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插式热棒(管)测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5679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顶插式热棒(管)测温装置,利用本装置可以直接测量工质的工作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由热棒(管)壳体和上、下端盖组成热棒(管)壳体内的一个密闭空间,其内部充装工质,工质由位于端盖上的注料管注入;测温保护套组件与热棒(管)端盖相连,测温保护套组件设有保护套管和保护盖,保护套管插入热棒(管)的管腔内;温度传感器位于保护套管内,其端部插入保护套管内的导热介质中;热棒(管)在工作时,工质在热棒(管)的密闭空间内,经过不断的蒸发-冷凝循环,实现了能量的传递。在这一循环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可以迅速、准确地反映出工质的工作温度。(*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顶插式热棒(管)测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热棒(管)的温度测量装置为外接触式,如将热电偶或热电阻与热棒(管)外表面连接,测量接触点位于热棒(管)壳体上。在测量时由于受壳体径向热通量的影响,使热棒(管)壳体的内、外表面产生温度梯度,其测量值是介于热棒(管)工作温度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而接触点接触状况也将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因此采用外接触式温度测量装置,不能如实测量热棒(管)的工作温度。其次热棒(管)正常工作时,其内部工质的温度与环境温度温差较小,上述测量方法引起的测量误差易造成对热棒(管)性能的误判。故研究设计一种新的热棒(管)工作温度的测量方法以克服现存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测量技术原理上,提供一种提高测量准确性的测温装置。该装置克服了测量中因径向热通量或测量接触点接触状况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以满足对热棒(管)工作温度的准确测量的要求。本技术所述的顶插式热棒(管)测温装置由热棒(管)壳体、热棒(管)上、下端盖、温度传感器、测温保护套组件、工质所组成;热棒(管)壳体和上、下端盖组成热棒(管)的一个密闭空间;在热棒(管)的密闭空间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工质。本技术所述的热棒(管)壳体的上端盖或下端盖设有注料管。本技术所述的装入到热棒(管)壳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测温保护套组件内。本技术所述的测温保护套组件由支撑板、保护套管、套管管接头和保护盖所组成;在保护套管外部装有中心定位的支撑板;保护套管与套管管接头联结,套管管接头与热棒(管)上端盖联结;保护盖与套管管接头联结,套管管接头用保护盖密封;本技术所述的测温保护套组件内充有导热介质;本技术所述的保护盖采用外螺纹联结、内螺纹联结、螺钉联结摩擦联结或焊接联结形成与套管管接头形成密封,保护盖与套管管接头联结;本技术所述的保护套管外有三片或三片以上的支撑板;本技术所述的热棒(管)壳体外部装有翅片;本技术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保护套管连接为固定式或即插式。本技术的效果和益处是,顶插式热棒(管)测温装置直接测量热棒(管)的工作温度,测量结果准确、可靠,能够实现热棒在线工作性能检验,本技术装置解决了外接触式不能如实测量热棒(管)工作温度的缺陷。附图说明附图1为顶插式热棒(管)测温装置示意图。附图2为内螺纹测温保护套组件示意图。附图3为外螺纹测温保护套组件示意图。图1中1、热棒(管)下端盖 2、工质 3、热棒(管)壳体4、测温保护套组件 5、温度传感器 6、翅片 7、热棒(管)上端盖8、热棒(管)上端盖护盖 9、注料管 4.1导热介质 4.2支撑板4.3保护套管 4.4套管管接头 4.5保护盖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最佳实施例。热棒(管)下端盖1、热棒(管)壳体3和热棒(管)上端盖7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注料管9位于热棒(管)上端盖7或热棒(管)下端盖1上,工质2从注料管9注入热棒(管)内部;翅片6与热棒(管)壳体3连接;测温保护套组件4设有支撑板4.2、保护套管4.3、套管管接头4.4、保护盖4.5,保护套管4.3插入热棒(管)的管腔内;温度传感器5位于保护套管4.3内,其下端部插入保护套管4.3内的导热介质4.1中,可以迅速、准确地反映出工质2的工作温度;保护套管4.3将温度传感器5与工质2隔绝,保护温度传感器5不直接与工质2接触和热棒管的密封性,保护盖4.5使保护套管4.3与大气隔绝,保护温度传感器5不受外界的影响。套管管接头4.4同热棒(管)上端盖7焊接,保护套管4.3与套管管接头4.4焊接,以避免薄壁管与厚壁管焊接时薄壁焊穿,影响热棒(管)的使用寿命。保护盖4.5可采用内螺纹、外螺纹、销槽、紧固螺钉、摩擦或焊接方式与套管管接头4.4形成密封连接。