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转接结构、电池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853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的转接结构、电池以及电池模组。其中,包括连接件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转接板,转接板位于第二导电片与电池的本体之间,转接板贯穿开设有通孔,电池的本体上的极柱贯穿通孔与第二导电片连接,通孔的至少部分侧壁与极柱抵接,连接件连接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转接板。该种转接结的结构简单,且与极柱连接的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的转接结构、电池及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的转接结构、电池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电池与外部设备连接以及方便电池与电池之间的连接,通常需要在电池的输出端设置转接结构。目前,一些电池输出端的转接结构包括由上至下焊接在一起的铜片和铝片,其中,铝片与电池的极柱焊接,实现铝片与极柱的电连接,此种转接结构存在以下不足:由于铜片和铝片是异种材料,焊接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虚焊的现象而导致铜片和铝片短路。此外,由于铝片与电池的极柱直接焊接,降低了转接结构的可靠性,一旦铝片与极柱之间的焊接失效,将会导致铝片从极柱上脱离,从而导致整个电池的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的转接结构、电池和电池模组,其结构简单,且与极柱连接的可靠性高。为达到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的转接结构,包括连接件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位于第二导电片与电池的本体之间,所述转接板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电池的本体上的极柱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导电片连接,所述通孔的至少部分侧壁与所述极柱抵接,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和所述转接板。作为所述的电池的转接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极柱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作为所述的电池的转接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极柱的外周至少设置有一个限位凸部,对应所述通孔的内壁凹设有与所述限位凸部插接配合的限位凹槽。作为所述的电池的转接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为锁紧螺钉,所述转接板还设有螺纹连接孔,所述锁紧螺钉与所述螺纹连接孔配合拧紧。作为所述的电池的转接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导电片下表面与所述极柱的上端部焊接。作为所述的电池的转接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接板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具有间隙。作为所述的电池的转接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电片为铜片;和/或,所述第二导电片为铝片。作为所述的电池的转接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电片背离所述电池的本体的侧面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电片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凸出设置于所述电池的本体。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池的本体和凸出设置在所述电池的本体上的极柱,所述极柱连接有上述的转接结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有上述的电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转接板位于第二导电片与电池的本体之间,第二导电片与电池的本体上的极柱焊接,利用极柱上的第二导电片对转接板进行限位,防止转接板从极柱的上端部脱离,并且第二导电片与极柱的焊接实现了第二导电片与极柱之间的电连接。此外,连接件连接在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转接板,保证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转接板之间的电连接,为极柱上的电能输出到第一导电片提供双重保证,进而提高了转接结构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实施例所述转接板与极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所述第二导电片与极柱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所述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转接结构的极柱的组装示意图(未示出限位凸部)。图中:1、转接板;11、通孔;12、螺纹连接孔;13、限位凹槽;2、极柱;21、限位凸部;3、电池的本体;4、第一导电片;5、第二导电片;51、第二连接孔;6、锁紧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的转接结构,包括连接件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片4、第二导电片5和转接板1,所述转接板1位于第二导电片5与电池的本体3之间,所述转接板1贯穿开设有通孔11,所述电池的本体3上的极柱2贯穿所述通孔11与所述第二导电片5连接。本实施例中,极柱2与第二导电片5焊接,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极柱2与第二导电片5之间还可以为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极柱2通过导电胶与第二导电片5粘接。所述通孔11的至少部分侧壁与所述极柱2抵接,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4、所述第二导电片5和所述转接板1。转接板1位于第二导电片5与电池的本体3之间,第二导电片5与电池的本体3上的极柱2焊接,利用极柱2上的第二导电片5对转接板1进行限位,防止转接板1从极柱2的上端部脱离,并且第二导电片5与极柱2的焊接实现了第二导电片5与极柱2之间的电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件为导体,通过连接件连接第一导电片4、第二导电片5和转接板1,保证第一导电片4、第二导电片5和转接板1之间的电连接,为极柱2上的电能输出到第一导电片4提供双重保证,进而提高了转接结构的可靠性。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电片4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导电片5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51,所述转接板1贯穿开设有螺纹连接孔12,所述连接件为锁紧螺钉6,所述锁紧螺钉6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51,并配合拧紧在螺纹连接孔12中。进一步地,所述螺纹连接孔12与通孔11间隔设置,此种结构的转接板1方便加工,且结构强度符合要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51均可以是螺纹孔,也可以是未设置有螺纹的贯穿孔,在此并不对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51的具体结构作限制。一实施例中,所述极柱2与所述通孔11过盈配合,增加通孔11的侧壁与极柱2的接触面积,并且还可以降低转接板1相对于极柱2位移可能性,增强转接板1与极柱2的连接强度。所述极柱2的外周至少设置有一个限位凸部21,对应所述通孔11的内壁凹设有与所述限位凸部21插接配合的限位凹槽13。通过限位凹槽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位于第二导电片与电池的本体之间,所述转接板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电池的本体上的极柱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导电片连接,所述通孔的至少部分侧壁与所述极柱抵接,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和所述转接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位于第二导电片与电池的本体之间,所述转接板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电池的本体上的极柱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导电片连接,所述通孔的至少部分侧壁与所述极柱抵接,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和所述转接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的外周至少设置有一个限位凸部,对应所述通孔的内壁凹设有与所述限位凸部插接配合的限位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锁紧螺钉,所述转接板还设有螺纹连接孔,所述锁紧螺钉与所述螺纹连接孔配合拧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伟江吉兵刘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