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734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包括副承重梁,所述副承重梁下端固定两个框架,两个所述框架内部均设有反绳轮,两个所述反绳轮均设在副承重梁下方,两个所述框架之间通过下罩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框架相对一端以及相背一端均固定护板,两个所述框架相背一端均固定挡绳板,所述挡绳板设在护板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安全距离,降低了顶层高度要求,便于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属于电梯

技术介绍
无机房电梯顶层高度偏小,目前在顶层设计的常规返绳轮承重梁常会与门机、轿厢导轨等部件发生干涉,影响到电梯的安全距离及制导行程,即影响到无机房电梯的顶层高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顶层设计的常规返绳轮承重梁常会与门机、轿厢导轨等部件发生干涉,影响到电梯的安全距离及制导行程,即影响到无机房电梯的顶层高度要求的问题,本技术增加了安全距离,降低了顶层高度要求,便于检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包括副承重梁,所述副承重梁下端固定两个框架,两个所述框架内部均设有反绳轮,两个所述反绳轮均设在副承重梁下方,两个所述框架之间通过下罩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框架相对一端以及相背一端均固定护板,两个所述框架相背一端均固定挡绳板,所述挡绳板设在护板下端。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包括两个轮轴夹板以及两个反绳轮支架,两个所述轮轴夹板分别固定在副承重梁的前后两端,两个所述反绳轮支架分别固定在副承重梁的上下两端,两个所述反绳轮支架设在两个轮轴夹板之间,所述轮轴夹板通过螺栓与反绳轮支架以及副承重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反绳轮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两个所述轮轴夹板分别设在反绳轮前后两端,两个所述轮轴夹板与圆孔对应位置均开设通孔,所述圆孔内部设有轮轴,所述轮轴前后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且从两个轮轴夹板内延伸出,所述轮轴下端前后对称开设两个凹槽,两个所述轮轴夹板前后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轴卡板,所述轴卡板设在轮轴下端且延伸至凹槽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反绳轮环形外端开设线槽,所述线槽内部设有钢丝绳。进一步地,所述下罩设在两个轮轴夹板之间且下罩通过螺栓与轮轴夹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护板外观呈U形,所述护板的两端分别与同一个框架内部的两个轮轴夹板连接,所述护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轮轴夹板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护板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与另一个轮轴夹板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1、反绳轮吊装在副承重梁下方,副承重梁的位置可以大幅度上移,增加了副承重梁与电梯部件的安全距离,降低了顶层高度要求;2、反绳轮吊装于副承重梁下方,降低了反绳轮的高度,对于利用轿顶面作为检修平台的无机房电梯,更有利于维保人员对反绳轮的日常维护和保养;3、更易拆卸,只需拆卸一边轮轴夹板,以及两边护板即可取出反绳轮,可以在轿顶完成维修维护;4、适用范围广,采用两组反绳轮组成,可以任意调节轿厢中心和对重架中心的距离,可保证轿厢悬挂点始终与重心吻合,达到最佳设计状态。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B-B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的立体图;图5为图4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在井道简易绕绳简图;图7为本技术在井道内安装的主视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在井道内安装的俯视剖面图。图中:1-副承重梁、2-轮轴夹板、3-护板、4-挡绳板、5-轮轴、6-反绳轮、7-下罩、8-反绳轮支架、9-框架、10-钢丝绳、31-铰链、32-固定螺栓、51-轴卡板、C3-主承重梁导向轮、C4-对重轮、C5-对重架、C6-轿厢轿底轮、C7-轿厢、C8-轿厢绳头板、C10-主机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8,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包括副承重梁1,副承重梁1下端固定两个框架9,两个框架9内部均设有反绳轮6,两个反绳轮6均设在副承重梁1下方,两个框架9之间通过下罩7固定连接,两个框架9相对一端以及相背一端均固定护板3,两个框架9相背一端均固定挡绳板4,挡绳板4设在护板3下端,挡绳板4防止钢丝绳跳槽。