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84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框体、电芯组件、导流板,所述框体包括底板与设于所述底板周缘的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形成收容腔,所述电芯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芯组件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导流凹槽,所述第一导流凹槽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导流凹槽与所述电芯组件内部空间的防爆开口,所述导流板盖合在所述电芯组件上,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导流凹槽共同形成导流道,所述电芯组件失效时,所述电芯组件内部的喷发物从所述防爆开口流出,并从所述导流道流出到外界。所述电池模组能对电芯失效后的喷出物能进行有效的引导,有利于防止热失控后的连锁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的驱动是通过电池模组联结来实现的,电池模组由电芯单体通过串联或者并联并由模式控制电路联结为整体。电芯内部的正负极化学材料可能会因短路、超大电流等多种原因,造成其内部化学物质急剧变化,产生大量的热量和衍生气体。衍生气体在电芯内聚集,电芯体积会变大,致使电芯遭受破坏;超过受压极限时电芯将会失效,产生高温的气体和喷发物质。由于电池模组间的紧密贴合,当某个电芯发生热失效时,产生的高温喷出物将会传递到同模组内的电芯中,使得其他电芯容易发生热失控连锁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对电芯失效后的喷出物能进行有效的引导,有利于防止热失控后的连锁反应。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框体、电芯组件、导流板,所述框体包括底板与设于所述底板周缘的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形成收容腔,所述电芯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芯组件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导流凹槽,所述第一导流凹槽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导流凹槽与所述电芯组件内部空间的防爆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框体、电芯组件、导流板,所述框体包括底板与设于所述底板周缘的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形成收容腔,所述电芯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芯组件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导流凹槽,所述第一导流凹槽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导流凹槽与所述电芯组件内部空间的防爆开口,所述导流板盖合在所述电芯组件上,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导流凹槽共同形成导流道,所述电芯组件失效时,所述电芯组件内部的喷发物从所述防爆开口流出,并从所述导流道流出到外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电芯组件、导流板,所述框体包括底板与设于所述底板周缘的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形成收容腔,所述电芯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芯组件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导流凹槽,所述第一导流凹槽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导流凹槽与所述电芯组件内部空间的防爆开口,所述导流板盖合在所述电芯组件上,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导流凹槽共同形成导流道,所述电芯组件失效时,所述电芯组件内部的喷发物从所述防爆开口流出,并从所述导流道流出到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板上设有第二导流凹槽,所述导流板盖合在所述电芯组件上,以使所述第一导流凹槽与所述第二导流凹槽对接形成导流道,所述电芯组件失效时,所述电芯组件内部的喷发物从所述防爆开口流出,并从所述导流道流出到外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板卡合在所述第一导流凹槽,所述导流板内设有所述导流道,导流板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表面上设有连通所述导流道的导流开口,所述导流板盖合在所述电芯组件上,所述导流开口与所述防爆开口连通,以在所述电芯组件失效时,所述电芯组件内部的喷发物从所述防爆开口流出,并依次穿过所述导流开口、所述导流道流出到外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芯组件面向所述导流板的一面具有凸缘,所述凸缘围设于所述防爆开口的周缘,所述导流板盖合在所述电芯组件上,所述凸缘伸出在所述导流道中,且所述凸缘与所述导流道的顶壁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祖宏
申请(专利权)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