆锈病;然而,多位点抑制剂杀真菌剂均未能成功防治病害或提高产量。大豆锈病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失去叶子,这导致丧失营养并降低作物的总体产量。已发表了说明通过施用杀真菌剂而使产量适度升高的许多论文。然而,需要一种治疗方法,该方法展示出提高的产量以及在大豆锈病治疗中的预防和/或治疗能力。用于治疗ASR的包含单一活性剂的组合物展示出与组合相比极低的防治,然而,用于治疗ASR的这种组合式杀真菌剂的成本和浓度明显更高。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治疗方法,该方法提供对宿主植物中的亚洲大豆锈病的优异防治,并提供高产量,维持植物的营养和品质。Hartman,G.L.,Saadaoui,E.M.,andTschanz,A.T.,Scientificeds.1992,Annotatedbibliographyofsoybeanrust(PhakopsorapachyrhiziSydow),AVRDCLibraryBibliographySeries4-1,TropicalVegetableInformationService.Taipei:AsianVegetableResearchandDevelopmentCenter(Hartman,G.L.、Saadaoui,E.M.和Tschanz,A.T.科学编辑,1992年,带注解的大豆锈病参考书目(豆薯层锈菌),AVRDC馆藏书目系列4-1,热带蔬菜信息服务,台北:亚洲蔬菜研发中心)建议将三唑酮、噻苯哒唑、百菌清和某些亚乙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用于防治大豆锈病。三唑酮提供的保护与代森锰锌相比是不一致的,虽然其成功防止了产量损失。然而,三唑酮需要从开花期开始以10-20天的间隔频繁施用,以保持其有效性。据发现,噻苯哒唑不如某些亚甲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有效,并进一步发现仅在与氧化萎锈灵一起使用时才有效。还发现噻苯哒唑具有植物毒性。百菌清与该论文中建议的其他杀真菌剂相比提供相同或更差的锈病防治。据发现,单独使用亚甲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诸如代森锰锌、代森锌或代森锰在相隔7至21天施用时有效防治大豆锈病,前提是第一次施用在播种后三周进行,并继续晚至开花期。此外,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显示产量因单独施用亚乙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而提高。发现氧化萎锈灵不如亚乙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有效,发现锈病防治不一致且产量保护随特定的研究而变化。氧化萎锈灵还需要在首次出现病斑时施用,然后以7天的间隔施用,才能实现有效的防治,这是昂贵而又不方便的。嘧菌酯是另一种杀真菌剂,其被建议用于大豆锈病防治。然而,本领域已知的是,较晚时单次施用嘧菌酯不能防治大豆锈病或防止产量损失。本申请人最近开展的调查发现:有限数量的约8-10种杀真菌剂被批准用于防治大豆锈病,它们是:(A)康唑型杀真菌剂,诸如腈菌唑、丙环唑、四氟醚唑和戊唑醇;(B)嗜球果伞素型杀真菌剂,诸如嘧菌酯和唑菌胺酯;(C)康唑和嗜球果伞素型杀真菌剂的组合,诸如丙环唑+三氟敏;和(D)亚乙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诸如代森锰锌。因此,由于经济原因以及耐药性治理策略,需要用于大豆锈病防治的另外的杀真菌剂。然而,对用于大豆的杀真菌剂的选择并不简单。大豆一般不用叶面杀真菌剂治疗。因此,保护性叶面杀真菌剂的选择有待解决以下方面的问题:杀真菌剂的施用方法,或所选的特定杀真菌剂对作物的作用。大豆锈病的病原体通常存在于植物的下部叶子上,其中病斑数量随着种菌的增多而增加。随着植物开始开花,该种菌增多,感染向植物上部移动,因为下部叶子相继死去并落下。作物在从开花期到鼓粒期需要保护,在此期间植物冠层非常致密。致密的冠层是施用在冠层顶部的杀真菌剂渗透的有效屏障。因此,叶面杀真菌剂在杀真菌防治的该阶段中不是优选的,甚至不在植物系统中向下移动的内吸性杀真菌剂也存在问题。US8044084公开了一种通过施用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与乙烯调节剂的组合而防治有害真菌的方法。据发现,宿主植物受到破坏的程度比用通常的杀真菌剂治疗后的程度更低。具体地讲,该专利教导了唑菌胺酯与调环酸钙以从20:1至0.05:1的重量比的组合。