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7862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所述电芯模组包括:N个电芯,其中N为正整数;独立涂覆在每一电芯上的电阻固化膜,当N等于1时,电芯上的电阻固化膜上引出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当N大于1时,N个电芯上的电阻固化膜串联在一起,且位于首位的电阻固化膜引出第一端子,位于尾位的电阻固化膜引出第二端子;加热电路,加热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当N等于1时,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电极相连,第二输出端与第二电极相连;当N大于1时,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端子相连,第二输出端与第二端子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芯模组,电芯表面涂覆电阻固化膜,其附着力强、柔韧性好、导热效率高、加热均匀性好、制备工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从锂离子电池的温度特性可知,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充电时,容量释放低,电池负极容易以Li+金属锂的形式析出,并形成锂枝晶,不断生长的锂枝晶存在着刺穿隔离膜致使电池短路的风险,并且这种反应是不可逆的。为了避免这种风险的出现,在低温环境下需要对锂电池进行热管理,以保证锂电池能够高效、可靠和快速地充放电。目前传统的加热方式是在电芯侧面、表面及底部布置PTC热敏电阻(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简称:PTC)进行加热。但是在加热的过程中,如果PTC布置在电芯的侧面及底部,电芯与PTC接触面积小,热传导效率低、加热时间长,电芯不同位置温差大,很难保证加热均匀性;而如果布置于电芯表面,则存在着PTC数量及成本增加、PTC厚度厚、体积大、设计难度高等诸多问题,并且PTC还存在硬度高、内应力大和能耗转换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芯加热结构热传导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N个电芯,其中N为正整数;/n独立涂覆在每一所述电芯上的电阻固化膜,当N等于1时,所述电芯上的电阻固化膜上引出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当N大于1时,N个所述电芯上的电阻固化膜串联在一起,且位于首位的所述电阻固化膜引出第一端子,位于尾位的所述电阻固化膜引出第二端子;/n加热电路,所述加热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当N等于1时,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相连,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相连;当所述N大于1时,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端子相连,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端子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N个电芯,其中N为正整数;
独立涂覆在每一所述电芯上的电阻固化膜,当N等于1时,所述电芯上的电阻固化膜上引出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当N大于1时,N个所述电芯上的电阻固化膜串联在一起,且位于首位的所述电阻固化膜引出第一端子,位于尾位的所述电阻固化膜引出第二端子;
加热电路,所述加热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当N等于1时,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相连,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相连;当所述N大于1时,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端子相连,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端子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固化膜为电发热涂料固化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固化膜的厚度为0.05mm~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路还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用于连接供电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贵翔徐延铭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