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捆烧直燃粮食烘干热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88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秸秆捆烧直燃粮食烘干热风炉,包括:耐火砖炉膛、链条炉排、秸秆干燥破包室、风冷拨料装置、上料装置;耐火砖炉膛内设有前墙、后拱、隔离墙等并具有半气化燃烧室、固定碳燃尽室和强化燃烧室;链条炉排水平设置在秸秆干燥破包室和耐火砖炉膛底部;秸秆干燥破包室设置在耐火砖炉膛的进料口前,其内部设置有能够为强化燃烧室供氧的风冷秸秆破包装置;上料装置用以将秸秆捆输送至秸秆干燥破包室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秸秆捆烧直燃问题;可以对秸秆捆进行快速破包;可以连续进料,连续出渣;耐火砖炉膛采用分级燃烧,提高了燃烧效果,降低了所产生的氮氧化物浓度;风冷拨料装置还能够将固定碳燃尽室内未燃尽的秸秆燃料拨散燃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捆烧直燃粮食烘干热风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秸秆燃烧
,尤其涉及一种秸秆捆烧直燃粮食烘干热风炉。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大多数粮食烘干企业的热风炉均以煤为燃料,煤燃烧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造成大气中煤烟型烟雾污染,但是,由于化石能源短缺的情况逐渐产生,生物质秸秆的燃烧利用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生物质能源是地球上唯一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因其具有挥发分比重大,碳活性强,燃烧后排放物对环境危害小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大量的开发和转化利用,是一种对环境友好型的燃料。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的能源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秸秆被遗弃或就地焚烧在田间地头,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我国秸秆的利用方法主要包括直接燃烧,热解发酵等方式,秸秆燃烧利用方法主要有传统散烧、悬浮燃烧、致密成型燃烧、打捆燃烧四种方式,但是在这四种燃烧方式中,传统散烧效率低;悬浮燃烧飞灰严重,秸秆不易运输;致密成型燃烧耗能高;而秸秆打捆燃烧方式综合了以上三种燃烧方式的优点,打捆方式增加了秸秆类生物质的密度,便于运输和储存,同时,打捆方式相较于压缩成型方式耗能较少,因此打捆燃烧是未来最具发展前景的燃烧方式。但是,目前现有秸秆捆烧不能确保秸秆捆充分燃烧,秸秆捆在炉膛内靠鼓风机给风自然燃烧,不仅燃烧速度慢,而且秸秆燃烧不彻底,热效率低,因此,如何解决现在秸秆捆烧技术上存在缺点,提供出一种秸秆捆在炉膛内,能够充分燃烧,热效率高,节能环保的秸秆捆烧直燃粮食烘干热风炉,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br>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秸秆捆烧直燃粮食烘干热风炉,以有效解决现有秸秆捆烧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秸秆捆烧直燃粮食烘干热风炉,包括:耐火砖炉膛、链条炉排、秸秆干燥破包室、风冷拨料装置、上料装置;所述耐火砖炉膛的前墙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用于将破包后的秸秆通过所述链条炉排输送到所述耐火砖炉膛内,所述耐火砖炉膛的后端设有后拱,在所述耐火砖炉膛的所述前墙与所述后拱之间设有隔离墙,所述隔离墙、所述前墙与所述耐火砖炉膛共同围成半气化燃烧室;所述后拱顶壁、所述隔离墙与所述耐火砖炉膛共同围成强化燃烧室;所述后拱下壁、所述隔离墙与所述耐火砖炉膛共同围成固定碳燃尽室,所述隔离墙上设有连通所述半气化燃烧室和所述强化燃烧室的喷火口,所述后拱靠近所述隔离墙的端部开设有连通所述强化燃烧室和所述固定碳燃尽室的烟气出口,所述强化燃烧室的后上部设有高温烟气出口,所述高温烟气出口与换热器烟气入口相连通;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设置在所述耐火砖炉膛的所述进料口前,其内部设置有风冷秸秆破包装置;所述风冷秸秆破包装置包括破包辊总成,所述破包辊总成通过两端的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的侧壁上,用以将秸秆捆破碎,所述破包辊总成的一端通过风管与第一鼓风机相连,另一端通过风管与所述强化燃烧室相连通;所述链条炉排水平设置在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和所述耐火砖炉膛底部,并且所述链条炉排的顶面与所述耐火砖炉膛前墙下部的所述进料口上端和所述隔离墙底端存有间隙;所述链条炉排下方沿其输送方向设置有多个风室;所述风冷拨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耐火砖炉膛内所述固定碳燃尽室的下部以及所述链条炉排的上面,所述风冷拨料装置包括拨料辊总成,所述拨料辊总成通过两端的轴承座固定在所述耐火砖炉膛的侧壁上,用以将未燃尽的秸秆燃料拨散燃尽;所述上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的前端,用以将秸秆捆输送至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秸秆捆烧直燃粮食烘干热风炉,第一,解决了秸秆捆烧直燃问题,秸秆捆通过上料装置被输送至秸秆干燥破包室内,在秸秆干燥破包室内被破包辊总成破包的同时受到烟气的辐射进行烘干,减少了秸秆中的水分,同时秸秆捆破包后秸秆的密度变小,有利于秸秆捆破包后在炉膛内的燃烧。