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冲反洗冲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12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正冲反洗冲砂器,其设置于冲砂管柱的底部,并随冲砂管柱下入井内,该正冲反洗冲砂器包括冲砂器主体、高压冲头和冲洗转换阀,其中:冲砂器主体的一端与冲砂管柱连接,高压冲头固定设置在冲砂器主体的另一端,在冲砂器主体的内部由冲砂管柱至高压冲头的方向上依次形成有相贯通的第一输液腔、第二输液腔和第三输液腔,在第二输液腔的外侧设有连通第一输液腔与第三输液腔的多条输液孔道,高压冲头上开设有连通第三输液腔与外部的进液孔和多个第一冲砂孔,冲洗转换阀设置在进液孔中,且冲洗转换阀能穿过所述第三输液腔滑动至第二输液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油井冲砂操作繁琐、施工效率低、作业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冲反洗冲砂器
本技术涉及油井冲砂
,尤其涉及一种正冲反洗冲砂器。
技术介绍
在油井作业施工过程中,由于油层胶结或油井施工措施不当等原因会造成油井出砂。由于井内砂子的逐渐沉淀,砂柱不断增高,会堵塞出油通道、增加流动阻力,使油井减产甚至停产,同时会由于砂卡会对井下设备造成损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清除积砂。目前,常用的除砂方式有水力冲砂和机械捞砂,其中水力冲砂最为常用。在水力冲砂工艺中,当遇到泥砂胶结强度大,正常冲砂管柱难于将沉砂冲起时,常向井中下入带有高压冲头的冲砂管柱进行冲砂。当冲砂至预定位置后将下井管柱起出,拆卸下高压冲头后再次下入冲砂管柱,利用反循环将冲散的泥砂返出井内。这种冲砂方式需要起出冲砂管柱并卸下高压冲头后,再次下入冲砂管柱,具有操作繁琐、施工效率低、作业成本高等的缺点。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正冲反洗冲砂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冲反洗冲砂器,仅一次下入冲砂管柱即可完成冲砂和反洗工作,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大大提高冲砂和反洗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作业成本的降低。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正冲反洗冲砂器,设置于冲砂管柱的底部,并随所述冲砂管柱下入井内,所述正冲反洗冲砂器包括冲砂器主体、高压冲头和冲洗转换阀,其中:所述冲砂器主体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冲砂器主体的一端与所述冲砂管柱连接,所述高压冲头固定设置在所述冲砂器主体的另一端,在所述冲砂器主体的内部由所述冲砂管柱至所述高压冲头的方向上依次形成有相贯通的第一输液腔、第二输液腔和第三输液腔,在所述第二输液腔的外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腔与所述第三输液腔的多条输液孔道,所述高压冲头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三输液腔与外部的进液孔和多个第一冲砂孔,所述冲洗转换阀设置在所述进液孔中,且所述冲洗转换阀能穿过所述第三输液腔滑动至所述第二输液腔中。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冲洗转换阀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二输液腔的内径与所述冲洗转换阀的直径相同,且所述第二输液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输液腔的内径和所述第三输液腔的内径,各所述输液孔道沿所述第二输液腔的周向匀布于所述第二输液腔的外侧。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输液腔中在远离所述第三输液腔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对所述冲洗转换阀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凸台。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孔的内径与所述冲洗转换阀的直径相同,所述冲洗转换阀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三输液腔与外部的多个第二冲砂孔。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冲洗转换阀朝向所述冲砂器主体内侧的端面上开设有集液槽,各所述第二冲砂孔与所述集液槽连通。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孔中在远离所述第三输液腔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对所述冲洗转换阀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凸台。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孔位于所述高压冲头的中部,各所述第一冲砂孔沿所述进液孔的周向匀布于所述进液孔的外侧。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输液腔的长度小于所述冲洗转换阀的长度。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冲砂孔的孔径。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压冲头在井内与沉砂位置的距离大于3m。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冲砂器主体与所述高压冲头之间螺纹连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冲砂器主体与所述冲砂管柱之间螺纹连接,并在所述冲砂器主体与所述冲砂管柱的连接位置加设扣胶。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冲砂器主体、所述高压冲头和所述冲洗转换阀采用的材质均为合金钢。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合金钢为35CrMo合金结构钢。由上所述,本技术的正冲反洗冲砂器的特点及优点是:在冲砂器主体上固定连接有高压冲头,冲砂器主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二输液腔,在高压冲头的进液孔中设置有冲洗转换阀,且冲洗转换阀能滑动至第二输液腔中,在冲砂过程中,在冲洗液压力的作用下,冲洗转换阀被压入高压冲头的进液孔中,冲洗液依次经过冲砂器主体内的第一输液腔、第二输液腔和第三输液腔,再经高压冲头上的第一冲砂孔加压后对外喷射,实现高压冲砂;在反洗过中,通过地面上的循环泵冲砂液以及混在冲砂液中的泥砂进行提升,在冲砂液和泥砂的压力作用下,冲洗转换阀滑入第二输液腔中,冲砂液和泥砂依次经过高压冲头上的进液孔、第三输液腔、输液孔道和第一输液腔后进入冲砂管柱内,并返出至地面,实现反洗作业。