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小雨强人工降雨实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809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小雨强人工降雨实验系统,包括水加压单元、移动实验单元、雾化降雨单元、人工控制单元;泵水加压单元为整个实验系统提供水源和实现小雨强降雨的高压条件,并且具备智能自动运行功能;移动实验单元可以满足实验系统不限场地的随时移动,因此可随时进行实验,并且设置了降水回收装置以实现水循环利用;雾化降雨单元可实现小雨强人工降雨,所设置的轨道与伸缩装置极大的节省了安装和改变实验装置指标的时间;人工控制单元通过智能控制装置自动化操控整个降雨过程,操作简便且携带方便。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户内外的小雨强人工降雨实验,运载携带方便的同时还融入了智能化技术,使实验过程简单化、自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小雨强人工降雨实验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降雨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小雨强人工降雨实验系统。
技术介绍
人工降雨实验系统能不受时空间限制的模拟天然降雨,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重复试验,对于研究降雨规律、水土流失、制定水土保持策略有很大益处,极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人工降雨实验系统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使降雨过程更接近于自然,现阶段国内的人工降雨实验系统也有了众多专利技术设计。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510026226.3公开了“一种人工降雨系统”,该人工降雨系统设置了一种可调节装置,可实现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的简易调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511020899.4公开了“一种人工降雨系统”,该人工降雨系统安装了牵引设备,可实现空间降雨量与降雨强度的均匀分布;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610892603.6公开了“一种人工降雨实验装置用的降雨器”,该降雨器结构简便,使用方便,可通过错口装置来调节降雨强度,并且设置了风力装置以模拟自然风对降雨影响。上述人工降雨实验系统大都满足人工降雨的需求,但没有实现人工智能控制的小雨强人工降雨,自动化程度低,实验系统多时固定的试验架,人工降雨实验的降雨高度与降雨面积多通过人工手动调节,通常安装时所花费的人工和时间成本高,便携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小雨强人工降雨实验系统,旨在解决现存人工降雨实验系统便携程度低、缺乏小降雨强度的降雨实验、人工成本高和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式小雨强人工降雨实验系统,包括泵水加压单元、移动实验单元、雾化降雨单元、人工控制单元;所述移动实验单元包括移动底盘、滑动轨道、多孔沥水板;所述雾化降雨单元包括滑轮、电动伸缩底座、支撑架、电动托管滑轨、分水管、数控微孔喷头、雨量计、微型无线控制器;所述移动底盘底部设置有便于移动的万向轮;多孔沥水板水平安装铺设在移动底盘上,所述雨量计放置在多孔沥水板上,用于测量实验降雨量;所述多孔沥水板上表面周边至少沿第一方向平行布置有用于与雾化降雨单元的滑轮配合的滑动轨道;所述支撑架成对沿第二方向布置,且底部安装在电动伸缩底座上,电动伸缩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滑轮,滑轮与多孔沥水板的滑动轨道之间滑动连接,能够带动支撑架沿第一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支撑架上沿第二方向布置有电动托管滑轨,所述电动托管滑轨下部平行设置吊装有多个分水管,所述分水管沿第一方向水平布置,每个分水管均匀安装有多个数控微孔喷头;所述泵水加压单元的出口通过管道与雾化降雨单元的分水管相连通,用于为雾化降雨单元提供水源和实现模拟降雨条件;电动伸缩底座、电动托管滑轨、分水管和每个数控微孔喷头分别安装微型无线控制器独立控制,所述微型无线控制器分别与人工控制单元信息交互。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泵水加压单元包括供水箱、电控高压水泵、自动流量控制阀、供水主管、泵水加压车、无线传输控制器;所述供水箱、电控高压水泵、自动流量控制阀、供水主管和无线传输控制器均安装在可移动的泵水加压车上,所述供水箱中的水经电控高压水泵抽出后通过供水主管连接至分水管,所述供水主管上设置有自动流量控制阀,用于调节水压和水流量,所述自动流量控制阀受无线传输控制器的控制,无线传输控制器与人工控制单元信息交互。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水主管上还设置有全自动管道过滤器。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供水箱安装于泵水加压车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工控制单元包括操作台、计算机触控操作器、中心数控系统;计算机触控操作器安装在操作台上部表面,中心数控系统安装在操作台内部中间;计算机触控操作器中安装有人工降雨模拟软件用于实时监控降雨过程,显示并储存降雨数据,降雨过程命令的执行是通过中心触控系统实现的;计算机触控操作器通过数据线与中心触控系统相连,泵水加压单元中的无线传输控制器和雾化降雨单元中的微型无线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接收来自中心数控系统的控制指令,完成指令的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实验单元还包括底部回收漏斗、回收管,所述多孔沥水板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回收漏斗,所述底部回收漏斗的底部出口与回收管相连通;将雾化降雨单元的降水通过多孔沥水板下漏到底部回收漏斗中,然后经回收管流出回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