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Q扁平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815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Q扁平电感,包括:底座,其两侧设置有凸出卡合板;磁芯结构,设置在底座上、其上设置有绕线柱;绕组模组,包括:两绕组,及连接两绕组、将两绕组通过焊接一起成串联模式、变为一个绕组的凸出结构,一绕组设置在一绕线柱上、另一绕组设置在另一卡绕线柱上;引脚结构,设置在底座上、引脚结构穿过底座往外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所有磁芯面的截面积一样,以达到磁通量平衡的目的,并且散热性能变好、还具有双绕组模组连通、能够实现单引脚输入及单引脚输出、以起到降低寄生电容(寄生电容会影响线圈的高频特性,降低产品效率和产生高频干扰),EMI传导干扰降低的特点,便于机械性生产且能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Q扁平电感
本技术涉及电感
,尤其涉及一种SQ扁平电感。
技术介绍
在电路技术中,尤其是开关电源,需要使用功率因素校正电路,来减少电路中的无功功率,提高功率转化的效果,电感与其它元件配合,减少交流输入的基波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改善电路电气特性。现有的SQ扁平电感的磁通量大小并不均匀,不能够达到很好的滤波效果,且现有的SQ扁平电感的双绕组模组分别对应一输入一输出,两绕组是彼此独立的,这种结构的SQ扁平电感机械操作比较不方便、不利于机械性生产,生产成本比较高,性能稳定性比较差。市面上也有单一输入及单一输出的单绕组电感(请参考图1),但其存在自身寄生电容C比较大的缺点,而寄生电容会影响线圈的高频特性,降低工作效率以及产生高频干扰。为此,急需提供一种SQ扁平电感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SQ扁平电感,所有磁芯面的截面积一样,能达到磁通量平衡的目的,具有散热性能好、寄生电容较低、EMI传导干扰较低的特点,还具有双绕组模组连通、能够实现单引脚输入及单引脚输出、便于机械性生产、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的特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SQ扁平电感,包括:底座,其两侧设置有凸出卡合板;磁芯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上设置有绕线柱;绕组模组,包括:两绕组,及连接两所述绕组、将两所述绕组通过焊接一起成串联模式、变为一个绕组的凸出结构,一所述绕组设置在一所述绕线柱上、另一所述绕组设置在另一所述绕线柱上;<br>引脚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绕组模组连接,所述引脚结构穿过所述底座往外延伸。优选地,所述引脚结构包括:一输入引脚,穿过所述底座与一所述绕组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座一侧边;一输出引脚,穿过所述底座与另一所述绕组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座另一侧边。优选地,一所述绕组的线头延伸至另一所述绕组的线头上重叠固定,所述凸出结构焊接在一所述线头上。优选地,所述凸出结构包括:一端与一所述绕组的接头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所述绕组的接头连接的连接压板,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一端的凸出部。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主板,凸出设置在所述底座主板一面的支撑柱,所述卡合柱凸出设置在所述底座主板另一面、且设置在所述底座主板的两端。优选地,所述底座主板、所述支撑柱和所述卡合柱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地,所述磁芯结构包括:两所述绕线柱,及分别连接两所述绕线柱两端的上卡合板及下卡合板。优选地,两所述绕线柱与所述上卡合板和所述下卡合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地,两所述绕线柱与所述上卡合板和所述下卡合板之间围成一方型结构,两所述绕线柱之间设置有间隙。本技术的一种SQ扁平电感,通过设置所述凸出结构将两所述绕组连接起来,由于凸出结构的设置,使得本产品的所有横截面面积相同,进而达到磁通量能够达到平衡的目的,另外,串联连接两所述绕组,使得本产品在增加了电感量的同时,降低了本产品的寄生电容,降低了高频传导的干扰,还使得本产品具有更稳定的性能、散热性能也较好。进一步地,还使得本产品具有节省人工、便于机械生产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SQ扁平电感的
技术介绍
的单绕组电感的电感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SQ扁平电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SQ扁平电感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SQ扁平电感的另一实施例的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SQ扁平电感的电感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1:请参考图2和图3,本技术的一种SQ扁平电感,包括:底座1、磁芯结构2、绕组模组3及引脚结构4,其中,所述磁芯结构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绕组模组3设置在所述磁芯结构2上,所述引脚结构4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且与所述绕组模组3连接,所述引脚结构4穿过所述底座1往外延伸。