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蜂窝式鞋面,包括鞋面本体,所述鞋面本体是由鞋顶面、鞋侧帮和鞋舌构成,所述鞋顶面的顶端设置有封边,所述封边上开设有若干鞋带孔,所述鞋带孔的内部穿插有松紧绳,所述鞋顶面、所述鞋侧帮和所述鞋舌分别均由蜂窝表层、蜂窝中层、蜂窝内层、鞋型保持层和里层构成,所述蜂窝中层位于所述蜂窝表层的底端,所述蜂窝内层位于所述蜂窝中层的底端,所述鞋型保持层位于所述蜂窝内层的底端,所述里层位于所述鞋型保持层的底端。有益效果:透气性好,脚感舒适,不易变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窝式鞋面
本技术涉及鞋面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蜂窝式鞋面。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各种生活用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以鞋子为例,人们对鞋子的款式、颜色等的要求越来越多,对于同一样鞋子的结构或款式可变化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市场上现有的鞋子,只局限于单一的结构,没有在实质上解决同一件鞋子结构或款式可变化性的需求,现有技术中的鞋子,一是可以采用皮革制成鞋面,但透气性能不好,鞋子舒适度不高,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二是可以根据鞋子的不同功能设置不同的鞋面结构,例如跑步鞋可采用网布来提高鞋面的透气性、篮球鞋可采用皮革、pu材质和填充海绵来提高鞋面的稳固性和包裹性等。在上述强调透气性的鞋子中,若单单采用网布鞋面的话,不仅不耐用,而且当使用者行走在不平整的地面时,网布鞋面无法对脚面提供足够的包裹和支撑,容易导致崴脚或脚在鞋子内产生滑动,脚感较差,穿的时间长了脚底会不舒服。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蜂窝式鞋面,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蜂窝式鞋面,包括鞋面本体,所述鞋面本体是由鞋顶面、鞋侧帮和鞋舌构成,所述鞋顶面的顶端设置有封边,所述封边上开设有若干鞋带孔,所述鞋带孔的内部穿插有松紧绳,所述鞋顶面、所述鞋侧帮和所述鞋舌分别均由蜂窝表层、蜂窝中层、蜂窝内层、鞋型保持层和里层构成,所述蜂窝中层位于所述蜂窝表层的底端,所述蜂窝内层位于所述蜂窝中层的底端,所述鞋型保持层位于所述蜂窝内层的底端,所述里层位于所述鞋型保持层的底端。进一步的,所述鞋侧帮的一端设置有耐磨防水层,所述耐磨防水层为橡胶材质。进一步的,所述蜂窝表层与所述蜂窝中层之间通过连接层一固定连接,所述蜂窝中层与所述蜂窝内层之间通过连接层二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层一和所述连接层二分别均由若干黏胶条层和绑绳构成,所述黏胶条层与所述绑绳依次交替排列。进一步的,所述鞋型保持层的内部穿插有若干金属记忆丝。进一步的,所述鞋顶面的蜂窝表层的直径大于所述鞋侧帮的蜂窝表层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蜂窝表层的直径小于所述蜂窝中层的直径,所述蜂窝中层的直径小于所述蜂窝内层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蜂窝表层、所述蜂窝中层和所述蜂窝内层分别均为KPU材质,所述里层为牛绒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由鞋顶面、鞋侧帮、鞋舌、封边、鞋带孔、松紧绳、蜂窝表层、蜂窝中层、蜂窝内层、鞋型保持层、里层、耐磨防水层、连接层一、连接层二、黏胶条层、绑绳和金属记忆丝构成的蜂窝式鞋面,使的鞋面透气性好,脚感舒适,不易变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蜂窝式鞋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蜂窝式鞋面的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鞋面本体;2、鞋顶面;3、鞋侧帮;4、鞋舌;5、封边;6、鞋带孔;7、松紧绳;8、蜂窝表层;9、蜂窝中层;10、蜂窝内层;11、鞋型保持层;12、里层;13、耐磨防水层;14、连接层一;15、连接层二;16、黏胶条层;17、绑绳;18、金属记忆丝。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蜂窝式鞋面。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蜂窝式鞋面,包括鞋面本体1,所述鞋面本体1是由鞋顶面2、鞋侧帮3和鞋舌4构成,所述鞋顶面2的顶端设置有封边5,所述封边5上开设有若干鞋带孔6,所述鞋带孔6的内部穿插有松紧绳7,所述鞋顶面2、所述鞋侧帮3和所述鞋舌4分别均由蜂窝表层8、蜂窝中层9、蜂窝内层10、鞋型保持层11和里层12构成,所述蜂窝中层9位于所述蜂窝表层8的底端,所述蜂窝内层10位于所述蜂窝中层9的底端,所述鞋型保持层11位于所述蜂窝内层10的底端,所述里层12位于所述鞋型保持层11的底端。