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连杆折叠式可调脚手架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04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连杆折叠式可调脚手架平台,属于建筑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架体以及设置在架体顶部的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大小相同的左横框和右横框,所述架体上位于板体的四个直角处均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杆体,所述板体的相平行的两个板边处均铰接设置有凸板,所述凸板的大小与左横框的大小相同,且两个凸板均处于板体的上板面,所述凸板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在凸板与板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时将凸板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容纳多人同时作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连杆折叠式可调脚手架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连杆折叠式可调脚手架平台。
技术介绍
移动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它具有装拆简单,承载性能好,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发展速度很快,移动脚手架在各种新型脚手架中,开发最早,使用量也最多。移动脚手架由美国首先研制成功,至60年代初,欧洲、日本等国家先后应用并发展这类脚手架。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先后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引进并使用这种脚手架。移动脚手架做为一种基础的建筑设施,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小型的建筑工地上,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而它的发展历程是相当漫长的,从开始的不完善到最后的一步步接近完美,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45806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连杆折叠式可调脚手架平台,包括主框、横框和交叉斜撑,主框包括第一竖撑杆、第二竖撑杆、第三竖撑杆、第四竖撑杆,横框包括左横框部分、右横框部分、左转动轴、右转动轴、中部连接轴、横撑杆,交叉斜撑包括第一斜撑杆、第二斜撑杆、第三斜撑杆、第四斜撑杆、第一滑动套、第二滑动套、第三滑动套、第四滑动套,脚手架平台可以方便实现完全的折叠,相对现有的脚手架机构,上具有折叠方便,操作简单,整体性好,便于运输和存放的优点。但上述技术有一点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左横框部分和右横框部分组成供工人踩踏的区域,若现场工作量大,需要多人同时作业,而左横框和右横框组成的区域很有可能不能够容纳多人同时作业,因而需要额外使用另外的脚手架进行搭设,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连杆折叠式可调脚手架平台,具有便于容纳多人同时作业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连杆折叠式可调脚手架平台,包括架体以及设置在架体顶部的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大小相同的左横框和右横框,所述架体上位于板体的四个直角处均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杆体,所述板体的相平行的两个板边处均铰接设置有凸板,所述凸板的大小与左横框的大小相同,且两个凸板均处于板体的上板面,所述凸板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在凸板与板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时将凸板进行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多人同时在板体上进行作业时,将板体两侧的两块凸板旋开,使得两块凸板处于与板体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位置,这时通过固定件把两块凸板进行固定,使得两块凸板保持在水平位置,此时凸板便能够供其他多个工人进行踩踏,达到便于容纳多人同时作业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板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转动后的凸板相贴合的水平贴板,在所述凸板贴合到水平贴板的板面上时,所述凸板与板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板转动到水平位置时,凸板正对地面的板面与水平贴板的上板面相贴合,进而使得铰接的凸板受到水平贴板的阻挡后无法再继续转动,此时板体便与凸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达到阻止凸板继续转动较为方便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凸板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在凸板的板面边缘处各设置有一个,所述容纳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凸板的铰接边相互平行,所述固定件包括铰接设置在容纳槽内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端部铰接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杆体滑动套接,所述套筒上设置有用于将套筒抵紧在杆体上的抵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凸板转动到水平状态时,将伸缩杆从容纳槽内转出,然后调节伸缩杆的长度,使得伸缩杆端部的套筒套在杆体上,此时用抵紧件将套筒抵紧在杆体上,使得凸板保持在水平状态,达到使得凸板更为稳定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抵紧件包括螺纹穿设在套筒上的抵紧螺栓,所述抵紧螺栓的一端与所述杆体的杆壁相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拧动抵紧螺栓,使得抵紧螺栓的一端与杆体的杆壁相抵接,直到无法再继续拧动抵紧螺栓为止,此时套筒受到抵紧螺栓的限制而不易再在竖直方向上滑动,从而达到抵紧套筒较为方便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伸缩杆包括长管筒以及滑动插设在长管筒内的插杆,所述套筒铰接设置在插杆远离长管筒的端部,所述长管筒远离插杆的一端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