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746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包括多个消声单体,相邻消声单体之间的间距为100mm~150mm,消声单体包括第一降噪段体、第二降噪段体和第三降噪段体,第一降噪段体与第二降噪段体连接,第二降噪段体和第三降噪段体连接,所述第三降噪段体的外形为锥形状或梯形状结构,第一降噪段体和第二降噪段体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降噪段体、第二降噪段体和第三降噪段体结合设计而成消声单体,由多个这种结构的消声单体构成矩阵型的消声装置,该消声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结构比例设计合理、降噪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属于消声器

技术介绍
冷却塔是工业和民用项目中常用的制冷设备,运行时会产生较高的噪声,容易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噪声污染,也经常引发居民的噪声投诉,因此须采取相应的噪声治理措施。冷却塔的进出风口处通常装有消声器以阻止或减小噪声传播。但传统消声器存在结构复杂、消声效果差的问题。图7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一种降噪消声结构,其包括有半圆形部件,制造工艺复杂,与噪声气流接触面积大、气流阻力大。专利号为201822089962.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片式消声器,该消声器包括座体和消声片,消声片安装在座体的内腔中,其所公开消声器虽然声称具有更好的消声效果,但是存在气流混流的问题,影响其消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其结构简单,气流阻力小、无气流混流问题,具有更佳的消声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外腔体和置于外腔体内的多个消声单体,相邻消声单体之间的间距为100mm~150mm,消声单体包括第一降噪段体、第二降噪段体和第三降噪段体,第一降噪段体与第二降噪段体连接,第二降噪段体和第三降噪段体连接,第一降噪段体和第二降噪段体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状,第一降噪段体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第二降噪段体横截面的面积,第一降噪段体、第二降噪段体和第三降噪段体上均布设有消音孔。前述的这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中,所述第三降噪段体包括尖端部和由尖端部延伸至第二降噪段体的导流面。前述的这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中,所述第一降噪段体内设置有第一消声空腔;第二降噪段体内设置有第二消声空腔;第三降噪段体内设置有第三消声空腔。前述的这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中,所述第一消声空腔内填充有消音棉,和/或第二消声空腔内设置有消声棉,和/或第三消声空腔内设置有消声棉。前述的这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中,所述消音棉为玻璃棉。前述的这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中,所述第一降噪段体的长度D1为200mm~280mm;第二降噪段体的长度D2为1000mm~1800mm。前述的这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中,所述第三降噪段体的长度D3为100mm~280mm。前述的这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中,所述第一降噪段体和第二降噪段体的中心轴为重合设置。前述的这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中,所述第一降噪段体由薄铁板、铝板或钢板制成,所述第二降噪段体由薄铁板、铝板或钢板制成,所述第三降噪段体由薄铁板、铝板或钢板制成。前述的这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中,所述消音孔为圆形状孔、方形状孔、三角形状孔、长方形状孔、椭圆形状孔和菱形状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第一降噪段体、第二降噪段体和第三降噪段体结合设计而成消声单体,由多个这种结构的消声单体构成矩阵型的消声装置,气流阻力小,结构简单,消除了气流混流的问题,消声效果更佳。本技术第三降噪段体由尖端部和导流面构成,与现有技术中半圆形部件或等腰梯形部件相比,本技术中的尖端部与噪声气流的接触面积更小,气流阻力更低,结构更简单,制造成本更低。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呈矩阵型排布的消声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消声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与片式消声器的对比实验降噪效果图;图6是本实用型消声单体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一种降噪消声结构。附图标记:1-第一降噪段体,2-第二降噪段体,3-第三降噪段体,301-尖端部,302-导流面,4-消声单体,5-第一消声空腔,6-第二消声空腔,7-第三消声空腔,8-消音孔,9-外腔体。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本技术的实施例1:一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包括外腔体9和置于外腔体9内的多个消声单体4,相邻消声单体4之间的间距为100mm,消声单体4包括第一降噪段体1、第二降噪段体2和第三降噪段体3,第一降噪段体1与第二降噪段体2连接,第二降噪段体2和第三降噪段体3连接,第一降噪段体1和第二降噪段体2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为降低气流阻力,第三降噪段体3包括尖端部301和由尖端部301延伸至第二降噪段体2的导流面302,由尖端部301和导流面302构成的第三降噪段体3其制造工艺更简单,使得本技术消声装置的生产成本更低。第三降噪段体3的尖端部301与噪声气流的接触面积更小,当气流进入消声装置时,首先接触尖端部301,经尖端部301依次流经导流面302和第二降噪段体2的外壁面,通过均布在第一降噪段体1和第二降噪段体2上的消音孔8进入第一消声腔5、第二消声腔6内,进而利用内置于第一消声腔5和第二消声腔6的消音棉来降低噪声。第一降噪段体1、第二降噪段体2和第三降噪段体3上均布设有消音孔8,具体的,在第一降噪锻体1的导流面302上均布有消音孔8;在第二降噪段体2的外壁面上均布有消音孔8,在第三降噪段体3的外壁面上均布有消音孔8。第一降噪段体1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第二降噪段体2横截面的面积,使得第一降噪段体1和第二降噪段体2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一个阶梯状结构,同时第一降噪段体1采用小矩形结构,由此能够避免在消声单体4尾部(即第一降噪段体1远离第二降噪锻体2一端)产生再生噪声。噪声气流通过均布在第一降噪段体1外壁面上的消音孔8进入第一空腔6中,进而利用内置于第一空腔6内的消音棉可进一步降低噪声,并避免再生噪声的产生。本例中,消音孔8为菱形状孔。本技术的实施例2:一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包括外腔体9和置于外腔体9内的多个消声单体4,相邻消声单体4之间的间距为150mm,消声单体4包括第一降噪段体1、第二降噪段体2和第三降噪段体3,第一降噪段体1与第二降噪段体2连接,第二降噪段体2和第三降噪段体3连接,第三降噪段体3的外形为梯形状结构,第一降噪段体1和第二降噪段体2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状,第三降噪段体3包括尖端部301和由尖端部301延伸至第二降噪段体2的导流面302。第一降噪段体1、第二降噪段体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腔体(9)和置于外腔体(9)内的多个消声单体(4),所述消声单体(4)包括第一降噪段体(1)、第二降噪段体(2)和第三降噪段体(3),所述第一降噪段体(1)与第二降噪段体(2)连接,第二降噪段体(2)和第三降噪段体(3)连接,第一降噪段体(1)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第二降噪段体(2)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第一降噪段体(1)、第二降噪段体(2)和第三降噪段体(3)上均布设有消音孔(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腔体(9)和置于外腔体(9)内的多个消声单体(4),所述消声单体(4)包括第一降噪段体(1)、第二降噪段体(2)和第三降噪段体(3),所述第一降噪段体(1)与第二降噪段体(2)连接,第二降噪段体(2)和第三降噪段体(3)连接,第一降噪段体(1)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第二降噪段体(2)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第一降噪段体(1)、第二降噪段体(2)和第三降噪段体(3)上均布设有消音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降噪段体(3)包括尖端部(301)和由尖端部(301)延伸至第二降噪段体(2)的导流面(3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段体(1)内设置有第一消声空腔(5);第二降噪段体(2)内设置有第二消声空腔(6);第三降噪段体(3)内设置有第三消声空腔(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冷却塔上的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声空腔(5)内填充有消音棉,和/或第二消声空腔(6)内设置有消声棉,和/或第三消声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迎九邱兆国沈建永李庆建魏普石鑫郭江海任玉凤于雅楠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