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射流搅拌电化学合成辛酸亚锡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辛酸亚锡有机电化学反应合成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在采用电解槽进行辛酸亚锡电化学反应合成过程中,由于辛酸亚锡是异辛酸(EHA)盐类中较难制备的化合物之一,合成难度极大,合成反应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复分解反应,且辛酸亚锡比重大,易沉底,粘度高,粘稠度大,故易将反应中间产物包裹混入其中沉于底部,而难于再与异辛酸等发生复分解反应,因此反应过程中电解槽底部沉积的合成物辛酸亚锡产品不仅仅只是辛酸亚锡,还包含了反应中间产物Sn(OH)2、Sn(OH)4、SnO、C7H15COONa、NaOH等,得不到完全充分反应,致使产品亚锡含量不高,产品不达标。为使电解槽底部沉积的合成中间反应产物得到反应完全充分,必须对其进行搅拌充分分散,使其与电解质溶液中的异辛酸等再进行完整、完全的充分反应。而传统的各种类型的机械搅拌装置既难于在电解槽上安装,又可能机械故障率较高,且搅拌效果达不到要求。即便在电解槽上可以安装机械搅拌装置,但会占用槽面操作空间,造成槽面运行操作无法实现。此外,现有的 ...
【技术保护点】
1.采用射流搅拌电化学合成辛酸亚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有电解质溶液(2)的电解槽(1)、置于电解槽中的阴极(3)和阳极(4)、安装于电解槽底部且位置低于阳极和阴极底端的射流管架、开设于电解槽槽壁上部的溢流口(5)、设置于电解槽外的第一耐蚀泵(12)、第二耐蚀泵(14)和电解质溶液制备储液池(13)、连接射流管架和第一耐蚀泵的第一泵送输液管(16)及设置于第一泵送输液管上的第一闸阀(20)、连接第一耐蚀泵和电解质溶液制备储液池的管路及设置于该管路上的第二闸阀(21)、连接于电解槽溢流口溢流面(6)与电解质溶液制备储液池(13)的溢流回液管(18)、连接电解槽底部与第二耐 ...
【技术特征摘要】
1.采用射流搅拌电化学合成辛酸亚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有电解质溶液(2)的电解槽(1)、置于电解槽中的阴极(3)和阳极(4)、安装于电解槽底部且位置低于阳极和阴极底端的射流管架、开设于电解槽槽壁上部的溢流口(5)、设置于电解槽外的第一耐蚀泵(12)、第二耐蚀泵(14)和电解质溶液制备储液池(13)、连接射流管架和第一耐蚀泵的第一泵送输液管(16)及设置于第一泵送输液管上的第一闸阀(20)、连接第一耐蚀泵和电解质溶液制备储液池的管路及设置于该管路上的第二闸阀(21)、连接于电解槽溢流口溢流面(6)与电解质溶液制备储液池(13)的溢流回液管(18)、连接电解槽底部与第二耐蚀泵(14)的第二泵送输液管(17)及设置于第二泵送输液管上的第三闸阀(23)、连接第二耐蚀泵(14)和电解质溶液制备储液池(13)的管路及设置于该管路上的第四闸阀(22)、从电解槽底部与第二耐蚀泵(14)之间的第二泵送输液管(17)上外接出的产物排放管(25)及设置于排放管上的第五闸阀(24);所述射流管架包括用管材制作的矩形框(8)、焊接于矩形框相对的两条边之间的一组与矩形框管相通的射流管(9),在矩形框管和射流管底面安装有密布的喷嘴(10);在电解槽(1)底部位于第二泵送输液管(17)的入口设置有布满通孔的冲液挡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射流搅拌电化学合成辛酸亚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张永,黄迎红,魏镜弢,王庭有,陈迁,董绍尧,张晓龙,刘会讲,蔡晓明,赵惠玲,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云南锡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