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透型隐蔽排水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367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渗透型隐蔽排水沟,属于市政水利建设技术领域,其包括排水沟体,所述排水沟体内开设有空腔,所述排水沟体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用于对排水沟体进行遮盖,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空腔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渗透孔,所述排水沟体内还开设有蓄水腔,所述蓄水腔用于对雨水进行存蓄,所述蓄水腔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口,所述空腔通过所述溢流口与所述蓄水腔相连通,所述蓄水腔的内壁上还开设有回流孔,所述蓄水腔通过所述回流孔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溢流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回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对径流雨水资源进行调蓄利用的效果。调蓄利用的效果。调蓄利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渗透型隐蔽排水沟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水利建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渗透型隐蔽排水沟。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建设是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排水沟渠在进行雨水处理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排水沟渠分为线性排水沟和点式排水沟,目前点式排水沟适用场景少,在道路建设中,已被施工更方便、排水效率更高的线性排水沟逐步取代,而目前的线性排水沟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进才能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相关技术中的线性排水沟不便于对径流雨水资源进行调蓄利用,难以满足现今的社会发展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便于对径流雨水资源进行调蓄利用,本技术提供一种渗透型隐蔽排水沟。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渗透型隐蔽排水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渗透型隐蔽排水沟,包括排水沟体,所述排水沟体内开设有空腔,所述排水沟体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用于对排水沟体进行遮盖,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空腔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渗透孔,所述排水沟体内还开设有蓄水腔,所述蓄水腔用于对雨水进行存蓄,所述蓄水腔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口,所述空腔通过所述溢流口与所述蓄水腔相连通,所述蓄水腔的内壁上还开设有回流孔,所述蓄水腔通过所述回流孔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溢流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回流孔。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时,径流雨水通过盖板上的进水口进入空腔内,通过空腔上的渗透孔向土壤中进行缓慢渗透,便于对径流雨水进行利用;当水量骤增时,空腔内的水位升高,径流雨水通过溢流口溢进蓄水腔内,待到多余的径流雨水排出、空腔内水位下降时,蓄水腔内的水通过回流孔缓慢回流至空腔内,从而使得在不下雨时,依然有存蓄的雨水流入空腔内并持续通过渗透孔缓慢渗透进土壤中,延长了持续渗透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对径流雨水调蓄利用的效率。
[0008]可选的,所述蓄水腔内设置有缓流层,所述缓流层用于减缓蓄水腔内水的流出速度。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缓流层减缓蓄水腔内水的流出速度,使得当空腔内的水位降低时,蓄水腔内的水缓慢均匀的向空腔内流入,延长持续渗透的时间。
[0010]可选的,所述盖板铰接设置在所述空腔的内壁上,所述空腔远离所述盖板铰接处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阻止所述盖板继续向所述空腔和所述蓄水腔内转
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盖板铰接设置在空腔的内壁上,将盖板向外翻转开,便于对空腔及蓄水腔内进行清洁维护;在盖板盖上时,利用限位件阻止所述盖板继续向下翻转,将盖板支撑至与路面平齐,从而便于达到隐蔽的效果。
[0012]可选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用于对通过进水口进入的水进行过滤。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过滤件的设置,便于对径流雨水中的大块固体杂质进行过滤,减少了垃圾在空腔内堆积导致渗透孔堵塞的情况发生。
[0014]可选的,所述过滤件包括过滤框,所述过滤框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过滤框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盖板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过滤框可拆卸设置在盖板上,当盖板打开时,工作人员即可便捷的拆下过滤框并对滤下的杂质进行清洁处理,省时省力。