具体地,所述底座1包括:底座主板11,凸出设置在所述底座主板11一面的支撑柱12,凸出设置在所述底座主板11另一面、且设置在所述底座主板11的两端的卡合柱13。所述底座主板11呈板材状,所述支撑柱12设置在所述底座主板11的四个端角,所述卡合柱13凸出设置在所述底座主板11另一面、且凸出至与所述绕组相接。所述底座主板11、所述支撑柱12和所述卡合柱1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磁芯结构2包括:两绕线柱21、上卡合板22及下卡合板23,所述上卡合板22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绕线柱21的一端,所述下卡合板23分别连接两所述绕线柱21的另一端,两所述绕线柱21与所述上卡合板22和所述下卡合板23为一体成型结构,两所述绕线柱21与所述上卡合板22和所述下卡合板23之间围成一方型结构,两所述绕线柱21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绕组模组3包括:两绕组31,及连接两所述绕组31、将两所述绕组31通过焊接一起成串联模式、变为一个绕组的凸出结构32,一所述绕组31设置在一所述绕线柱21上、另一所述绕组31设置在另一所述绕线柱21上,一所述绕组31的线头延伸至另一所述绕组31的线头上重叠固定,所述凸出结构32焊接在一所述线头上。通过将两所述绕组31的接头连接起来,且在其上焊接所述凸出结构32,使得本产品具有电容量大,磁通量平衡、电性能好及散热性能好等特点,另外,还使得本产品具有便于机械操作的特点,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两所述绕组31的电路图如图5所示,一所述绕组31由电感L1、与所述电感L1并联的电容C1组成,另一所述绕组31由电感L2、与所述电感L2并联的电容C2组成,所述电感L1与所述电容CI并联后再与并联的所述电感L2和电容C2串联进而组成本技术的两所述绕组,由于将两所述绕组31串联起来,使得两所述绕组31的寄生电容变为Cx=1/(1/C1+1/C2),由此可知,所述寄生电容Cx小于
技术介绍
中的寄生电容C。通过将两所述绕组31串联起来,减少了寄生电容,进而减少了、EMI传导干扰的特点,还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引脚结构4包括:一输入引脚41及一输出引脚42,所述输入引脚41穿过所述底座1与一所述绕组31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座1一侧边,所述输出引脚42穿过所述底座1与另一所述绕组31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座1另一侧边。本产品的所述绕组模组3的结构设置,使得本产品能够实现双绕组单输入输出的效果,便于本产品生产时的机械操作,且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技术的一种SQ扁平电感,通过将两所述绕组31连接起来,且在连接处焊接所述凸出结构32,使得本产品横截面积相等、很好地平衡了本技术的磁通量,且增大了其电容量,且使得本产品一组输入输出引脚即可满足要求的功能,本技术具有电容量大、散热性能好、寄生电容降低、EMI传导干扰降低的特点,还具有双绕组模组连通、单引脚输入及单引脚输出、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Q扁平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其两侧设置有凸出卡合板;/n磁芯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上设置有绕线柱;/n绕组模组,包括:两绕组,及连接两所述绕组、将两所述绕组通过焊接一起成串联模式、变为一个绕组的凸出结构,一所述绕组设置在一所述绕线柱上、另一所述绕组设置在另一所述绕线柱上;/n引脚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引脚结构穿过所述底座往外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Q扁平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其两侧设置有凸出卡合板;
磁芯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上设置有绕线柱;
绕组模组,包括:两绕组,及连接两所述绕组、将两所述绕组通过焊接一起成串联模式、变为一个绕组的凸出结构,一所述绕组设置在一所述绕线柱上、另一所述绕组设置在另一所述绕线柱上;
引脚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引脚结构穿过所述底座往外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Q扁平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结构包括:
一输入引脚,穿过所述底座与一所述绕组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座一侧边;
一输出引脚,穿过所述底座与另一所述绕组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座另一侧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SQ扁平电感,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绕组的线头延伸至另一所述绕组的线头上重叠固定,所述凸出结构焊接在一所述线头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SQ扁平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结构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邦刘国泉
申请(专利权)人:抚州市东乡区天磁电子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