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内转子轮毂电机驱动的双叉单纵臂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内转子轮毂电机驱动的双叉单纵臂,属于汽车悬架结构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采用轮毂电机直接驱动车轮这一结构具有传动效率高、节省车内空间、噪声小、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以及制动能量回收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商都对轮毂电机驱动的汽车进行研发,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由于采用内转子轮毂电机驱动时,一般会集成减速机构以及制动系统,所以会有水管、油管和电缆等很多附属线缆。传统结构单纵臂跟这些线缆存在悬架运动时空间互相干涉,容易磨损线缆的问题。同时单叉结构的单纵臂由于与车体连接端受力很大,容易导致单纵臂臂体疲劳变形引起弯曲、扭转甚至断裂的风险。因此如何解决单纵臂与轮毂电机各种线缆的摩擦磨损,以及如何加强单纵臂本身刚度和强度以保证单纵臂的工作精度显得需求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单纵臂臂体与轮毂电机各种线缆的空间干涉问题,同时为了保证单纵臂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内转子轮毂电机驱动的双叉单纵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内转子轮毂电机驱动的双叉单纵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臂(1)、副臂(2)、油气弹簧下连接附座(3)、沉头螺栓连接孔(4)、限位块支座(5)、轮毂电机法兰连接结构(6)、轮毂电机线缆入口结构(7)、轮毂电机线缆出口结构(8);主臂(1)与副臂(2)通过铸造方式整体成形,主臂(1)与车体连接端包含一个安装孔,通过轴承与车体铰接,副臂(2)与车体连接端包含一个安装孔,通过轴承与车体铰接;油气弹簧下连接附座(3)分为两个,相对设置在主臂(1)与副臂(2)整体成形的连接部分上,每个主臂(1)与副臂(2)上的油气弹簧下连接附座(3)分别包含一个安装孔,通过销轴跟油气弹簧铰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内转子轮毂电机驱动的双叉单纵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臂(1)、副臂(2)、油气弹簧下连接附座(3)、沉头螺栓连接孔(4)、限位块支座(5)、轮毂电机法兰连接结构(6)、轮毂电机线缆入口结构(7)、轮毂电机线缆出口结构(8);主臂(1)与副臂(2)通过铸造方式整体成形,主臂(1)与车体连接端包含一个安装孔,通过轴承与车体铰接,副臂(2)与车体连接端包含一个安装孔,通过轴承与车体铰接;油气弹簧下连接附座(3)分为两个,相对设置在主臂(1)与副臂(2)整体成形的连接部分上,每个主臂(1)与副臂(2)上的油气弹簧下连接附座(3)分别包含一个安装孔,通过销轴跟油气弹簧铰接;沉头螺栓连接孔(4)设置在主臂末端与轮毂电机法兰连接结构的过渡处;限位块支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栋梁,付饶,马睿璘,康祖铭,汪玲清,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