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78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包括设有进口的壳体和适于对流质进行过滤的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将所述壳体内部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所述第一腔体的进口与所述壳体的进口连通;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适于对流质进行过滤的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出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一过滤组件将壳体内部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同时第一腔体的进口与壳体进口连通,第一腔体的出口与第二过滤装置连通,在流质流入通过壳体的进口流入第一腔体时,一部分流质通过第二过滤组件进行过滤,另一部分流质通过第一过滤组件进行过滤流入第二腔体;双过滤的方式,提高了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装置
本技术属于净水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生活中,自来水在烧开之后,水中除了明显看到的水垢和水面漂浮物以外,还可能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和不溶性杂质微粒,使用沉淀法很难将水垢和水面上漂浮物及重金属微粒和不溶性杂质微粒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水烧开后,将水垢和水面上漂浮物及重金属微粒和不溶性杂质微粒去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包括设有进口的壳体和适于对流质进行过滤的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将所述壳体内部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所述第一腔体的进口与所述壳体的进口连通;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适于对流质进行过滤的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出口连通。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滤芯装置和设有过孔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芯装置套在所述支撑件上。可选地,所述第一滤芯装置呈圆筒状,所述第一滤芯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在所述第一腔体到所述第二腔体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层和所述第三过滤层依次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滤芯装置还包括辅助过滤层,所述辅助过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层和所述第三过滤层之间。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引流槽,所述壳体的进口设置在所述引流槽的底端面上。可选地,所述引流槽的底端面为斜面,所述引流槽的底端面朝向所述壳体的进口向下倾斜。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与所述第一腔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上下开口的腔室和设置在所述腔室中的第二滤芯装置,所述腔室与所述第一腔体相通。可选地,所述第二滤芯装置包括第四过滤层、第五过滤层和第六过滤层;在沿着所述腔室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四过滤层、所述第五过滤层和所述第六过滤层依次设置。可选地,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储水室,所述储水室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方,且所述储水室分别与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相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过滤组件将壳体内部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同时第一腔体的进口与壳体进口连通,第一腔体的出口与第二过滤装置连通,在流质流入通过壳体的进口流入第一腔体时,一部分流质通过第二过滤组件进行过滤,另一部分流质通过第一过滤组件进行过滤流入第二腔体;双过滤的方式,提高了过滤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过滤装置的内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第一过滤组件、3-第二过滤组件、4-储水室;11-引流槽、12-第一腔体、13-第二腔体、21-支撑件、22-第一过滤层、23-第二过滤层、24-第三过滤层、25-辅助过滤层、31-腔室、32-第四过滤层、33-第五过滤层、34-第六过滤层;211-过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正向代表的左方,X轴的反向代表右方,Y轴正向代表的前方,Y轴的反向代表后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生活中,对烧开的白开水一般采用自沉淀方法,虽然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只能除去部分水垢,而对于水表面的漂浮物却不能去除。同时对于大部分有喝茶习惯的人来说,自沉淀方法显然不适用,因为大部分有喝茶习惯的人喜欢用开水泡茶,在温度高的水中,无论是水垢还是水面上的漂浮物都是没有办法去除的。除此之外,水中还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微粒和不溶性杂质微粒。总之,即使应用自沉淀方法对白开水中的部分水垢能够去除,但也是非常繁琐。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包括设有进口的壳体1和适于对流质进行过滤的第一过滤组件2,所述第一过滤组件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并将所述壳体1内部分为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3,且所述第一腔体12的进口与所述壳体1的进口连通;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适于对流质进行过滤的第二过滤组件3,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与所述第一腔体12的出口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组件2将壳体1内部分为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3,同时第一腔体12的进口与壳体1进口连通,第一腔体12的出口与第二过滤装置连通,在流质流入通过壳体1的进口流入第一腔体12时,一部分流质通过第二过滤组件3进行过滤,另一部分流质通过第一过滤组件2进行过滤流入第二腔体13;双过滤的方式,提高了过滤效率。与传统自沉淀方法比较,具有省时、省力和省水的优点,应用自沉淀方法首先要等待水的温度降下来,因为在温度高时,水中的垢、漂浮物和其他杂质在热运动作用下漂浮不定,只有等温度降下来后,上述物质才能沉淀。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等候和人力付出,同时烧开过的水不能完全尽用,由此既浪费水又浪费能源。采用本实施例的过滤装置后,即使温度是100度的开水,也能够将水垢和水面漂浮物过滤掉。其中,本技术的过滤装置能够对白开水、茶水等流质进行过滤,具体情况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过滤组件2包括第一滤芯装置和设有过孔211的支撑件21,所述支撑件21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芯装置套在所述支撑件21上。其中,支撑件21是通过丝扣结构与壳体1固定连接的,支撑件21的存在是为了将第一滤芯装置很好地固定在壳体1内部,如图3所示,支撑件21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为圆柱状,壁身上开设有贯穿的过孔211。由此,便于第一腔体12的流质进入第二腔体13中。具体地,所述第一滤芯装置呈圆筒状,所述第一滤芯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层22、第二过滤层23、第三过滤层24;在所述第一腔体12到所述第二腔体13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过滤层22、所述第二过滤层23和所述第三过滤层24依次设置。其中,第一过滤层22、第二过滤层23、第三过滤层24均为重离子微孔滤膜,第一过滤层22的孔径尺寸分别是400纳米的占30%,6到8微米的占70%;第二过滤层23的孔径尺寸分别是400纳米的占60%,6到8微米的占40%;第三过滤层24的孔径尺寸分别是400纳米的占90%,6到8微米的占10%。由此,根据孔径的不同能够逐级将水垢和水面上漂浮物及重金属微粒和不溶性杂质微粒去除。优选地,所述第一滤芯装置还包括辅助过滤层25,所述辅助过滤层25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层23和所述第三过滤层24之间。由此,设置辅助过滤层25,便于配合第一过滤层22、第二过滤层23、第三过滤层24使用,更好地将水垢和水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进口的壳体(1)和适于对流质进行过滤的第一过滤组件(2),所述第一过滤组件(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并将所述壳体(1)内部分为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3),且所述第一腔体(12)的进口与所述壳体(1)的进口连通;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适于对流质进行过滤的第二过滤组件(3),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与所述第一腔体(12)的出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进口的壳体(1)和适于对流质进行过滤的第一过滤组件(2),所述第一过滤组件(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并将所述壳体(1)内部分为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3),且所述第一腔体(12)的进口与所述壳体(1)的进口连通;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适于对流质进行过滤的第二过滤组件(3),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与所述第一腔体(12)的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2)包括第一滤芯装置和设有过孔(211)的支撑件(21),所述支撑件(21)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芯装置套在所述支撑件(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装置呈圆筒状,所述第一滤芯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层(22)、第二过滤层(23)、第三过滤层(24);在所述第一腔体(12)到所述第二腔体(13)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过滤层(22)、所述第二过滤层(23)和所述第三过滤层(24)依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装置还包括辅助过滤层(25),所述辅助过滤层(25)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层(23)和所述第三过滤层(24)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辉罗会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鑫惠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