万向轮上安装有轮闸,用于实现移动底盘向各个方向的移动与停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孔沥水板为方形结构,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分别为多孔沥水板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式小雨强人工降雨实验系统,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随时不限空间的人工降雨,便携程度高,装置安装模块化并且变形简易,安装泵水加压装置可实现高压小雨强降雨,可实现智能化远程无线控制,实现降雨过程的实时操控,具有智能化、易操作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小雨强人工降雨实验系统的整体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降雨喷雾单元的侧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泵水加压单元正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人工控制单元正面图;图中:水加压单元1、移动实验单元2、雾化降雨单元3、人工控制单元4、供水箱5、电控高压水泵6、全自动管道过滤器7、自动流量控制阀8、供水主管9、泵水加压车10、无线传输控制器11、移动底盘12、滑动轨道13、多孔沥水板14、底部回收漏斗15、回收管16、滑轮17、电动伸缩底座18、支撑架19、电动托管滑轨20、分水管21、数控微孔喷头22、雨量计23、微型无线控制器24、操作台25、计算机触控操作器26、中心数控系统27、电池组2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还包括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如图1至图4所示,结合图1、图2、图3、图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便携式小雨强人工降雨实验系统包括泵水加压单元1、移动实验单元2、雾化降雨单元3、人工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小雨强人工降雨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泵水加压单元(1)、移动实验单元(2)、雾化降雨单元(3)、人工控制单元(4);所述移动实验单元(2)包括移动底盘(12)、滑动轨道(13)、多孔沥水板(14);所述雾化降雨单元(3)包括滑轮(17)、电动伸缩底座(18)、支撑架(19)、电动托管滑轨(20)、分水管(21)、数控微孔喷头(22)、雨量计(23)、微型无线控制器(24);/n所述移动底盘(12)底部设置有便于移动的万向轮;多孔沥水板(14)水平安装铺设在移动底盘(12)上,所述雨量计(23)放置在多孔沥水板上,用于测量实验降雨量;/n所述多孔沥水板(14)上表面周边至少沿第一方向平行布置有用于与雾化降雨单元(3)的滑轮(17)配合的滑动轨道(13);/n所述支撑架(19)成对沿第二方向布置,且底部安装在电动伸缩底座(18)上,电动伸缩底座(18)的底部安装有滑轮(17),滑轮(17)与多孔沥水板(14)的滑动轨道(13)之间滑动连接,能够带动支撑架(19)沿第一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支撑架(19)上沿第二方向布置有电动托管滑轨(20),所述电动托管滑轨(20)下部平行设置吊装有多个分水管(21),所述分水管(21)沿第一方向水平布置,每个分水管(21)均匀安装有多个数控微孔喷头(22);/n所述泵水加压单元(1)的出口通过管道与雾化降雨单元(3)的分水管(21)相连通,用于为雾化降雨单元(3)提供水源和实现模拟降雨条件;/n电动伸缩底座(18)、电动托管滑轨(20)、分水管(21)和每个数控微孔喷头(22)分别安装微型无线控制器(24)独立控制,所述微型无线控制器(24)分别与人工控制单元(4)信息交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小雨强人工降雨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泵水加压单元(1)、移动实验单元(2)、雾化降雨单元(3)、人工控制单元(4);所述移动实验单元(2)包括移动底盘(12)、滑动轨道(13)、多孔沥水板(14);所述雾化降雨单元(3)包括滑轮(17)、电动伸缩底座(18)、支撑架(19)、电动托管滑轨(20)、分水管(21)、数控微孔喷头(22)、雨量计(23)、微型无线控制器(24);
所述移动底盘(12)底部设置有便于移动的万向轮;多孔沥水板(14)水平安装铺设在移动底盘(12)上,所述雨量计(23)放置在多孔沥水板上,用于测量实验降雨量;
所述多孔沥水板(14)上表面周边至少沿第一方向平行布置有用于与雾化降雨单元(3)的滑轮(17)配合的滑动轨道(13);
所述支撑架(19)成对沿第二方向布置,且底部安装在电动伸缩底座(18)上,电动伸缩底座(18)的底部安装有滑轮(17),滑轮(17)与多孔沥水板(14)的滑动轨道(13)之间滑动连接,能够带动支撑架(19)沿第一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支撑架(19)上沿第二方向布置有电动托管滑轨(20),所述电动托管滑轨(20)下部平行设置吊装有多个分水管(21),所述分水管(21)沿第一方向水平布置,每个分水管(21)均匀安装有多个数控微孔喷头(22);
所述泵水加压单元(1)的出口通过管道与雾化降雨单元(3)的分水管(21)相连通,用于为雾化降雨单元(3)提供水源和实现模拟降雨条件;
电动伸缩底座(18)、电动托管滑轨(20)、分水管(21)和每个数控微孔喷头(22)分别安装微型无线控制器(24)独立控制,所述微型无线控制器(24)分别与人工控制单元(4)信息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小雨强人工降雨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水加压单元(1)包括供水箱(5)、电控高压水泵(6)、自动流量控制阀(8)、供水主管(9)、泵水加压车(10)、无线传输控制器(11);所述供水箱(5)、电控高压水泵(6)、自动流量控制阀(8)、供水主管(9)和无线传输控制器(11)均安装在可移动的泵水加压车(10)上,所述供水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燕文明刘鹏徐俊增温茂增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