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尾燃烧器的弯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36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窑尾燃烧器的弯头结构,包括轴线角度发生变化的进煤管道,进煤管道角度变化处采用弯头连接,弯头内设置将弯头内的通道分成至少两个小通道的分煤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分煤头将弯头内通道分成多个小通道,煤粉会均匀的进入这些小通道,即使进入通道会依然发生偏转,也被小通道限制了偏转的位移和范围。每个小通道内都有煤粉,煤粉从出煤口出来时是相对均匀的,能更充分的与分解炉内气体发生反应。当然,小通道越多、分布越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窑尾燃烧器的弯头结构
本技术属于水泥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窑尾燃烧器的弯头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生产水泥的过程中,需要在分解炉内投入经过预热后的生料、一定量的燃料以及适量的热气体,生料在炉内呈悬浮状态并随炉内气体向上流动,在高温下,燃料进行燃烧。分解炉上设置进煤口,进煤管道连通进煤口使煤粉进入分解炉。进煤管道都是倾斜插入分解炉,煤粉通过进煤管道在分解炉内部靠近内壁的位置进入分解炉。分解炉底部有向上的热风,煤粉被热风向上吹起。由于风速很大,煤粉运动速度很快、在分解炉内不能均匀分布,煤粉多分布在分解炉内壁附近位置,中间部分煤粉分布很少。专利CN109958996A公开了一种新型窑尾燃烧器,其进煤管道头部伸入分解炉内部;进煤管道头部的出煤口方向向下;进煤管道可以前后滑动从而调整出煤口在分解炉内的位置。进煤管道水平设置且通过进煤口进入分解炉,进煤管道的头部设置弯头使出煤口方向向下。分解炉外部设置安装架,进煤管道设置在小车上;小车滑动设置在安装架上。这种结构燃烧器出口的方向垂直向下,煤粉垂直向下落入分解炉,煤粉垂直向下的速度更大,增加煤粉在反向热风的作用下减速到零的时间,从而加长了煤粉在炉膛内反应的时间,煤粉分散效果更好而且煤粉更多的发生反应生成还原性气体对分解炉内气体进行还原。但是专利CN109958996A仍然有不足之处;进煤管道伸入分解炉的部分管道和在分解炉外部的管道之间有一定的角度,大致是90度,经过弯头结构过渡。进煤通道的煤粉经过转弯的弯头结构后,由于离心以及转弯处内壁的阻挡作用,煤粉会逐渐靠近弯头直径较大一侧的内壁,经过弯头后,进煤通道内的的煤粉会距离在对应侧,这样出煤口出来的煤粉就是不均匀的,会造成分解炉内部分区域反应效果不好。另外:进煤管道位于分解炉外的部分设置在小车上,下车滑动设置在安装架上。进煤管道在分解炉内伸出的距离可以调节,但是不能根据实际的分解炉情况对出煤口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而且,小车需要人工调节,无法节省劳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窑尾燃烧器的弯头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窑尾燃烧器的弯头结构,包括轴线角度发生变化的进煤管道,进煤管道角度变化处采用弯头连接,弯头内设置将弯头内的通道分成至少两个小通道的分煤头。分煤头采用耐热材料制作。分煤头包括至少4个横截面为扇形的同心的叶片;叶片沿着弯头的轴线延伸。分煤头焊接在弯头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分煤头将弯头内通道分成多个小通道,煤粉会均匀的进入这些小通道,即使进入通道会依然发生偏转,也被小通道限制了偏转的位移和范围。每个小通道内都有煤粉,煤粉从出煤口出来时是相对均匀的,能更充分的与分解炉内气体发生反应。当然,小通道越多、分布越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分解炉与窑尾燃烧器示意图。图2是燃烧器整体示意图。图3是安装架示意图。图4是小车示意图。图5是安装架与小车配合图。图6是图2右侧视图。图7是定位角钢和螺杆示意图。图8是进煤管道剖视图。图9是弯头示意图。图10是弯头截面视图。图11是分煤头实施例一。图12是分煤头实施例二。其中,1是分解炉、2是进煤口、3是进煤管道、30是出煤口、31是弯头、32是分煤头、33是浇筑料、34是叶片、5是安装架、50是后轮槽、6是小车、60是前轮、61是后轮、62是中间轴、63是螺杆、64是微调支座、65是定位角钢、8是丝杠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和用于表达“连接”的词语,如“相连接”、“相连”等,既包括某一部件与另一部件直接连接,也包括某一部件通过其他部件与另一部件相连接。