第二,本专利技术中的破包辊总成可以对秸秆进行快速的破包,散开的秸秆在秸秆干燥破包室内也可被初步燃断,以便提高后续燃烧效果。同时,破包辊总成的一端通过风管与第一鼓风机相连,另一端与风管相连并将冷却破包辊总成的热风通过风管送到耐火砖炉膛的强化燃烧室内,实现了对破包辊总成的降温保护和向耐火砖炉膛的强化燃烧室注入氧气的双重作用效果。第三,由于本专利技术中的耐火砖炉膛采用了半气化燃烧室、固定碳燃尽室和强化燃烧室的分级燃烧,不仅提高了燃烧效果,而且所产生的氮氧化物浓度低,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第四,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链条炉排,可以实现连续进料和连续出渣。第五,本专利技术在耐火砖炉膛内还安装了能够将固定碳燃尽室内未燃尽的秸秆燃料拨散燃尽的风冷拨料装置。第六,本专利技术将耐火砖炉膛内产生的高温烟雾气通过换热器换热,换热后的高温清洁空气供粮食烘干使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做出如下改进:优选的,所述破包辊总成包括并排设于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内的两个破包辊主轴管;每个所述破包辊主轴管的两端均与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室内的两侧侧壁通过轴承座旋转连接且两个所述破包辊主轴管呈对向旋转;两个所述破包辊主轴管的环外侧壁都设有若干破包刺;两个所述破包辊主轴管的内部都为风道;两个所述破包辊主轴管的所述风道一端分别通过风管与第一鼓风机相连,另一端又分别通过风管与所述强化燃烧室相连通。两个对向旋转的破包辊主轴管上设有破包刺,可以对秸秆捆进行快速的破包,散开的秸秆在秸秆干燥破包室内也可被初步燃断,以便提高其后续燃烧效果;两个破包辊主轴管通过将其内部的风道与第一鼓风机相连,可以确保破包辊主轴管、轴承座等结构不会长期处于高温状态而受到破坏,保证了这些结构的工作能力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两个破包辊主轴管的风道远离第一鼓风机的另外一端通过风管与强化燃烧室相连通,可以将冷却了破包辊主轴管后的热风通过风管送到强化燃烧室内,以给耐火砖炉膛的强化燃烧室注入氧气。优选的,在两个所述破包辊主轴管相同方向的其中一端都装有破包辊链轮,同时,在该端一侧的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外壁上安装有第一传动电机,所述第一传动电机位于两个所述破包辊链轮之间,所述第一传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装有两个与两个所述破包辊链轮位置相对的第一传动电机链轮,所述破包辊链轮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传动电机链轮通过链条实现传动。优选的,所述拨料辊总成包括并排设于所述耐火砖炉膛内的两个拨料辊主轴管;每个所述拨料辊主轴管的两端均与所述耐火砖炉膛内的两侧侧壁通过轴承座旋转连接;两个所述拨料辊主轴管的环外侧壁都设有若干拨料刺;两个所述拨料辊主轴管的内部都为风道;两个所述拨料辊主轴管的环外侧壁上还都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风道相通的风孔;其中一个所述拨料辊主轴管的一端通过风管与第二鼓风机相连,另外一个所述拨料辊主轴管同一方向上的一端端部封死,两个所述拨料辊主轴管同一方向上的另外一端通过风管相连通。两个可旋转的拨料辊主轴管上设有拨料刺,可以将未燃尽的燃料拨散燃尽;两个拨料辊主轴管通过将其内部的风道与第二鼓风机相连,可以确保拨料辊主轴管、轴承座等结构不会长期处于高温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捆烧直燃粮食烘干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火砖炉膛(1)、链条炉排(2)、秸秆干燥破包室(3)、风冷拨料装置(4)、上料装置(5);/n所述耐火砖炉膛(1)的前墙(7)设有进料口(6),所述进料口(6)用于将破包后的秸秆通过所述链条炉排(2)输送到所述耐火砖炉膛(1)内,所述耐火砖炉膛(1)的后端设有后拱(8),在所述耐火砖炉膛(1)的所述前墙(7)与所述后拱(8)之间设有隔离墙(9),所述隔离墙(9)、所述前墙(7)与所述耐火砖炉膛(1)共同围成半气化燃烧室(10);所述后拱(8)顶壁、所述隔离墙(9)与所述耐火砖炉膛(1)共同围成强化燃烧室(11);所述后拱(8)下壁、所述隔离墙(9)与所述耐火砖炉膛(1)共同围成固定碳燃尽室(12),所述隔离墙(9)上设有连通所述半气化燃烧室(10)和所述强化燃烧室(11)的喷火口(13),所述后拱(8)靠近所述隔离墙(9)的端部开设有连通所述强化燃烧