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射线探伤机的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7613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X射线探伤机的定位装置,应用在无损检测领域,其包括基台和探伤机本体,基台上设有操作台,操作台上设有X射线探伤机的操作箱,基台的一侧设有连接架,探伤机本体一端与连接架铰接,连接架上铰接有伺服气缸,伺服气缸的活塞杆与探伤机本体的侧壁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使X射线探伤机与连接架铰接,并通过设置两端分别与X射线探伤机和连接架铰接的伺服气缸对探伤机本体探测端的俯仰角进行调整,从而对被测零件进行更全面的检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X射线探伤机的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损检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X射线探伤机的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X射线探伤即射线探伤,是利用X射线穿透金属材料,并通过材料对射线的吸收和散射作用的不同,从而使胶片感光不同,于是在底片上形成黑度不同的影像,据此来判断材料的内部缺陷情况的检测方法,是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公告号为CN20836687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X射线探伤机的升降装置。其包括防护箱;所述的防护箱的前表面安装有控制开关,且防护箱上端转动连接有防护箱箱盖;所述的控制开关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的防护箱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液压伸缩杆,且防护箱的下端设置有底座。本技术通过控制开关调控电动液压伸缩杆伸缩,能便于X射线探伤机快速便捷的提升到指定位置高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升降缓慢的问题。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其X射线探伤机本体的检测方向被装置整体限制,对目标进行检测时无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X射线探伤机的定位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X射线探伤机的定位装置,包括基台和探伤机本体,所述基台上设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有X射线探伤机的操作箱,所述基台的一侧设有连接架,所述探伤机本体一端与连接架铰接,所述连接架上铰接有伺服气缸,所述伺服气缸的活塞杆与探伤机本体的侧壁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探伤机对零件进行检测时,首先将被测零件放置到基台上,而后根据检测需要通过控制伺服气缸控制探伤机本体围绕连接架旋转,从而调整探伤机本体探测端的俯仰角,便于对工件进行多角度的检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台上设有弧形导向架,所述弧形导向架所在平面垂直于基台所在平面,所述弧形导向架相对的两弧面侧壁上均开设有沿弧形导向架延伸的运动槽,所述连接架上设有若干运动滑轮,所述运动滑轮分别位于两弧面侧壁的运动槽内,若干所述运动滑轮分别抵紧运动槽的槽底,若干所述运动滑轮的转动轴线分别平行与弧面导向架的轴线,所述弧形导向架的弧面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弧形导向架轮廓相同的齿条,所述连接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齿条啮合的驱动齿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弧形导向架,在第一伺服电机的驱动下,连接架可沿弧形导向架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探测仪本体环绕着基台上的工件进行运动,进而使探测仪可从不同的方向、高度对工件进行检测,增加了装置对工件检测的全面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台上转动连接有载物台,所述基台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与载物台轴线平行且固定连接有摩擦轮,所述摩擦轮与载物台的周向侧壁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在工作过程中驱动载物台转动,从而调节工件朝向探伤机本体的方向,同时与第一伺服电机以及伺服气缸的配合,对探伤仪的位置、朝向以及工件的朝向进行调整,减少了检测死角的同时加快了调整速度,提升了装置的便利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载物台上固定连接有两夹紧块,两所述夹紧块相对设置,两所述夹紧块上均穿设有夹紧螺钉,所述夹紧螺钉朝向两夹紧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夹紧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夹紧块对载物台上的工件进行限位和固定,从而减少载物台转动过程中工件发生窜动而影响检测的可能性,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作台朝向探伤机本体的一侧设有防护铅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探伤机本体发出的X射线对人体有害,为了减少X射线对探伤仪的操作人员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在探伤机本体与操作台之间设立能够阻挡X射线穿过的铅板,工作人员操作装置时,站立在操作台的一侧,避免被X射线照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铅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下板与操作台固定连接,所述上板与下板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基台位于上板的正下方固设