US2011/0312493教导了一种用于防治亚洲大豆锈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选自粉唑醇、灭菌唑、戊唑醇、种菌唑、环氧康唑(epoxyconazole)、肟醚菌胺、丙硫菌唑、氟嘧菌酯、嘧菌酯、呋吡菌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杀真菌组合,其组成如下:/n(a)百菌清;/n(b)至少第二杀真菌剂,选自:醌外部抑制剂、醌内部抑制剂、脱甲基化抑制剂或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及/n(c)至少第三杀真菌剂,选自:醌外部抑制剂、醌内部抑制剂、脱甲基化抑制剂或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n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126 IN 1336/KOL/20131.一种杀真菌组合,其组成如下:
(a)百菌清;
(b)至少第二杀真菌剂,选自:醌外部抑制剂、醌内部抑制剂、脱甲基化抑制剂或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及
(c)至少第三杀真菌剂,选自:醌外部抑制剂、醌内部抑制剂、脱甲基化抑制剂或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真菌组合,其组成如下:
(a)百菌清;
(b)至少醌外部抑制剂杀真菌剂;及
(c)至少第三真菌剂,选自:脱甲基化抑制剂或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真菌组合,其组成如下:
(a)百菌清;
(b)至少脱甲基化抑制剂杀真菌剂;及
(c)至少第三真菌剂,选自:醌外部抑制剂、醌内部抑制剂或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真菌组合,其组成如下:
(a)百菌清;
(b)至少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杀真菌剂;及
(c)至少第三真菌剂,选自:醌外部抑制剂、醌内部抑制剂或脱甲基化抑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杀真菌组合,其中;
(i)所述醌外部抑制剂选自咪唑菌酮、噁唑菌酮和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所述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选自嘧菌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丁香菌酯、烯肟菌酯、氟菌螨酯、唑菌酯、醚菌胺、烯菌酯、氟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唑胺菌酯、氯啶菌酯、烯肟菌胺、唑菌胺酯和肟菌酯;
(ii)所述脱甲基化抑制剂选自氟菌唑、嗪氨灵、啶菌腈、啶斑肟、哑菌灵、噻菌醇、嘧菌醇和康唑杀真菌剂,所述康唑杀真菌剂选自咪菌酮、克霉唑、烯菌灵、噁咪唑、咪鲜胺、咪鲜胺锰盐、氟菌唑、氧环唑、联苯三唑醇、糠菌唑、环丙唑醇、苄氯三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烯唑醇-M、氟环唑、乙环唑、腈苯唑、三氟苯唑、氟喹唑、氟硅唑、粉唑醇、呋菌唑、呋醚唑、己唑醇、亚胺唑、种菌唑、叶菌唑、腈菌唑、戊菌唑、丙环唑、丙硫菌唑、唑喹菌酮、硅氟唑、戊唑醇、四氟醚唑、三唑酮、三唑醇、灭菌唑、烯效唑、稻瘟酯和烯效唑-P;
(iii)所述醌内部抑制剂选自氰霜唑和安美速;以及
(iv)所述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选自麦锈灵、氟酰胺、灭锈胺、氟吡菌酰胺、甲呋酰胺、萎锈灵、氧化萎锈灵、噻呋酰胺、联苯吡菌胺、氟唑菌酰胺、呋吡菌胺、吡唑萘菌胺、戊苯吡菌胺、吡噻菌胺、氟唑环菌胺和啶酰菌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真菌组合,其中所述第二和第三杀真菌剂是以下的组合:
(a)选自肟菌酯、啶氧菌酯、嘧菌酯和唑菌胺酯的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或
(b)选自丙硫菌唑、戊唑醇、环丙唑醇、氟环唑和叶菌唑的康唑杀真菌剂;或
(c)选自联苯吡菌胺、吡唑萘菌胺和啶酰菌胺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真菌组合,其中:
(a)所述第二杀真菌剂是肟菌酯且所述第三杀真菌剂是丙硫菌唑;或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尔森·阿帕雷西多·埃梅内吉尔多·德·奥利韦拉加德夫·拉耶尼肯特·施洛夫维克拉姆·拉耶尼肯特·施洛夫
申请(专利权)人:UPL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印度;I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