室(11)和所述固定碳燃尽室(12)的烟气出口(14),所述强化燃烧室(11)的后上部设有高温烟气出口(15),所述高温烟气出口(15)与换热器烟气入口相连通;/n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3)设置在所述耐火砖炉膛(1)的所述进料口(6)前,其内部设置有风冷秸秆破包装置(16);所述风冷秸秆破包装置(16)包括破包辊总成,所述破包辊总成通过两端的轴承座(18)固定于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3)的侧壁上,用以将秸秆捆破碎,所述破包辊总成的一端通过风管(22)与第一鼓风机(21)相连,另一端通过风管(22)与所述强化燃烧室(11)相连通;/n所述链条炉排(2)水平设置在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3)和所述耐火砖炉膛(1)底部,并且所述链条炉排(2)的顶面与所述耐火砖炉膛前墙(7)下部的所述进料口(6)上端以及所述隔离墙(9)底端存有间隙;所述链条炉排(2)下方沿其输送方向设置有多个风室;/n所述风冷拨料装置(4)设置在所述耐火砖炉膛(1)内所述固定碳燃尽室(12)的下部以及所述链条炉排(2)的上面,所述风冷拨料装置(4)包括拨料辊总成,所述拨料辊总成通过两端的轴承座(18)固定在所述耐火砖炉膛(1)的侧壁上,用以将未燃尽的秸秆燃料拨散燃尽;/n所述上料装置(5)设置在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3)的前端,用以将秸秆捆输送至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3)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捆烧直燃粮食烘干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火砖炉膛(1)、链条炉排(2)、秸秆干燥破包室(3)、风冷拨料装置(4)、上料装置(5);
所述耐火砖炉膛(1)的前墙(7)设有进料口(6),所述进料口(6)用于将破包后的秸秆通过所述链条炉排(2)输送到所述耐火砖炉膛(1)内,所述耐火砖炉膛(1)的后端设有后拱(8),在所述耐火砖炉膛(1)的所述前墙(7)与所述后拱(8)之间设有隔离墙(9),所述隔离墙(9)、所述前墙(7)与所述耐火砖炉膛(1)共同围成半气化燃烧室(10);所述后拱(8)顶壁、所述隔离墙(9)与所述耐火砖炉膛(1)共同围成强化燃烧室(11);所述后拱(8)下壁、所述隔离墙(9)与所述耐火砖炉膛(1)共同围成固定碳燃尽室(12),所述隔离墙(9)上设有连通所述半气化燃烧室(10)和所述强化燃烧室(11)的喷火口(13),所述后拱(8)靠近所述隔离墙(9)的端部开设有连通所述强化燃烧室(11)和所述固定碳燃尽室(12)的烟气出口(14),所述强化燃烧室(11)的后上部设有高温烟气出口(15),所述高温烟气出口(15)与换热器烟气入口相连通;
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3)设置在所述耐火砖炉膛(1)的所述进料口(6)前,其内部设置有风冷秸秆破包装置(16);所述风冷秸秆破包装置(16)包括破包辊总成,所述破包辊总成通过两端的轴承座(18)固定于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3)的侧壁上,用以将秸秆捆破碎,所述破包辊总成的一端通过风管(22)与第一鼓风机(21)相连,另一端通过风管(22)与所述强化燃烧室(11)相连通;
所述链条炉排(2)水平设置在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3)和所述耐火砖炉膛(1)底部,并且所述链条炉排(2)的顶面与所述耐火砖炉膛前墙(7)下部的所述进料口(6)上端以及所述隔离墙(9)底端存有间隙;所述链条炉排(2)下方沿其输送方向设置有多个风室;
所述风冷拨料装置(4)设置在所述耐火砖炉膛(1)内所述固定碳燃尽室(12)的下部以及所述链条炉排(2)的上面,所述风冷拨料装置(4)包括拨料辊总成,所述拨料辊总成通过两端的轴承座(18)固定在所述耐火砖炉膛(1)的侧壁上,用以将未燃尽的秸秆燃料拨散燃尽;
所述上料装置(5)设置在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3)的前端,用以将秸秆捆输送至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捆烧直燃粮食烘干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包辊总成包括并排设于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3)内的两个破包辊主轴管(17);每个所述破包辊主轴管(17)的两端均与所述秸秆干燥破包室(3)室内的两侧侧壁通过轴承座(18)旋转连接且两个所述破包辊主轴管(17)呈对向旋转;两个所述破包辊主轴管(17)的环外侧壁都设有若干破包刺(19);两个所述破包辊主轴管(17)的内部都为风道(20);两个所述破包辊主轴管(17)的所述风道(20)一端分别通过风管(22)与第一鼓风机(21)相连,另一端又分别通过风管(22)与所述强化燃烧室(11)相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显君刘凤磊张亮亮刘成张怀雨刘永义冯力李才
申请(专利权)人:海伦市利民节能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