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式的锂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8579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式的锂电池结构,包括正极片、隔膜、负极片、外壳、盖帽,隔膜设置在正、负极片之间并贴合构成电极芯组件,用以容置电极芯组件在外壳及封盖外壳的盖帽,正极片、隔膜、负极片三者至少高度相同,且正极片与负极片在同一水平线的高度差依次间隔排序。因此,锂电池一端的正极片基本处于同一平线,另一端的负极片的负极片基本处于同一平线。这样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使容量达到最高值,比同类常规生产工艺提高10%以上;电极芯组件连接牢固,且有效降低了50%以上内阻值;同时可支持大电流充放电不损坏电池性能,自放电小,电极接触良好,可提高10倍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提高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式的锂电池结构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尤指锂电池内部的结构连接与设置。
技术介绍
现有常规的锂电池制作方法不仅工艺复杂,而且还有诸多弊端。体现为:在超小容量(例如穿戴式电池,隐形蓝牙耳机电池、内置式仪用电池等,其容量都在几十毫安时)电池里面由于空间有限,导致到正负极耳非常难以焊接,而且报废率超高,不利于大批量生产;越是电池容量小,内阻越不容易控制,内阻达到几百甚至上千毫欧姆,内阻极不容易稳定;由于空间小,电池内部需要绝缘材料填充,还要留出空间焊接极耳,空间浪费大,容量得不到完全发挥;卷芯尺寸得不到适当控制,导致电池内部出现机率晃动,性能不稳定,电池寿命差等问题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式的锂电池结构,它不仅解决了正负极耳难以焊接及卷芯接触不牢固的技术问题,还增加了电池容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接触式的锂电池结构,包括正极片、隔膜、负极片、外壳、盖帽,隔膜设置在正、负极片之间并贴合构成电极芯组件,用以容置电极芯组件在外壳及封盖外壳的盖帽,正极片、隔膜、负极片三者至少高度相同,且正极片与负极片在同一水平线的高度差依次间隔排序。因此,锂电池一端的正极片基本处于同一平线,另一端的负极片的负极片基本处于同一平线。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使容量达到最高值,比同类常规生产工艺提高10%以上;电极芯组件连接牢固,且有效降低了50%以上内阻值;同时可支持大电流充放电不损坏电池性能,自放电小,电极接触良好,可提高10倍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提高30%。为了更好的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还进一步的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有效隔离正极片与负极片,使之不产生短路,要求隔膜与正极片有高度差,正极片高于隔膜。同时也为了有效隔离正极片与负极片,使之不产生短路,同样也要求负极片与隔膜有高度差,负极片低于隔膜。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电池的密封性能,使电池密封完好,不漏液,不短路,在外壳与盖帽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节省电池内部空间,将电极芯组件通过卷绕方式形成卷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同时增大电池内容量,将卷芯的正极片、隔膜、负极片依次错开层叠卷绕。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电池能批量高度一致性,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使容量达到最高值,将卷芯通过热冷压整形的方式压成。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容量并有效降低内阻值;同时可支持大电流充放电不损坏电池性能,自放电小,提高充放电效率及使用寿命的提高,将卷芯正负极切面由冲压成型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正负极更好的稳固连接,将卷芯正、负极端面露出部分≥隔膜层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卷芯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接触式的锂电池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考图1、图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式的锂电池结构,包括正极片1、隔膜2、负极片3、外壳6、盖帽7,隔膜2设置在正、负极片1、2之间,并有效隔离正极片1与负极片3,使之不产生短路。正极片1、隔膜2、负极片3贴合构成电极芯组件,隔膜2略低于正极片1,正极片1、隔膜2、负极片3三者至少高度相同,且正极片1与负极片2在同一水平线的高度差依次排列间隔。由于正极片1与负极片2在同一水平上的高低错落间隔排序,因此,在装配时锂电池一端的正极片1基本处于同一平线,另一端的负极的负极片2基本处于同一平线。在具体实施当中高度差4最佳为≥0.1mm。负极片3略低于隔膜2,高度差4最佳为≥0.1mm,且在外壳6与盖帽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密封。将电极芯组件通过卷绕方式形成卷芯,届时的卷芯的正极片1、隔膜2、负极片3依次错开层叠卷绕,在卷绕卷芯时先通过用75±5℃进行热压,压力10kg;时间为3分钟;冷压温度为常温,压力10kg;时间为3分钟。将正极片1、隔膜2、负极片3组合成的卷芯放置外壳6内,设计电池时卷芯的高度要略高于壳体内部高度,以确保封装后内部卷芯所有端面与外壳6充分接触良好;将带有橡胶圈的盖帽5组装好,用调整好高度的设备进行压装,对外壳6进行封口,封口处向内挤压成弧形,通过密封圈7密封,盖帽5与外壳6稳固连接,使电池密封完好,不漏液,不短路。将卷芯正负极1、3切面由冲压成型连接,将卷芯正、负极1、3端面露出部分≥2端面,最后将电极芯组件放置在外壳6内并封上盖帽5使之紧密连接接触。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式的锂电池结构,包括正极片、隔膜、负极片、外壳、盖帽,所述的隔膜设置在正、负极片之间并贴合构成电极芯组件,用以容置电极芯组件在外壳及封盖外壳的盖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片、隔膜、负极片三者至少高度相同,且正极片与负极片在同一水平线的高度差依次间隔排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式的锂电池结构,包括正极片、隔膜、负极片、外壳、盖帽,所述的隔膜设置在正、负极片之间并贴合构成电极芯组件,用以容置电极芯组件在外壳及封盖外壳的盖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片、隔膜、负极片三者至少高度相同,且正极片与负极片在同一水平线的高度差依次间隔排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的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膜与正极片有高度差,正极片高于隔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的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片与隔膜有高度差,负极片低于隔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接触式的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与盖帽之间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润丰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