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延伸并与上板底端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上板与下板滑动连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完成对工件的放置之后,工作人员首先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缩回,从而使上板降下,便于工作人员操作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和伺服气缸对被测零件以及探伤机本体的探测方向观察和调整,调整结束后,工作人员操纵驱动气缸将上板升起,而后启动探伤机本体对工件进行检测,提升了装置的便利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台下方设有若干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脚轮,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整体进行转移和运送,工作人员容易将装置运送到不同车间对各个零件进行检测,从而无需在各个生产车间分别配备X射线探伤机的情况,节约了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台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活塞杆竖直向下延伸的支撑液压缸,所述支撑液压缸的活塞杆前端均固定连接有平行于地面的支撑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完成了对装置的运送后,工作人员操作支撑液压缸,使支撑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从而代替脚轮对基台进行支撑,从而使装置可对质量较大的工件进行检测而不会压坏脚轮。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使X射线探伤机与连接架铰接,并通过设置两端分别与X射线探伤机和连接架铰接的伺服气缸对探伤机本体探测端的俯仰角进行调整,从而对被测零件进行更全面的检测;2.通过设置弧形导向架,并设置连接架在弧形导向架上运动,从而使探伤机本体可环绕基台上的被测零件运动,进而使探伤机本体对被测零件进行多角度的检测;3.通过设置与基台转动连接的载物台,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载物台调整被测零件朝向探伤机本体探测端的角度,进一步方便了检测。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个视角的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第二伺服电机位置的示意图。图中,1、基台;11、操作台;111、操作箱;12、第二伺服电机;121、摩擦轮;2、探伤机本体;3、连接架;31、伺服气缸;32、运动滑轮;33、第一伺服电机;331、驱动齿轮;4、弧形导向架;41、运动槽;42、齿条;5、载物台;51、夹紧块;52、夹紧螺钉;53、夹紧板;6、防护铅板;61、上板;62、下板;63、驱动气缸;7、脚轮;8、支撑液压缸;81、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基于X射线探伤机的定位装置,包括基台1和探伤机本体2。基台1上长度方向的一端固设有操作台11,操作台11上固定连接有操作箱111。基台1上转动连接有载物台5,载物台5呈圆形且与基台1转动连接,载物台5上固定连接有两夹紧块51,两夹紧块51相对于载物台5的一条直径对称设置,且两夹紧块51相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X射线探伤机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台(1)和探伤机本体(2),所述基台(1)上设有操作台(11),所述操作台(11)上设有操作箱(111),所述基台(1)的一侧设有连接架(3),所述探伤机本体(2)一端与连接架(3)铰接,所述连接架(3)上铰接有伺服气缸(31),所述伺服气缸(31)的活塞杆与探伤机本体(2)的侧壁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X射线探伤机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台(1)和探伤机本体(2),所述基台(1)上设有操作台(11),所述操作台(11)上设有操作箱(111),所述基台(1)的一侧设有连接架(3),所述探伤机本体(2)一端与连接架(3)铰接,所述连接架(3)上铰接有伺服气缸(31),所述伺服气缸(31)的活塞杆与探伤机本体(2)的侧壁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X射线探伤机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1)上设有弧形导向架(4),所述弧形导向架(4)所在平面垂直于基台(1)所在平面,所述弧形导向架(4)相对的两弧面侧壁上均开设有沿弧形导向架(4)延伸的运动槽(41),所述连接架(3)上设有若干运动滑轮(32),所述运动滑轮(32)分别位于两弧面侧壁的运动槽(41)内,若干所述运动滑轮(32)分别抵紧运动槽(41)的槽底,若干所述运动滑轮(32)的转动轴线分别平行与弧形导向架(4)的轴线,所述弧形导向架(4)的弧面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弧形导向架(4)轮廓相同的齿条(42),所述连接架(3)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3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3)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齿条(42)啮合的驱动齿轮(3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X射线探伤机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1)上转动连接有圆形的载物台(5),所述基台(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2)的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智赵志刚何伟张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陵检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