相铰接,所述长管筒上设置有阻止插杆自行滑动的阻滑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长管筒内滑出插杆或将插杆滑入长管筒内,伸缩杆便会实现伸长或缩短,当伸缩杆调整到能将套筒套入杆体内并且让凸板处于水平状态的长度时,通过阻滑件将插杆进行固定,使得插杆不再滑动,从而让伸缩杆能够保持在固定的长度上,达到便于调节伸缩杆长度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阻滑件包括螺纹套管以及螺纹杆,所述螺纹套管铰接设置在长管筒的筒壁上,所述螺纹杆螺纹插设在螺纹套管内,所述螺纹杆远离螺纹套管的端部铰接设置有贴块,所述贴块上开设有圆孔,所述插杆的杆壁上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与贴块通过圆孔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伸缩杆调整到能将套筒套入杆体内的长度时,转动螺纹杆,使得螺纹杆从螺纹套管内逐渐移出,直到让贴块上的圆孔能够正对圆杆后,停止转动螺纹杆,把贴块通过圆孔套在圆杆上后即可,此时受到贴块与圆杆插接配合的限制,插杆便不会自行产生滑动,进而达到阻止插杆滑动较为方便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圆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圆杆上螺纹套设有阻止贴块脱离圆杆的防脱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贴块通过圆孔连接在圆杆上后,再将防脱环套在圆杆上,使得贴块被限制在圆杆上,进而让贴块不易脱离圆杆,从而使得贴块与圆杆连接得更为稳定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架体靠近地面端设置有气垫,所述气垫位于凸板展开后的正下方,且气垫的面积大于凸板的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处于凸板上的工作人员不慎掉落,工作人员会直接掉落在气垫上,进而对掉落的工作人员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工作人员在脚手架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凸板远离板体的一边铰接设置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位于板体的两个容纳槽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栏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处于凸板上的工作人员坠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防坠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当需要多人同时在板体上进行作业时,将板体两侧的两块凸板旋开,使得两块凸板处于与板体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位置,这时通过固定件把两块凸板进行固定,使得两块凸板保持在水平位置,此时凸板便能够供其他多个工人进行踩踏,达到便于容纳多人同时作业的效果;将伸缩杆调整到能将套筒套入杆体内的长度时,转动螺纹杆,使得螺纹杆从螺纹套管内逐渐移出,直到让贴块上的圆孔能够正对圆杆后,停止转动螺纹杆,把贴块通过圆孔套在圆杆上后即可,此时受到贴块与圆杆插接配合的限制,插杆便不会自行产生滑动,进而达到阻止插杆滑动较为方便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连杆折叠式可调脚手架平台,包括架体(1)以及设置在架体(1)顶部的板体(2),所述板体(2)包括大小相同的左横框(21)和右横框(22),所述架体(1)上位于板体(2)的四个直角处均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杆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2)的相平行的两个板边处均铰接设置有凸板(3),所述凸板(3)的大小与左横框(21)的大小相同,且两个凸板(3)均处于板体(2)的上板面,所述凸板(3)上设置有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用于在凸板(3)与板体(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时将凸板(3)进行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连杆折叠式可调脚手架平台,包括架体(1)以及设置在架体(1)顶部的板体(2),所述板体(2)包括大小相同的左横框(21)和右横框(22),所述架体(1)上位于板体(2)的四个直角处均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杆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2)的相平行的两个板边处均铰接设置有凸板(3),所述凸板(3)的大小与左横框(21)的大小相同,且两个凸板(3)均处于板体(2)的上板面,所述凸板(3)上设置有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用于在凸板(3)与板体(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时将凸板(3)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连杆折叠式可调脚手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2)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转动后的凸板(3)相贴合的水平贴板(23),在所述凸板(3)贴合到水平贴板(23)的板面上时,所述凸板(3)与板体(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连杆折叠式可调脚手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板(3)上开设有容纳槽(31),所述容纳槽(31)在凸板(3)的板面边缘处各设置有一个,所述容纳槽(3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凸板(3)的铰接边相互平行,所述固定件(4)包括铰接设置在容纳槽(31)内的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的端部铰接设置有套筒(6),所述套筒(6)与所述杆体(11)滑动套接,所述套筒(6)上设置有用于将套筒(6)抵紧在杆体(11)上的抵紧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连杆折叠式可调脚手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件包括螺纹穿设在套筒(6)上的抵紧螺栓(61),所述抵紧螺栓(61)的一端与所述杆体(11)的杆壁相抵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天毅李磊林松游中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宇硕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