下面具体说一下鞋型保持层11的具体设置和作用。如图2所示,鞋型保持层11位于所述蜂窝内层10的底端,从而能够有效防止鞋面变形。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鞋顶面2、鞋侧帮3、鞋舌4、封边5、鞋带孔6、松紧绳7、蜂窝表层8、蜂窝中层9、蜂窝内层10、鞋型保持层11、里层12、耐磨防水层13、连接层一14、连接层二15、黏胶条层16、绑绳17和金属记忆丝18构成的蜂窝式鞋面,使的鞋面透气性好,脚感舒适,不易变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施例二:如图1-2所示,所述鞋侧帮3的一端设置有耐磨防水层13,所述耐磨防水层13为橡胶材质,所述蜂窝表层8与所述蜂窝中层9之间通过连接层一14固定连接,所述蜂窝中层9与所述蜂窝内层10之间通过连接层二1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层一14和所述连接层二15分别均由若干黏胶条层16和绑绳17构成,所述黏胶条层16与所述绑绳17依次交替排列,所述鞋型保持层11的内部穿插有若干金属记忆丝18,所述鞋顶面2的蜂窝表层8的直径大于所述鞋侧帮3的蜂窝表层8的直径,所述蜂窝表层8的直径小于所述蜂窝中层9的直径,所述蜂窝中层9的直径小于所述蜂窝内层10的直径,所述蜂窝表层8、所述蜂窝中层9和所述蜂窝内层10分别均为KPU材质,所述里层12为牛绒材质。从图1-2中可以看出,所述鞋侧帮3的一端设置有耐磨防水层13,所述耐磨防水层13为橡胶材质,所述蜂窝表层8与所述蜂窝中层9之间通过连接层一14固定连接,所述蜂窝中层9与所述蜂窝内层10之间通过连接层二1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层一14和所述连接层二15分别均由若干黏胶条层16和绑绳17构成,所述黏胶条层16与所述绑绳17依次交替排列,所述鞋型保持层11的内部穿插有若干金属记忆丝18,对于耐磨防水层13、连接层一14、连接层二15、黏胶条层16、绑绳17和金属记忆丝18的设计,是比较常规的故此不做详细的说明。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鞋顶面2、鞋侧帮3、鞋舌4、封边5、鞋带孔6、松紧绳7、蜂窝表层8、蜂窝中层9、蜂窝内层10、鞋型保持层11、里层12、耐磨防水层13、连接层一14、连接层二15、黏胶条层16、绑绳17和金属记忆丝18构成的蜂窝式鞋面,使的鞋面透气性好,脚感舒适,不易变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窝式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鞋面本体(1),所述鞋面本体(1)是由鞋顶面(2)、鞋侧帮(3)和鞋舌(4)构成,所述鞋顶面(2)的顶端设置有封边(5),所述封边(5)上开设有若干鞋带孔(6),所述鞋带孔(6)的内部穿插有松紧绳(7),所述鞋顶面(2)、所述鞋侧帮(3)和所述鞋舌(4)分别均由蜂窝表层(8)、蜂窝中层(9)、蜂窝内层(10)、鞋型保持层(11)和里层(12)构成,所述蜂窝中层(9)位于所述蜂窝表层(8)的底端,所述蜂窝内层(10)位于所述蜂窝中层(9)的底端,所述鞋型保持层(11)位于所述蜂窝内层(10)的底端,所述里层(12)位于所述鞋型保持层(11)的底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式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鞋面本体(1),所述鞋面本体(1)是由鞋顶面(2)、鞋侧帮(3)和鞋舌(4)构成,所述鞋顶面(2)的顶端设置有封边(5),所述封边(5)上开设有若干鞋带孔(6),所述鞋带孔(6)的内部穿插有松紧绳(7),所述鞋顶面(2)、所述鞋侧帮(3)和所述鞋舌(4)分别均由蜂窝表层(8)、蜂窝中层(9)、蜂窝内层(10)、鞋型保持层(11)和里层(12)构成,所述蜂窝中层(9)位于所述蜂窝表层(8)的底端,所述蜂窝内层(10)位于所述蜂窝中层(9)的底端,所述鞋型保持层(11)位于所述蜂窝内层(10)的底端,所述里层(12)位于所述鞋型保持层(11)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式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侧帮(3)的一端设置有耐磨防水层(13),所述耐磨防水层(13)为橡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式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表层(8)与所述蜂窝中层(9)之间通过连接层一(14)固定连接,所述蜂窝中层(9)与所述蜂窝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波来,林萍萍,蔡少华,李再添,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万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