整个冲砂作业过程仅需一次下入冲砂管柱即可,通过控制地面上循环泵的循环方向以控制冲洗转换阀的位置,从而实现冲砂和反洗之间的转换,操作简便,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作业成本的降低。另外,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实用性强,适于在油井冲砂领域大范围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正冲反洗冲砂器的正视截面图。图2:为图1中A-A位置的截面图。本技术中的附图标号:1、冲砂器主体;101、第一输液腔;102、第二输液腔;1021、第一限位凸台;103、第三输液腔;104、输液孔道;2、高压冲头;201、第一冲砂孔;202、进液孔;2021、第二限位凸台;3、冲洗转换阀;301、第二冲砂孔;302、集液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正冲反洗冲砂器,该正冲反洗冲砂器设置于冲砂管柱的底部,并随冲砂管柱下入至井内预设位置。该正冲反洗冲砂器包括冲砂器主体1、高压冲头2和冲洗转换阀3,其中:冲砂器主体1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冲砂器主体1的一端与冲砂管柱的底部连接,高压冲头2固定设置在冲砂器主体1的另一端,在冲砂器主体1的内部由冲砂管柱至高压冲头2的方向上依次形成有相贯通的第一输液腔101、第二输液腔102和第三输液腔103,在第二输液腔102的外侧设有连通第一输液腔101与第三输液腔103的多条输液孔道104,高压冲头2上开设有连通第三输液腔103与外部的进液孔202和多个第一冲砂孔201,冲洗转换阀3设置在进液孔202中,且冲洗转换阀3能穿过第三输液腔103滑动至第二输液腔102中。本技术在冲砂器主体1上固定连接有高压冲头2,冲砂器主体1的内部形成有第二输液腔102,在高压冲头2的进液孔202中设置有冲洗转换阀3,且冲洗转换阀3能滑动至第二输液腔102中。在冲砂过程中,在冲洗液压力的作用下,冲洗转换阀3被压入高压冲头2的进液孔202中,冲洗液依次经过冲砂器主体1内的第一输液腔101、第二输液腔102和第三输液腔103,再经高压冲头2上的第一冲砂孔201加压后对外喷射,实现高压冲砂;在反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冲反洗冲砂器,设置于冲砂管柱的底部,并随所述冲砂管柱下入井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冲反洗冲砂器包括冲砂器主体(1)、高压冲头(2)和冲洗转换阀(3),其中:/n所述冲砂器主体(1)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冲砂器主体(1)的一端与所述冲砂管柱连接,所述高压冲头(2)固定设置在所述冲砂器主体(1)的另一端,在所述冲砂器主体(1)的内部由所述冲砂管柱至所述高压冲头(2)的方向上依次形成有相贯通的第一输液腔(101)、第二输液腔(102)和第三输液腔(103),在所述第二输液腔(102)的外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腔(101)与所述第三输液腔(103)的多条输液孔道(104),所述高压冲头(2)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三输液腔(103)与外部的进液孔(202)和多个第一冲砂孔(201),所述冲洗转换阀(3)设置在所述进液孔(202)中,且所述冲洗转换阀(3)能穿过所述第三输液腔(103)滑动至所述第二输液腔(102)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冲反洗冲砂器,设置于冲砂管柱的底部,并随所述冲砂管柱下入井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冲反洗冲砂器包括冲砂器主体(1)、高压冲头(2)和冲洗转换阀(3),其中:
所述冲砂器主体(1)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冲砂器主体(1)的一端与所述冲砂管柱连接,所述高压冲头(2)固定设置在所述冲砂器主体(1)的另一端,在所述冲砂器主体(1)的内部由所述冲砂管柱至所述高压冲头(2)的方向上依次形成有相贯通的第一输液腔(101)、第二输液腔(102)和第三输液腔(103),在所述第二输液腔(102)的外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腔(101)与所述第三输液腔(103)的多条输液孔道(104),所述高压冲头(2)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三输液腔(103)与外部的进液孔(202)和多个第一冲砂孔(201),所述冲洗转换阀(3)设置在所述进液孔(202)中,且所述冲洗转换阀(3)能穿过所述第三输液腔(103)滑动至所述第二输液腔(102)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冲反洗冲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转换阀(3)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二输液腔(102)的内径与所述冲洗转换阀(3)的直径相同,且所述第二输液腔(102)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输液腔(101)的内径和所述第三输液腔(103)的内径,各所述输液孔道(104)沿所述第二输液腔(102)的周向匀布于所述第二输液腔(102)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冲反洗冲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液腔(102)中在远离所述第三输液腔(103)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对所述冲洗转换阀(3)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凸台(102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冲反洗冲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202)的内径与所述冲洗转换阀(3)的直径相同,所述冲洗转换阀(3)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三输液腔(103)与外部的多个第二冲砂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宣士奇刘海龙张鸿峰尚士科沈孚徐志强贾金红盛浩梁耀文李正喻帅刘冰王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