为防止热棒(管)在运输和安装中振动对测温保护组件4的损坏,采用支撑板4.2作中心定位。当热棒(管)在工作时,工质2在热棒的密闭空间内经过不断的蒸发-冷凝循环,实现了能量的传递。在这一循环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可以迅速、准确地反映出工质2的工作温度。权利要求1.一种顶插式热棒(管)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热棒(管)壳体(3)、热棒(管)上、下端盖(7、8、1)、温度传感器(5)测温保护套组件(4)、工质(2)所组成;热棒(管)壳体(3)、热棒(管)上端盖(7)和热棒(管)下端盖(1)形成热棒的一个密闭空间;在热棒(管)壳体(3)的内部有温度传感器(5)和工质(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插式热棒(管)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热棒(管)壳体(3)的上端盖(7)或下端盖(1)设有注料管(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插式热棒(管)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装入热棒(管)壳体(3)内的温度传感器(5)安装在测温保护套组件(4)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顶插式热棒(管)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测温保护套组件(4)由支撑板(4.2)、保护套管(4.3)、套管管接头(4.4)、保护盖(4.5)所组成;在保护套管(4.3)外部设有支撑板(4.2),保护套管(4.3)与套管管接头(4.4)联结,套管管接头(4.4)与热棒(管)上端盖(7)联结;保护盖(4.5)与套管管接头(4.4)联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插式热棒(管)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测温保护套组件(4)内充有导热介质(4.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插式热棒(管)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保护盖(4.5)采用外螺纹联结、内螺纹联结、螺钉联结、摩擦联结或焊接联结形式与套管管接头(4.4)形成密封。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插式热棒(管)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测温保护套组件(4)中保护套管(4.3)外装有三片或三片以上的支撑板(4.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插式热棒(管)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热棒(管)壳体(3)的外部装有翅片(6)。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顶插式热棒(管)测温装置;其特征在温度传感器(5)与测温保护套组件(4)的连接为固定式或即插式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所述的顶插式热棒(管)测温装置,利用本装置可以直接测量工质的工作温度。本技术的结构由热棒(管)壳体和上、下端盖组成热棒(管)壳体内的一个密闭空间,其内部充装工质,工质由位于端盖上的注料管注入;测温保护套组件与热棒(管)端盖相连,测温保护套组件设有保护套管和保护盖,保护套管插入热棒(管)的管腔内;温度传感器位于保护套管内,其端部插入保护套管内的导热介质中;热棒(管)在工作时,工质在热棒(管)的密闭空间内,经过不断的蒸发-冷凝循环,实现了能量的传递。在这一循环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可以迅速、准确地反映出工质的工作温度。文档编号G01K7/02GK2669157SQ200420002750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6日专利技术者伊军, 陈鹏, 军 伊 申请人:新渠热传导技术应用开发(大连)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插式热棒(管)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热棒(管)壳体(3)、热棒(管)上、下端盖(7、8、1)、温度传感器(5)测温保护套组件(4)、工质(2)所组成;热棒(管)壳体(3)、热棒(管)上端盖(7)和热棒(管)下端盖(1)形成热棒的一个密闭空间;在热棒(管)壳体(3)的内部有温度传感器(5)和工质(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军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新渠热传导技术应用开发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