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扣式血管吻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558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12
一种卡扣式血管吻合装置,包括:吻合环一,为圆筒形,其一端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端部圆滑的斜刺一,斜刺一在吻合环一上沿吻合环一的该端向另一端呈发散状;吻合环二,与吻合环一形状大小一致,其一端外侧面设置有若干斜刺二,斜刺二在吻合环二上沿吻合环二的该端向另一端呈发散状;吻合环二带有斜刺二的一端与吻合环一带有斜刺一的一端对合;C型外固定,为能够卷曲的矩形薄板,矩形薄板的一端内侧面设置有若干卡扣一,另一端外侧面设置有与卡扣一一对应的卡扣二,C型外固定卷曲后卡扣二与卡扣一扣接,形成一个供对合后的吻合环一和吻合环二容纳的圆筒。本发明专利技术遵循现有血管吻合原则,制作简单,操作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扣式血管吻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卡扣式血管吻合装置。
技术介绍
血管吻合重建对恢复器官功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血管吻合手术是现代外科手术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操作。在器官移植、肿瘤侵犯血管切除重建等术中快速血管吻合技术更为重要。目前,临床上血管吻合方法主要有两种:传统的缝线吻合方式(手工缝合)和血管吻合器械的吻合方式。迄今为止,手工缝合依然是临床上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血管吻合方法。对于术者技能要求高,即使是经过长时间多次手术训练的手术技术很好的医生,手工吻合每个吻合口也需要5到30分钟不等。当手术中需要吻合的血管较多时,手术时间更长。有些血管吻合需要在体外循环下进行,长时间的体外循环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即使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长时间的麻醉和手术也可对病人造成较大的打击。另一方面长时间的血管吻合会使手术医生非常疲劳,医生的身体劳累和心情烦躁往往使血管吻合的失误率增加,增加手术风险。在某些手术中,血管吻合要争分夺秒。如器官移植手术,由于供体器官缺血时间不能太长,手术要争分夺秒,手术时间的长短与愈后密切相关。采用常规的手工缝合,即使在对手术医生进行强化训练缝合技术后,仍很难使手术时间大幅度缩减。传动手工缝线血管吻合手术不仅操作难度大,效率低,其施术吻合的精准度和可靠性均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随着医疗器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出现,血管吻合器吻合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各类血管吻合器相继出现,其常见结构为针环结构,以73-2型血管吻合器为代表,给临床带来极大便利,但体内存留金属异物,影响患者以后核磁共振的检查。此后中国专利ZL201310111076.7公开的一种大血管吻合器,它采用夹体和齿扣的固定方式,虽然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但操作位置的准确性较低,尤其难以保证吻合血管的贴合度,且不能保证血管吻合角度和位置的精确性,术后拆装难度也较大。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434374.8的血管吻合器,其结构复杂,且将血管B插入血管A,用于不同管径的血管,易导致血栓形成风险。还有其他结构的血管吻合装置,其结构普遍复杂,操作不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扣式血管吻合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卡扣式血管吻合装置,包括:吻合环一1,为圆筒形,其一端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端部圆滑的斜刺一2,斜刺一2在吻合环一1上沿吻合环一1的该端向另一端呈发散状;吻合环二4,与吻合环一1形状大小一致,其一端外侧面设置有若干斜刺二6,斜刺二6在吻合环二4上沿吻合环二4的该端向另一端呈发散状;吻合环二4带有斜刺二6的一端与吻合环一1带有斜刺一2的一端对合;C型外固定7,为能够卷曲的矩形薄板,矩形薄板的一端内侧面设置有若干卡扣一8,另一端外侧面设置有与卡扣一8一一对应的卡扣二10,C型外固定7卷曲后卡扣二10与卡扣一8扣接,形成一个供对合后的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容纳的圆筒。所述吻合环一1的侧面有便于被止血钳钳夹的凹陷部一3,吻合环二4的侧面有便于被止血钳钳夹的凹陷部二5。所述卡扣一8和卡扣二10均有多行多列。所述形成的圆筒的两端设置有环形端盖9,环形端盖9的中心孔供血管通过。本专利技术还可包括若干垫片11,所述垫片11垫在环形端盖9内壁处,限制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的轴向移动,其中所述垫片11为弧形或者环形。所述斜刺一2和/或斜刺二6外侧面上还可设置有辅助斜刺,辅助斜刺与斜刺一2或斜刺二6的倾斜方向一致,但与吻合环的轴向夹角角度大于斜刺一2或斜刺二6与吻合环的轴向夹角角度。本专利技术的血管吻合装置,各部件的材质均为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或生物可降解壳聚糖或镁合金,在体内留置一定时间,待血管吻合口完全愈合降解,体内不残留异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遵循现有血管吻合原则,制作简单,操作便捷。2.吻合装置材料为可降解生物材料,在体内留置一定时间,待血管吻合口完全愈合降解,体内不残留异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吻合环一或二的轴向视图(斜刺放大)。