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机器人减震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52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送餐机器人减震底座,包括底盘、转向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和所述移动机构皆安装于所述底盘;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安装块、驱动轮和驱动机器人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底盘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块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且所述安装块凸出于所述底盘的下表面,两个所述驱动轮皆与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通过支座安装于所述安装块,所述转动轴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冲地面的不平整度,减少颠簸晃动,提高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餐机器人减震底座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送餐机器人减震底座。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服务机器人有了更快的发展,并开始广泛应用于餐饮、酒店、商场等商业领域,服务机器人在机器人市场的需求日益高涨,成为未来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我国开展机器人技术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其中就包括送餐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的出现,不仅解决了服务员难找的问题,而且还可以用较少的成本获得非常大的价值。但是,现有的送餐机器人的底座在行走移动时会出现晃动的情况,行走过程不平稳,且当遇到瓷砖地缝或其他障碍物时,难以平稳通过,缺乏减震缓冲功能,无法有效地避开障碍物,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行走平稳的送餐机器人底座,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送餐机器人减震底座,缓冲地面的不平整度,减少颠簸晃动,提高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送餐机器人减震底座,包括底盘、转向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和所述移动机构皆安装于所述底盘;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安装块、驱动轮和驱动机器人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底盘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块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且所述安装块凸出于所述底盘的下表面,两个所述驱动轮皆与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通过支座安装于所述安装块,所述转动轴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安装块和所述安装槽的顶面之间设有缓冲垫和分隔框架,所述缓冲垫位于所述分隔框架和所述安装块之间,所述分隔框架和安装槽共同形成若干个用于安装第一缓冲弹簧的容置格。进一步地说,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四个万向轮,且所述四个万向轮分别位于所述底盘的四个角,所述万向轮安装于安装座,所述底盘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万向轮一一对应的安装孔,连接轴穿过安装座固定于所述安装孔的顶面,所述连接轴的下端设有凸头。进一步地说,所述连接轴套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位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安装座之间。进一步地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同步带和驱动机器人移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块,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连接,所述从动轮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同步带套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进一步地说,所述安装块的横截面为T型。进一步地说,所述底盘的下表面固定有限位板以限制所述安装块从安装槽脱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本技术的安装块和安装槽的顶面之间设有缓冲垫和分隔框架,缓冲垫位于分隔框架和安装块之间,分隔框架和安装槽共同形成若干个用于安装第一缓冲弹簧的容置格,从而减少颠簸晃动,提高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的转向机构包括四个万向轮,且四个万向轮分别位于底盘的四个角,利于机器人进行灵活的快速转向,值得一提的是,连接轴套有第二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位于安装孔和安装座之间,从而缓冲地面的不平整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图2的A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缓冲垫、分隔框架和第一缓冲弹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底盘1、安装槽11、安装孔12、限位板13、转向机构2、万向轮21、安装座22、连接轴23、凸头231、第二缓冲弹簧24、移动机构3、安装块31、驱动轮32、转动轴33、支座34、缓冲垫35、分隔框架36、第一缓冲弹簧37、主动轮38、从动轮39、同步带310和驱动电机3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一种送餐机器人减震底座,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底盘1、转向机构2和移动机构3,所述转向机构2和所述移动机构3皆安装于所述底盘1;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安装块31、驱动轮32和驱动机器人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底盘1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安装槽11,所述安装块3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1,且所述安装块31凸出于所述底盘1的下表面,两个所述驱动轮32皆与转动轴33连接,所述转动轴33通过支座34安装于所述安装块31,所述转动轴33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安装块31和所述安装槽11的顶面之间设有缓冲垫35和分隔框架36,所述缓冲垫35位于所述分隔框架36和所述安装块31之间,所述分隔框架36和安装槽11共同形成若干个用于安装第一缓冲弹簧37的容置格。所述转向机构2包括四个万向轮21,且所述四个万向轮21分别位于所述底盘1的四个角,所述万向轮21安装于安装座22,所述底盘1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万向轮21一一对应的安装孔12,连接轴23穿过安装座22固定于所述安装孔12的顶面,所述连接轴23的下端设有凸头231。具体实施时,所述安装座22和所述底盘1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连接轴23套有第二缓冲弹簧24,所述第二缓冲弹簧24位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轮38、从动轮39、同步带310和驱动机器人移动的驱动电机311,所述驱动电机311安装于所述安装块31,所述驱动电机311的输出轴与主动轮38连接,所述从动轮39与所述转动轴33连接,所述同步带310套于所述主动轮38和所述从动轮39。所述安装块31的横截面为T型。所述底盘1的下表面固定有限位板13以限制所述安装块31从安装槽11脱离。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同步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驱动轮转动,当需要转弯时,通过人力带动万向轮转动,实现转弯;安装块和安装槽的顶面之间设有缓冲垫和分隔框架,分隔框架和安装槽共同形成若干个用于安装第一缓冲弹簧的容置格,连接轴套有第二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位于安装孔和安装座之间,从而减少颠簸晃动,提高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餐机器人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转向机构(2)和移动机构(3),所述转向机构和所述移动机构皆安装于所述底盘;/n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安装块(31)、驱动轮(32)和驱动机器人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底盘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安装槽(11),所述安装块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且所述安装块凸出于所述底盘的下表面,两个所述驱动轮皆与转动轴(33)连接,所述转动轴通过支座(34)安装于所述安装块,所述转动轴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n所述安装块和所述安装槽的顶面之间设有缓冲垫(35)和分隔框架(36),所述缓冲垫位于所述分隔框架和所述安装块之间,所述分隔框架和安装槽共同形成若干个用于安装第一缓冲弹簧(37)的容置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餐机器人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转向机构(2)和移动机构(3),所述转向机构和所述移动机构皆安装于所述底盘;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安装块(31)、驱动轮(32)和驱动机器人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底盘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安装槽(11),所述安装块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且所述安装块凸出于所述底盘的下表面,两个所述驱动轮皆与转动轴(33)连接,所述转动轴通过支座(34)安装于所述安装块,所述转动轴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安装块和所述安装槽的顶面之间设有缓冲垫(35)和分隔框架(36),所述缓冲垫位于所述分隔框架和所述安装块之间,所述分隔框架和安装槽共同形成若干个用于安装第一缓冲弹簧(37)的容置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餐机器人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四个万向轮(21),且所述四个万向轮分别位于所述底盘的四个角,所述万向轮安装于安装座(22),所述底盘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钊余荣普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铭仁快速成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