[0016]可选的,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空腔的一侧开设有插接槽,所述过滤框上设置有插接条,所述插接条与所述插接槽相适配,所述插接条通过所述插接槽与所述盖板滑移配合,所述插接条上还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插接条固定在所述插接槽内。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过滤组件时,将过滤框上的插接条插入插接槽内,插接条通过插接槽与盖板滑移配合,将插接条全部插入后利用固定件将插接条固定在盖板上,即可在径流雨水通入进水口后利用过滤框上的过滤孔进行过滤;在进行拆卸时,将过滤框上的插接条从插接槽内拔出即可,便于对过滤框进行更换及清洗,便于提高对径流雨水中固体杂质的清理效率,减少了垃圾在空腔内堆积导致渗透孔堵塞的情况发生。
[0018]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设置在所述插接条上,所述插接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弹性凸起弹入的凹孔,当所述插接条完全插入所述插接槽内时,所述弹性凸起与所述凹孔相正对。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过滤框时,将插接条插入插接槽内,直至弹性凸起插入凹孔内即可完成固定;在进行拆卸时,将弹性凸起从凹孔移出即可轻松将过滤框卸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0020]可选的,所述空腔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介质层,所述多介质层用于减缓水的渗透速度。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多介质层减缓水流入渗透孔的速度,同时对将要流过渗透孔的水进行二次过滤,减少了排水沟内存蓄水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径流雨水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减少了渗透孔堵塞的情况发生。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在下雨时,径流雨水通过盖板上的进水口进入空腔内,通过空腔上的渗透孔向土壤中进行缓慢渗透,便于对径流雨水进行利用;当水量骤增时,空腔内的水位升高,径流雨水通过溢流口溢进蓄水腔内,待到多余的径流雨水排出、空腔内水位下降时,蓄水腔内的水通过回流孔缓慢回流至空腔内,从而使得在不下雨时,依然有存蓄的雨水流入空腔内并持续通过渗透孔缓慢渗透进土壤中,延长了持续渗透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对径流雨水调蓄利用的效率;
[0024]2.利用缓流层减缓蓄水腔内水的流出速度,使得当空腔内的水位降低时,蓄水腔
内的水缓慢均匀的向空腔内流入,延长持续渗透的时间;
[0025]3.在安装过滤组件时,将过滤框上的插接条插入插接槽内,插接条通过插接槽与盖板滑移配合,将插接条全部插入后利用固定件将过滤框固定在盖板上,即可在径流雨水通入进水口后利用过滤框上的过滤孔进行过滤;在进行拆卸时,将过滤框上的插接条从插接槽内拔出即可,便于对过滤框网进行更换及清洗,便于提高对径流雨水中固体杂质的清理效率,减少了垃圾在空腔内堆积导致渗透孔堵塞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渗透型隐蔽排水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渗透型隐蔽排水沟的剖视图。
[0028]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排水沟体;2、空腔;21、渗透孔;22、支撑块;23、多介质层;3、盖板;31、进水口;32、过滤框;321、插接条;322、过滤孔;323、弹性凸起;33、插接槽;331、凹孔;4、蓄水腔;41、溢流口;42、回流孔;43、缓流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渗透型隐蔽排水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沟体(1),所述排水沟体(1)内开设有空腔(2),所述排水沟体(1)上设置有盖板(3),所述盖板(3)用于对排水沟体(1)进行遮盖,所述盖板(3)上开设有进水口(31),所述空腔(2)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渗透孔(21),所述排水沟体(1)内还开设有蓄水腔(4),所述蓄水腔(4)用于对雨水进行存蓄,所述蓄水腔(4)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口(41),所述空腔(2)通过所述溢流口(41)与所述蓄水腔(4)相连通,所述蓄水腔(4)的内壁上还开设有回流孔(42),所述蓄水腔(4)通过所述回流孔(42)与所述空腔(2)相连通,所述溢流口(41)的位置高于所述回流孔(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渗透型隐蔽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腔(4)内设置有缓流层(43),所述缓流层(43)用于减缓蓄水腔(4)内水的流出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渗透型隐蔽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铰接设置在所述空腔(2)的内壁上,所述空腔(2)远离所述盖板(3)铰接处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阻止所述盖板(3)继续向所述空腔(2)和所述蓄水腔(4)内转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渗透型隐蔽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上设置有过滤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川林松杨思琪肖亨刘成坤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宇硕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