如图8-11所示,窑尾燃烧器的弯头31结构,包括轴线角度发生变化的进煤管道3,进煤管道3角度变化处采用弯头31连接,所述弯头31内设置将弯头31内的通道分成至少两个小通道的分煤头32。角度变化处采用弯头31结构连接,只是描述直管、弯管的位置关系。两段直管和弯管之间可以焊接、也可以一体制造。分煤头32将弯头31内通道分成多个小通道,煤粉会均匀的进入这些小通道,即使进入通道会依然发生偏转,也被小通道限制了偏转的位移和范围。每个小通道内都有煤粉,煤粉从出煤口30出来时是相对均匀的,能更充分的与分解炉1内气体发生反应。当然,小通道越多、分布越均匀;但是加工难度和成本会增加,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分煤头32采用耐热材料制作。比如耐热钢。当然,进煤管道3伸入分解炉1的部分都采用耐热材料制作或者外壁浇筑耐热的浇筑料33。分煤头32包括至少4个横截面为扇形的同心的叶片34;叶片34沿着弯头31的轴线延伸。优选偶数个比如8个叶片34,对称设置的叶片34可以使煤粉分布更均匀。分煤头32焊接在弯头31内。叶片34之间焊接,再与分煤头32焊接。具体实施时,煤粉进入弯头31时,均匀的进入各个小通道,在小通道内即使发生偏转,出煤口30各个小通道内的煤粉总量也是均匀。如图1-7所示,窑尾燃烧器位置调节机构,包括进煤管道3以及分解炉1外的安装架5,进煤管道3中间区域通过中间轴62转动设置在安装架5上;安装架5上设置可以上下移动并锁紧的顶紧机构从上方或者下方顶紧进煤管道3尾部。这里的进煤管道3中间区域是指进煤管道3头部和尾部之间的位置。进煤管道3头部到中间轴62的重量决定是从上方顶紧还是从下方顶紧。上下移动并锁紧的顶紧机构有很多种,比如螺栓、丝杠螺母、油缸、推杆等。进煤管道3头部到中间轴62的重量大于尾部到中间轴62的重量;顶紧机构设置在进煤管道3的上方。一般情况下,进煤管道3的重量分布都是这样。调节顶紧机构上下移动,进煤管道3尾部下降或者上升,分解炉1内的头部上升或者下降一定角度,能方便的进行微调,使进煤管道3的出煤口30处在最合适的位置上。顶紧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安装架5上的螺杆64,螺杆64下方设置定位角钢65,定位角钢65上固定螺杆63,螺杆63上端与螺杆64通过螺纹连接;定位角钢65的两边与安装架5的两侧边滑动接触;定位角钢65下表面顶紧进煤管道3上表面。螺杆63上端也可以通过驱动机构带动自动调节。安装架5上滑动设置可以沿着安装架5移动的小车6,所述顶紧机构设置在安装架5上的小车6上。安装架5上滑动设置可以沿着安装架5移动的小车6,顶紧机构设置在小车6上:即螺杆64固定在小车6上,定位角钢65的两边与小车6的两侧边滑动接触。安装架5上设置丝杠机构8;丝杠机构8的螺母与小车6固定。可以有两种安装方式,丝杠移动或者螺母移动,根据安装架5的安装方式决定。如果是吊装,那么由较大的空间,可以丝杠移动。如果设置在平台上,优选螺母移动。具体实施时:旋转螺杆63使定位角钢65上升或者下降,推动进煤通道沿着中间轴62转动一定角度,进煤通道头部上升或者下降一定角度,完成微调。如图1-12所示,一种窑尾燃烧器,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窑尾燃烧器的弯头结构,包括轴线角度发生变化的进煤管道,进煤管道角度变化处采用弯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内设置将弯头内的通道分成至少两个小通道的分煤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窑尾燃烧器的弯头结构,包括轴线角度发生变化的进煤管道,进煤管道角度变化处采用弯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内设置将弯头内的通道分成至少两个小通道的分煤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窑尾燃烧器的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煤头采用耐热材料制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清闯姜晓娟郭荣勋孔攀红杨红旭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汇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