框架9包括两个轮轴夹板2以及两个反绳轮支架8,轮轴夹板2以及反绳轮支架8均为厚钢板制作,两个轮轴夹板2分别固定在副承重梁1的前后两端,两个反绳轮支架8分别固定在副承重梁1的上下两端,两个反绳轮支架8设在两个轮轴夹板2之间,轮轴夹板2通过螺栓与反绳轮支架8以及副承重梁1固定连接,通过轮轴夹板2以及反绳轮支架8将反绳轮6与副承重梁1之间进行稳定的连接。反绳轮6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两个轮轴夹板2分别设在反绳轮6前后两端,两个轮轴夹板2与圆孔对应位置均开设通孔,圆孔内部设有轮轴5,轮轴5前后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且从两个轮轴夹板2内延伸出,轮轴5下端前后对称开设两个凹槽,两个轮轴夹板2前后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轴卡板51,轴卡板51设在轮轴5下端且延伸至凹槽内部,轮轴5通过轴卡板51与轮轴夹板2进行固定,防止轮轴5转动走位。反绳轮6环形外端开设线槽,线槽内部设有钢丝绳10,钢丝绳10环绕在两个反绳轮6的上端,从两个反绳轮6两端延伸出的钢丝绳10分别与轿厢轿底轮C6以及对重轮C4连接。下罩7设在两个轮轴夹板2之间且下罩7通过螺栓与轮轴夹板2固定连接,下罩7用6mm钢板折弯,用螺栓固定于四块轮轴夹板2之间,变成一个整体的受力件,既可以起到防止发生人维修或其从事其他操作时被轮子转动伤害的危险,又可以起到防止来自轿厢C7以及主承重梁两侧拉力发生扭曲。工作原理:钢丝绳10环绕在两个反绳轮6的上端,从两个反绳轮6两端延伸出的钢丝绳10,一端越过轿厢C7底部的轿厢轿底轮C6并与轿厢绳头板C8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主承重梁导向轮C3、轿厢轿底轮C6、主机轮C10以及与对重架C5固定的对重轮C4,并与轿厢C7固定连接,反绳轮6吊装在副承重梁1下方,副承重梁1的位置可以大幅度上移,增加了副承重梁1与电梯部件的安全距离,降低了顶层高度要求,反绳轮6吊装于副承重梁1下方,降低了反绳轮6的高度,对于利用轿顶面作为检修平台的无机房电梯,更有利于维保人员对反绳轮6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按本绳轮反吊副承重梁来计算根据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第5.7.1.1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υ2(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程;1、按本绳轮反吊副承重梁来计算:设轿厢C7高度2.6m的情况,上梁顶面到轿厢地板距离L1=3.181m,导靴高度L2=0.234,对重越程S1=0.2m,电梯速度V=1.0m/s,缓冲器完全压缩行程S=0.1m,反吊承重梁所占空间L3=0.3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副承重梁(1),所述副承重梁(1)下端固定两个框架(9),两个所述框架(9)内部均设有反绳轮(6),两个所述反绳轮(6)均设在副承重梁(1)下方,两个所述框架(9)之间通过下罩(7)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框架(9)相对一端以及相背一端均固定护板(3),两个所述框架(9)相背一端均固定挡绳板(4),所述挡绳板(4)设在护板(3)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副承重梁(1),所述副承重梁(1)下端固定两个框架(9),两个所述框架(9)内部均设有反绳轮(6),两个所述反绳轮(6)均设在副承重梁(1)下方,两个所述框架(9)之间通过下罩(7)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框架(9)相对一端以及相背一端均固定护板(3),两个所述框架(9)相背一端均固定挡绳板(4),所述挡绳板(4)设在护板(3)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9)包括两个轮轴夹板(2)以及两个反绳轮支架(8),两个所述轮轴夹板(2)分别固定在副承重梁(1)的前后两端,两个所述反绳轮支架(8)分别固定在副承重梁(1)的上下两端,两个所述反绳轮支架(8)设在两个轮轴夹板(2)之间,所述轮轴夹板(2)通过螺栓与反绳轮支架(8)以及副承重梁(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绳轮(6)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两个所述轮轴夹板(2)分别设在反绳轮(6)前后两端,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忆景肖维李琼华
申请(专利权)人:美迪斯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