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硅/氮化硅叠层膜的N-PERT双面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5263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氧化硅/氮化硅叠层膜的N‑PERT双面电池结构,对硅片依次进行制绒、硼扩散、刻蚀、离子注入磷、RCA清洗、退火、背面沉积氮化硅膜、BOE清洗、正面镀氧化铝、正面沉积氧化硅/氮化硅叠层膜、印刷和烧结制作成电池;氧化硅/氮化硅叠层膜是由折射率n1、厚度x1的氧化硅薄膜和折射率n2、厚度x2的氮化硅薄膜周期性排列形成,周期性排列的氧化硅/氮化硅叠层膜形成光子晶体;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PECVD方法沉积的叠层结构,可以增强入射光与电池的作用时间,提高电池的光利用率,从而使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提升,散射效应可增强电池的光吸收能力;不需要购买新设备,仅通过改变现有氮化硅薄膜的制备工艺即可实现,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化硅/氮化硅叠层膜的N-PERT双面电池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电池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氧化硅/氮化硅叠层膜的N-PERT双面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逐渐开采和使用,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越来越严重,太阳能由于储量丰富、安全、清洁、价格低廉等优点受到关注和广泛研究。近年来,光伏太阳能电池成本不断降低,成为取代火力发电的最佳候选者之一。N-PERT电池凭借高的体少子寿命、低光致衰减和大的效率提升空间等优势成为取代常规P型单晶电池的最有发展潜力的电池。通常在常规P型电池的正面沉积氮化硅薄膜起到减反射和钝化的效果。一方面,氮化硅膜层中的氢原子在烧结过程中扩散到SiOx/Si的界面,饱和界面处的悬挂键,极大地减少了界面态的缺陷密度,减少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此外,氮化硅膜层内含有大量的固定正电荷,可以很好地抑制正电荷向表面扩散,从而通过场钝化效应降低复合几率。N-PERT的正背面钝化对减少光生载流子的复合,进而提高电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N-PERT电池的发射极钝化膜层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化硅/氮化硅叠层膜的N-PERT双面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对硅片依次进行制绒、硼扩散、刻蚀、离子注入磷、RCA清洗、退火、背面沉积氮化硅膜、BOE清洗、正面镀氧化铝、正面沉积氧化硅/氮化硅叠层膜、印刷和烧结制作成电池;氧化硅/氮化硅叠层膜是由折射率n1、厚度x1的氧化硅薄膜和折射率n2、厚度x2的氮化硅薄膜周期性排列形成,周期性排列的氧化硅/氮化硅叠层膜形成光子晶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硅/氮化硅叠层膜的N-PERT双面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对硅片依次进行制绒、硼扩散、刻蚀、离子注入磷、RCA清洗、退火、背面沉积氮化硅膜、BOE清洗、正面镀氧化铝、正面沉积氧化硅/氮化硅叠层膜、印刷和烧结制作成电池;氧化硅/氮化硅叠层膜是由折射率n1、厚度x1的氧化硅薄膜和折射率n2、厚度x2的氮化硅薄膜周期性排列形成,周期性排列的氧化硅/氮化硅叠层膜形成光子晶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硅/氮化硅叠层膜的N-PERT双面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薄膜的厚度x1为10-100nm,折射率n1为1.5-1.7。


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露刘大伟宋志成倪玉凤张天杰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黄河水电西宁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