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厢导轨顶部绳头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89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轿厢导轨顶部绳头座结构,包括顶板和侧护板,所述侧护板直立设置并且连接在顶板以下,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为水平设置,并且连接在轿厢导轨顶部的固定结构上,所述侧护板固定连接在顶板下部的边缘上,所述侧护板还向相邻的一侧边延伸设置有短侧边,带有短侧边的侧护板与顶板形成三面包围的空间体结构,空间体结构的内部还分隔设置有绳头容置腔和导轨容置腔,临近短侧边的部分为绳头容置腔,所述导轨容置腔内连接有轿厢导轨的顶端部分,绳头容置腔内通过五金件与曳引绳的端部固定连接。本装置可以提高结构的寿命,减少磨损,结构的强度高,适合长时间的使用和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轿厢导轨顶部绳头座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导轨相关的安装支架装置,具体是一种轿厢导轨顶部绳头座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用于建筑物中,主要提供升降功能的特种设备,电梯的运行主要依赖曳引主机,曳引主机设置在电梯井道的顶部,通过曳引绳的反复行程带动轿厢和对重的相对上升和下降,曳引绳多采用钢丝绳结构,曳引绳的端部多是采用固定件将其钢丝绳的端部固定在预先设置的位置上,曳引绳的绳头通常连接在绳头座上,而常规的绳头座结构的需要占用一定的位置,在无机房的电梯结构中,电梯结构之间的距离紧凑,绳头安放的位置的较小,在高速运行时容易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结构的强度收到影响,并且影响到使用的寿命,还会有噪音产生并且影响到电梯乘客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轿厢导轨顶部绳头座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顶板和侧护板,所述侧护板直立设置并且连接在顶板以下,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为水平设置,并且连接在轿厢导轨顶部的固定结构上,所述侧护板固定连接在顶板下部的边缘上,所述侧护板还向相邻的一侧边延伸设置有短侧边,带有短侧边的侧护板与顶板形成三面包围的空间体结构,空间体结构的内部还分隔设置有绳头容置腔和导轨容置腔,临近短侧边的部分为绳头容置腔,所述导轨容置腔内连接有轿厢导轨的顶端部分,绳头容置腔内通过五金件与曳引绳的端部固定连接。本装置是一种用于电梯曳引绳的绳头连接的装置,本装置解决了在无机房的电梯结构中电梯井道内没有足够的安装空间的问题,并且具有保护绳头,减少结构干涉的作用,可以提高结构的寿命,减少磨损,结构的强度高,适合长时间的使用和运行,对曳引绳的绳头连接强度要求降低,结构之间连接为一体,并且可以与导轨相关结构固定连接,结构的稳定性更好。本装置中,主要通过顶板和侧护板形成半包围的防护结构,在内部设置两个功能部分,一部分是用于容纳连接轿厢导轨的顶端,另一部分用于容纳曳引绳头,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顶板和侧护板相互固定连接,实现具有结构强度的安装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绳头容置腔部分对应的侧护板向外侧凸出设置,内部的空间增大,对应的顶板的边缘与向外凸出的部分配合形状设置,侧护板整体为折弯成型,其弯角部分为圆弧形结构,顶部与其侧边焊接固定为一体。绳头容置腔的容积增大,适合更多的绳头连接,提高运行的负载,侧护板弯折成型并且焊接连接,结构的强度高。进一步的,所述绳头容置腔的顶部设置有挂孔,在绳头容置腔的短侧边表面上成型有连接孔,挂孔通过悬吊结构悬挂连接曳引绳的端部,连接孔通过固定夹板侧向连接曳引绳,曳引绳的其他部分下垂,并离开绳头容置腔部分。绳头连接通过挂孔进行端部拘束,并且通过侧向连接,减少晃动。进一步的,所述导轨容置腔的侧边为开放边缘结构,在对应的侧护板的表面成型有固定孔,固定孔通过螺钉和导轨夹板固定连接轿厢导轨,轿厢导轨上还成型有贯穿的通孔,在对应的侧护板上也成型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对应设置并对穿连接有螺钉。整个绳头座结构与导轨连接为一体,结构的强度高,减少震动和晃动。