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加劲装置的抗震型钢梁夹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99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加劲装置的抗震型钢梁夹,包括连接板、连接杆、主压座、锁紧螺母、紧固螺杆和加劲装置,连接板由直板部和U形板部构成,直板部开设有第一穿孔,U形板部开设有第二穿孔;主压座位于腹板处开设有第三穿孔,位于上层侧板的端部处开设有螺接孔;连接杆从第一穿孔、第三穿孔中穿过;锁紧螺母螺接在连接杆的两端;加劲装置包括加劲螺栓,加劲螺栓的外侧螺接有槽钢螺母,加劲螺栓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定位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主要利用主压座和连接板的U形板部来对钢梁进行夹持固定,主压座具有较好的承压能力,U形板部为防止发生地震时造成滑落,在其上装有加劲装置,通过加劲装置避免地震中受到力的冲击造成打滑而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加劲装置的抗震型钢梁夹
本技术涉及连接件
,尤其涉及一种带加劲装置的抗震型钢梁夹。
技术介绍
钢梁结构的建筑物具有施工速度快,安装效率高等特点,近年来被人们所广泛使用,但对于钢梁结构的建筑物在后续的装饰装潢,功能配套,机电安装方面有不便的因素,例如要将各种管道进行悬吊安装时,支架与钢梁连接固定不易钻孔,并且焊接会破坏原有钢梁强度,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无需焊接或者铆接在钢梁上,能直接固定安装的连接件。为此,公开号为CN207161443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新型钢梁夹,包括右侧壁,右侧壁的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套设有螺母和左侧壁,右侧壁和左侧壁的内腔之间设置有钢梁,左侧壁内壁的底部贯穿设置有底座,底座的底部延伸至左侧壁的外部。但是这种钢梁夹存在不足之处,其未设置加劲装置,发生地震时,容易造成滑落,而导致整体失去减震和消震的效果,地震中也易受到力的冲击造成打滑而脱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加劲装置的抗震型钢梁夹。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加劲装置的抗震型钢梁夹,包括连接板、连接杆、主压座、锁紧螺母、紧固螺杆和加劲装置,所述连接板由直板部和U形板部构成,所述直板部开设有若干第一穿孔,所述U形板部的上层板体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主压座为U型座,所述主压座位于腹板处开设有第三穿孔,所述主压座位于上层侧板的端部处开设有螺接孔;所述连接杆从连接板中一个第一穿孔以及主压座的第三穿孔中穿过;所述锁紧螺母共有两个,分别螺接在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所述紧固螺杆从螺接孔穿过,通过向下旋进能够将钢梁的一端夹持固定;所述加劲装置包括从第二穿孔中穿过的加劲螺栓,所述加劲螺栓的外侧螺接有槽钢螺母,所述加劲螺栓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定位片,通过向下旋进所述加劲螺栓能够将钢梁的另一端夹持固定。进一步地,上述带加劲装置的抗震型钢梁夹中,所述钢梁底部的横截面积大于顶部的横截面积,所述连接板的U形板部与主压座内腔共同构成限制钢梁底部的夹持区。进一步地,上述带加劲装置的抗震型钢梁夹中,所述钢梁为工字型梁或T型梁。进一步地,上述带加劲装置的抗震型钢梁夹中,所述连接板的U形板部上层板体的下端面与主压座中上层侧板的下端面相互平齐。进一步地,上述带加劲装置的抗震型钢梁夹中,所述定位片的的纵截面呈梯形设置。进一步地,上述带加劲装置的抗震型钢梁夹中,所述定位片的底边与侧边之间的夹角为50°-1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其主要利用主压座和连接板的U形板部来对钢梁进行夹持固定,主压座具有较好的承压能力,U形板部为防止发生地震时造成滑落,在其上装有加劲装置,通过加劲装置避免地震中受到力的冲击造成打滑而脱落。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主压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加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连接板,101-直板部,102-U形板部,103-第一穿孔,104-第二穿孔,2-连接杆,3-主压座,301-U型座,302-第三穿孔,303-螺接孔,4-锁紧螺母,5-紧固螺杆,6-加劲装置,601-加劲螺栓,602-槽钢螺母,603-定位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带加劲装置的抗震型钢梁夹,包括连接板1、连接杆2、主压座3、锁紧螺母4、紧固螺杆5和加劲装置6。连接板1由直板部101和U形板部102构成,直板部101开设有三个第一穿孔103,U形板部102的上层板体开设有第二穿孔104。主压座3为U型座301,主压座3位于腹板处开设有第三穿孔302,主压座301位于上层侧板的端部处开设有螺接孔303。连接杆2从连接板1中一个第一穿孔103以及主压座3的第三穿孔302中穿过。锁紧螺母4共有两个,分别螺接在连接杆2的两端。紧固螺杆5从螺接孔303穿过,通过向下旋进能够将钢梁的一端夹持固定。本实施例中,加劲装置6包括从第二穿孔104中穿过的加劲螺栓601,加劲螺栓601的外侧螺接有槽钢螺母602,加劲螺栓60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定位片603,通过向下旋进加劲螺栓601能够将钢梁的另一端夹持固定。本实施例中,钢梁底部的横截面积大于顶部的横截面积,连接板1的U形板部102与主压座3内腔共同构成限制钢梁底部的夹持区。钢梁为工字型梁或T型梁。连接板1的U形板部102上层板体的下端面与主压座3中上层侧板的下端面相互平齐。本实施例中,定位片603的的纵截面呈梯形设置,定位片603的底边与侧边之间的夹角为50°-120°。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施例结构设计合理,其主要利用主压座3和连接板1的U形板部102来对钢梁进行夹持固定,主压座3具有较好的承压能力,U形板部102为防止发生地震时造成滑落,在其上装有加劲装置6,通过加劲装置6避免地震中受到力的冲击造成打滑而脱落。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利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加劲装置的抗震型钢梁夹,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连接杆、主压座、锁紧螺母、紧固螺杆和加劲装置,所述连接板由直板部和U形板部构成,所述直板部开设有若干第一穿孔,所述U形板部的上层板体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主压座为U型座,所述主压座位于腹板处开设有第三穿孔,所述主压座位于上层侧板的端部处开设有螺接孔;所述连接杆从连接板中一个第一穿孔以及主压座的第三穿孔中穿过;所述锁紧螺母共有两个,分别螺接在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所述紧固螺杆从螺接孔穿过,通过向下旋进能够将钢梁的一端夹持固定;所述加劲装置包括从第二穿孔中穿过的加劲螺栓,所述加劲螺栓的外侧螺接有槽钢螺母,所述加劲螺栓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定位片,通过向下旋进所述加劲螺栓能够将钢梁的另一端夹持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加劲装置的抗震型钢梁夹,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连接杆、主压座、锁紧螺母、紧固螺杆和加劲装置,所述连接板由直板部和U形板部构成,所述直板部开设有若干第一穿孔,所述U形板部的上层板体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主压座为U型座,所述主压座位于腹板处开设有第三穿孔,所述主压座位于上层侧板的端部处开设有螺接孔;所述连接杆从连接板中一个第一穿孔以及主压座的第三穿孔中穿过;所述锁紧螺母共有两个,分别螺接在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所述紧固螺杆从螺接孔穿过,通过向下旋进能够将钢梁的一端夹持固定;所述加劲装置包括从第二穿孔中穿过的加劲螺栓,所述加劲螺栓的外侧螺接有槽钢螺母,所述加劲螺栓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定位片,通过向下旋进所述加劲螺栓能够将钢梁的另一端夹持固定。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强
申请(专利权)人:法耳茨建筑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