图2是本专利技术吻合环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吻合环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C型外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内侧面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C型外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外侧面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C型外固定结构一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C型外固定结构二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C型外固定卷曲成筒状之后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弧形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一种卡扣式血管吻合装置,包括:吻合环一1,参考图1和图2,其为圆筒形,侧面有便于被止血钳钳夹的凹陷部一3,吻合环一1在其一端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端部圆滑的斜刺一2,斜刺一2在吻合环一1外侧面环绕成几个圆周,且各斜刺一2在吻合环一1上沿吻合环一1的该端向另一端呈发散状。吻合环二4,参考图1和图3,其与吻合环一1形状大小一致,侧面有便于被止血钳钳夹的凹陷部二5,吻合环二4在其一端外侧面设置有若干斜刺二6,斜刺二6的分散形式、形状等均与斜刺一2相同,吻合环二4带有斜刺二6的一端与吻合环一1带有斜刺一2的一端对合。C型外固定7,参考图4和图5,为能够卷曲的矩形薄板,其材质可为钛金等记忆金属,矩形薄板的一端内侧面设置有八行三列卡扣一8,另一端外侧面设置有与卡扣一8一一对应的卡扣二10,C型外固定7卷曲后卡扣二10与卡扣一8扣接,可形成一个供对合后的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容纳的圆筒,斜刺一2、斜刺二6及血管壁厚度不影响整体卡扣。卡扣一8和卡扣二10的一种结构如图6所示,卡扣一8采用方形凸起,卡扣二10采用相应的方形孔洞,二者尺寸使得卡扣一8压入卡扣二10形成轻微的过盈配合,实现连接。卡扣一8和卡扣二10的另一种结构如图7所示,卡扣一8采用头端大尾端小的凸起,卡扣二10采用相应的倒梯形孔洞,二者尺寸使得卡扣一8插入卡扣二10后,被倒梯形孔洞卡住头端,实现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对合后的两端(即吻合环上未设置斜刺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沿,矩形薄板的内侧面两侧设置有与该环形凸沿相对应的离散的凹槽,离散的原因是不影响C型外固定7的卷曲,C型外固定7卷曲为圆筒后,凹槽位于圆筒内壁两端位置,将环形凸沿置入凹槽中,即可实现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的定位与临时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可在上述形成的圆筒的两端设置环形端盖9,参考图8,环形端盖9可限制对合后的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的轴向移动,而其中心孔则可供血管通过。进一步地,还可在环形端盖9内壁处垫置垫片11,以更好地限制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的轴向移动,参考图9,垫片11最好为弧形,当然也可为环形。根据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用止血钳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扣式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吻合环一(1),为圆筒形,其一端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端部圆滑的斜刺一(2),斜刺一(2)在吻合环一(1)上沿吻合环一(1)的该端向另一端呈发散状;/n吻合环二(4),与吻合环一(1)形状大小一致,其一端外侧面设置有若干斜刺二(6),斜刺二(6)在吻合环二(4)上沿吻合环二(4)的该端向另一端呈发散状;吻合环二(4)带有斜刺二(6)的一端与吻合环一(1)带有斜刺一(2)的一端对合;/nC型外固定(7),为能够卷曲的矩形薄板,矩形薄板的一端内侧面设置有若干卡扣一(8),另一端外侧面设置有与卡扣一(8)一一对应的卡扣二(10),C型外固定(7)卷曲后卡扣二(10)与卡扣一(8)扣接,形成一个供对合后的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容纳的圆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扣式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吻合环一(1),为圆筒形,其一端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端部圆滑的斜刺一(2),斜刺一(2)在吻合环一(1)上沿吻合环一(1)的该端向另一端呈发散状;
吻合环二(4),与吻合环一(1)形状大小一致,其一端外侧面设置有若干斜刺二(6),斜刺二(6)在吻合环二(4)上沿吻合环二(4)的该端向另一端呈发散状;吻合环二(4)带有斜刺二(6)的一端与吻合环一(1)带有斜刺一(2)的一端对合;
C型外固定(7),为能够卷曲的矩形薄板,矩形薄板的一端内侧面设置有若干卡扣一(8),另一端外侧面设置有与卡扣一(8)一一对应的卡扣二(10),C型外固定(7)卷曲后卡扣二(10)与卡扣一(8)扣接,形成一个供对合后的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容纳的圆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卡扣式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环一(1)的侧面有便于被止血钳钳夹的凹陷部一(3),吻合环二(4)的侧面有便于被止血钳钳夹的凹陷部二(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卡扣式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一(8)和卡扣二(10)均有多行多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小云马锋史爱华吕毅吴荣谦郭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