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厌氧循环的原位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601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厌氧循环的原位修复系统,包括垃圾填埋场划分的若干个好氧处理区和厌氧处理区,好氧处理区设有抽注气单元、营养液注入单元以及垃圾渗滤液抽出单元,厌氧处理区设有垃圾渗滤液注入单元,垃圾渗滤液注入单元与好氧处理区的垃圾渗滤液抽出单元连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垃圾填埋场划分为若干个好氧处理区和厌氧处理区,将空气注入好氧处理区,调节堆体内的温度和气体成分,改善堆体生化环境,调节微生物种类;同时注入营养液,调节堆体内垃圾湿度,提高垃圾堆体中微生物群的活性;将渗滤液从好氧处理区抽出,经过调蓄后注入厌氧处理区,一方面降低渗滤液处理量及其中污染物浓度,另一方面提高厌氧处理区垃圾稳定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厌氧循环的原位修复系统
本技术属于环境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厌氧循环的原位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也在不断的增长。据估计,2017年我国城乡生活垃圾年产量将超过四亿吨。生活垃圾如果得不到妥善的治理,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带来长远的影响。垃圾填埋技术由于其处理量大、适应性较强、投资低、收效快、运营管理简单且符合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是目前我国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各地建设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部分填埋场陆续进入了封场阶段。封场后管理的主要内容则是:维持填埋场的气体导排、渗滤液收集处理,保证渗滤液排放和气体释放达标、覆盖面完整与径流顺畅排除,以及进行各项环境监测,监控填埋场及周边的环境质量等。可见,在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直至完全稳定化的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内,填埋场仍会持续产生大量的填埋气体和垃圾渗滤液。填埋场垃圾产生的甲烷气体不但加剧温室效应,还有引发爆炸事故的风险;而垃圾渗滤液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容易对周围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格外重视对封场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实现填埋垃圾在2-3年完成快速稳定化,以消除填埋场对附近的居民健康及自然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这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垃圾组成成分复杂、非均质性较强、地域差别较大,导致填埋场生态修复难度大,效率低。目前,对垃圾填埋场进行修复的技术主要有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技术两大类,其中原位修复技术又分为厌氧修复与好氧生态修复技术。厌氧修复技术主要是将填埋场进行原位封场,并持续对填埋场进行填埋气和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好氧修复技术是通过改善垃圾堆体内部排水与导气环境,改善垃圾填埋场内部含氧量、含水率等特征,并使垃圾稳定加快。两种技术各具特点,原位封场的厌氧修复技术建设和运行成本较低,但运行时间长,封场后续需持续运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填埋场方能达到稳定化;好氧修复技术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但通过好氧修复治理可使垃圾稳定速度加快,可在2-3年实现填埋场稳定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垃圾填埋处理中厌氧和好氧修复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厌氧循环的原位修复系统,有效加快垃圾稳定、减少渗滤液处理总量、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厌氧循环的原位修复系统,包括垃圾填埋场划分的若干个好氧处理区和厌氧处理区,所述好氧处理区设置有分别向好氧处理区注入空气和营养液的抽注气单元和营养液注入单元,以及将好氧处理区的渗滤液抽出的垃圾渗滤液抽出单元;所述厌氧处理区设置有向厌氧处理区注入渗滤液的垃圾渗滤液注入单元,所述垃圾渗滤液注入单元与所述好氧处理区的垃圾渗滤液抽出单元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垃圾渗滤液抽出单元与垃圾渗滤液注入单元之间设置有用于收集好氧处理区渗滤液的垃圾渗滤液调蓄单元。进一步的,所述垃圾渗滤液调蓄单元包括对渗滤液进行存储的调蓄池,以及对渗滤液中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的处理池。