进一步的,所述悬吊结构为一端有螺纹结构的吊环结构,绳头端部成型有环状结构并套接在吊环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装置是一种用于电梯曳引绳的绳头连接的装置,本装置解决了在无机房的电梯结构中电梯井道内没有足够的安装空间的问题,并且具有保护绳头,减少结构干涉的作用,可以提高结构的寿命,减少磨损,结构的强度高,适合长时间的使用和运行,对曳引绳的绳头连接强度要求降低,结构之间连接为一体,并且可以与导轨相关结构固定连接,结构的稳定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顶板,2、侧护板,3、短侧边,4、绳头容置腔,5、导轨容置腔,6、挂孔,7、连接孔,8、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一种轿厢导轨顶部绳头座结构,包括顶板1和侧护板2,所述侧护板2直立设置并且连接在顶板1以下,所述顶板1的上表面为水平设置,并且连接在轿厢导轨顶部的固定结构上,所述侧护板2固定连接在顶板1下部的边缘上,所述侧护板2还向相邻的一侧边延伸设置有短侧边3,带有短侧边3的侧护板2与顶板1形成三面包围的空间体结构,空间体结构的内部还分隔设置有绳头容置腔4和导轨容置腔5,临近短侧边3的部分为绳头容置腔4,所述导轨容置腔5内连接有轿厢导轨的顶端部分,绳头容置腔4内通过五金件与曳引绳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绳头容置腔4部分对应的侧护板2向外侧凸出设置,内部的空间增大,对应的顶板1的边缘与向外凸出的部分配合形状设置,侧护板2整体为折弯成型,其弯角部分为圆弧形结构,顶部与其侧边焊接固定为一体。所述绳头容置腔4的顶部设置有挂孔6,在绳头容置腔4的短侧边3表面上成型有连接孔7,挂孔6通过悬吊结构悬挂连接曳引绳的端部,连接孔7通过固定夹板侧向连接曳引绳,曳引绳的其他部分下垂,并离开绳头容置腔4部分。所述导轨容置腔5的侧边为开放边缘结构,在对应的侧护板2的表面成型有固定孔8,固定孔8通过螺钉和导轨夹板固定连接轿厢导轨,轿厢导轨上还成型有贯穿的通孔,在对应的侧护板2上也成型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对应设置并对穿连接有螺钉。所述悬吊结构为一端有螺纹结构的吊环结构,绳头端部成型有环状结构并套接在吊环上。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看,均应将实施例看做示范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叙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轿厢导轨顶部绳头座结构,包括顶板(1)和侧护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护板(2)直立设置并且连接在顶板(1)以下,所述顶板(1)的上表面为水平设置,并且连接在轿厢导轨顶部的固定结构上,所述侧护板(2)固定连接在顶板(1)下部的边缘上,所述侧护板(2)还向相邻的一侧边延伸设置有短侧边(3),带有短侧边(3)的侧护板(2)与顶板(1)形成三面包围的空间体结构,空间体结构的内部还分隔设置有绳头容置腔(4)和导轨容置腔(5),临近短侧边(3)的部分为绳头容置腔(4),所述导轨容置腔(5)内连接有轿厢导轨的顶端部分,绳头容置腔(4)内通过五金件与曳引绳的端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轿厢导轨顶部绳头座结构,包括顶板(1)和侧护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护板(2)直立设置并且连接在顶板(1)以下,所述顶板(1)的上表面为水平设置,并且连接在轿厢导轨顶部的固定结构上,所述侧护板(2)固定连接在顶板(1)下部的边缘上,所述侧护板(2)还向相邻的一侧边延伸设置有短侧边(3),带有短侧边(3)的侧护板(2)与顶板(1)形成三面包围的空间体结构,空间体结构的内部还分隔设置有绳头容置腔(4)和导轨容置腔(5),临近短侧边(3)的部分为绳头容置腔(4),所述导轨容置腔(5)内连接有轿厢导轨的顶端部分,绳头容置腔(4)内通过五金件与曳引绳的端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导轨顶部绳头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头容置腔(4)部分对应的侧护板(2)向外侧凸出设置,内部的空间增大,对应的顶板(1)的边缘与向外凸出的部分配合形状设置,侧护板(2)整体为折弯成型,其弯角部分为圆弧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红梅沈有承施建平沈建良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沃克斯迅达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