进一步的,所述抽注气单元包括抽注气风机、用于输送气体的通风管道以及插入好氧处理区垃圾堆体内部的多个抽注气井,所述抽注气井中放入有具有多个透气孔的采气管。进一步的,所述营养液注入单元包括营养液储存池、营养液注入管道、用于将营养液输送至好氧处理区垃圾堆体的注入泵以及插入至好氧处理区垃圾堆体内的多个营养液注入井。进一步的,所述垃圾渗滤液抽出单元包括渗滤液输出管道、渗滤液抽出泵以及插入至好氧处理区垃圾堆体内的多个渗滤液收集井。进一步的,所述垃圾渗滤液注入单元包括渗滤液注入泵、渗滤液输入管道以及插入至厌氧处理区垃圾堆体内的多个渗滤液井。进一步的,上述垃圾填埋场好氧-厌氧循环的原位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垃圾填埋场中温度、湿度、压力、垃圾填埋气浓度、气体成分、化学需氧量、pH值的自动控制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这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厌氧循环的原位修复系统将垃圾填埋场根据填埋时间划分为若干个好氧处理区和厌氧处理区,将空气注入好氧处理区,并定期抽出垃圾产生的废气,从而调节堆体内的温度和气体成分,改善堆体生化环境,调节微生物种类;向好氧处理区注入营养液,调节堆体内垃圾湿度,提高垃圾堆体中微生物群的活性;将渗滤液从好氧处理区抽出,经过调蓄后注入厌氧处理区,使渗滤液在垃圾堆体内从厌氧区向好氧区渗透运移,一方面可减少渗滤液处理量并降低渗滤液中污染物浓度,另一方面可提高厌氧处理区垃圾的稳定速率。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垃圾填埋场好氧-厌氧循环的原位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垃圾填埋场;2、好氧处理区;3、厌氧处理区;4、抽注气风机;5、通风管道;6、抽注气井;7、营养液储存池;8、营养液注入管道;9、注入泵;10、营养液注入井;11、渗滤液收集井;12、渗滤液抽出泵;13、渗滤液输出管道;14、垃圾渗滤液调蓄单元;15、渗滤液注入泵;16、渗滤液输入管道;17、渗滤液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厌氧循环的原位修复系统,包括垃圾填埋场1划分的若干个好氧处理区2和厌氧处理区3,所述好氧处理区1设置有抽注气单元、营养液注入单元和垃圾渗滤液抽出单元,通过抽注气单元将空气注入好氧处理区2,调节堆体内的温度和气体成分,改善堆体生化环境,调节微生物种类;通过营养液注入单元向好氧处理区2注入营养液,调节好氧处理区2垃圾堆体内垃圾湿度,提高垃圾堆体中微生物群的活性;通过垃圾渗滤液抽出单元将好氧处理区2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抽出;所述厌氧处理区3设置有向厌氧处理区3注入渗滤液的垃圾渗滤液注入单元,所述垃圾渗滤液注入单元与所述好氧处理区2的垃圾渗滤液抽出单元连接,通过垃圾渗滤液注入单元将好氧处理区2抽出的垃圾渗滤液以一定流量注入厌氧处理区3,提高厌氧处理区3垃圾稳定速率。进一步的,所述垃圾渗滤液抽出单元与垃圾渗滤液注入单元之间设置有用于收集好氧处理区2中垃圾渗滤液的垃圾渗滤液调蓄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厌氧循环的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填埋场划分的若干个好氧处理区和厌氧处理区,所述好氧处理区设置有分别向好氧处理区注入空气和营养液的抽注气单元和营养液注入单元,以及将好氧处理区的渗滤液抽出的垃圾渗滤液抽出单元;所述厌氧处理区设置有向厌氧处理区注入渗滤液的垃圾渗滤液注入单元,所述垃圾渗滤液注入单元与所述好氧处理区的垃圾渗滤液抽出单元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厌氧循环的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填埋场划分的若干个好氧处理区和厌氧处理区,所述好氧处理区设置有分别向好氧处理区注入空气和营养液的抽注气单元和营养液注入单元,以及将好氧处理区的渗滤液抽出的垃圾渗滤液抽出单元;所述厌氧处理区设置有向厌氧处理区注入渗滤液的垃圾渗滤液注入单元,所述垃圾渗滤液注入单元与所述好氧处理区的垃圾渗滤液抽出单元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厌氧循环的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渗滤液抽出单元与垃圾渗滤液注入单元之间设置有用于收集好氧处理区渗滤液的垃圾渗滤液调蓄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厌氧循环的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渗滤液调蓄单元包括对渗滤液进行存储的调蓄池,以及对渗滤液中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的处理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厌氧循环的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注气单元包括抽注气风机、用于输送气体的通风管道以及插入好氧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婕肖国俊叶振亚赵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