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政真专利>正文

一种驭海流发电继运所发电能制取氢气的设施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4762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驭海流发电继运所发电能制取氢气的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于海上搭建的海上工作平台,所述海上工作平台的外周围设有消浪装置,所述消浪装置用以防护海上工作平台免受浪侵之害;所述海上工作平台搭建有发电平台和配套厂房,所述发电平台开设有水轮槽,并通过水轮槽安装水轮布阵,所述配套厂房用于安装发电设备及制氢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海上工作平台而实施,通过消浪装置确保海流在畅通无阻的前提下于局部的、完全彻底地消解浪侵之害。通过明水轮布阵可达到将工作海域内的全部海水都投入发电作功之用。再将所发之电能用以电解海水制取氢气,能够接近极限的将所有电能转换为氢能,彻底克服海流微速、低能空流失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驭海流发电继运所发电能制取氢气的设施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上驭流发电设备及方法,以及基于所产生的电能制取氢气的设备及方法,属于发电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海洋的进一步开发,远海岛屿的供电问题亟需解决,一方面是远海岛屿的水文、海况十分恶劣,面临着输电难、用电难,以及用电成本高等等制约的因素。另一方面又面对着海洋这片如此巨额、廉价而又“环保”的能源资源却难以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的难题。目前,常规做法是在岛上建立电站,但这些岛上电站普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占用岛屿宝贵的土地资源;化石燃料为主的发电方式破坏生态坏境;在远海岛屿建电站这种大型工程工期很长,但远海岛屿天气多变不利于长期施工,原材料缺乏,所需的人力、物力依赖远洋运输成本较大。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对潮流能的利用效率,使海流能源进行运作发电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提到的各种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驭海流发电继运所发电能制取氢气的设施及方法,该设施用以消除浪害,并借由海流之力实施发电,继而运所发之电制氢,该方法实施所用之能源全都来自于海流发电,具有原料投入成本低、产出电能及氢气析出量高的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驭海流发电继运所发电能制取氢气的设施,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于海上搭建的海上工作平台,所述海上工作台平的外周围设有消浪装置,所述消浪装置用以防护海上工作平台免受浪侵之害;所述海上工作平台搭建有发电平台和配套厂房,所述发电平台开设有水轮槽并通过水轮槽安装布阵有采力水轮,所述配套厂房用以安装发电设备及制氢装置。一种驭海流发电继运所发电能制取氢气的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布设消浪装置选择适宜的海峡水域,并在所述海峡水域两端布设消浪装置,所述消浪装置的布设数量及布设位置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步骤二、搭建海上工作平台依靠海峡两岸稳固的山体礁石为基础,并在工作区域中建造适数的支撑立柱,随后以支撑立柱作为支撑基体,在其上面搭建混凝土结构的海上工作平台。步骤三、搭建发电平台,配套发电设备以海上工作平台为依托,在其平台表面开设偶数排水轮槽作为发电平台,每个水轮槽对应安装一个采力水轮,相邻的水轮槽之间交错间隔排列,以使相互之间互不遮挡,便于交互采力;配套的发电设备包括对应采力水轮适配的直流发电机和变速器;所述直流发电机的数量根据水力的大小可以选择由一个采力水轮带动一台直流发电机,或者由两个以上采力水轮带动一台直流发电机。步骤四、搭建厂房,配套制氢装置以海上工作平台为依托,在发电平台的顶部搭建配套厂房,厂房根据不同的功能分隔而设,厂房内建设有电解海水制氢池,电解海水制氢池内配设电解海水析氢器;所述电解海水析氢器的主体为一玻璃外罩,所述玻璃外罩内部构成采氢集氢室,电极设置于玻璃外罩的底部且其一侧开设有水下电流通道,所述玻璃外罩的顶部开设有出氢口,供电导线与电解极相连。整个玻璃外罩除了上部的出氢口和下部的电流通道之外,其余部分均为密封。所述电极采用的是正负电解析氢极,所述正负电解析氢极是由碳棒或碳质结构的板条制作而成。采用碳棒或碳质结构的板条制作而成的正负电解析氢极具有析氢性能优、耐腐蚀,可极大的降低制氢成本。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驭海流发电继运所发电能制取氢气的设施及方法,基于海上工作平台而实施,通过消浪装置确保海流在畅通无阻的前提下于局部的、完全彻底地消解浪侵之害。通过明水轮布阵可达到将工作海域内的全部海水都投入发电作功之用。再将所发之电能用以电解海水制取氢气,能够接近极限的将所有电能转换为氢能,彻底克服海流微速、低能空流失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发电平台结构示意图;图2:水轮槽及采力水轮布设结构示意图;图3:电解海水制氢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就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以下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一种驭海流发电继运所发电能制取氢气的方法,基于大陆架浅海狭窄海峡水域中搭建的海上工作平台而实施完成,其过程包括:步骤一、选定工作区域,布设消浪装置首先选定工作区域,所述工作区域选择大陆架浅海中岛与岛、岛与礁、礁与礁之间天然狭窄的海峡区域;其次,在所选定工作区域的海峡水域的两端,布设消浪装置A,其布设方案应根据所处水域的位置特点及水文、海况等因素而确定。所述消浪装置A采用的是公开(公告号)为CN208533486U的技术专利所记载的结构,因该项专利已授权公告,故在本申请中不再对消浪装置的结构作重复性描述。本实施例采用消浪装置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在工作区域外围布设一定数量的消浪装置,以达到克尽海峡内的浪侵之害,减少海浪对工作区域造成不良影响的目的。步骤二、搭建海上工作平台依靠海峡两岸稳固的山体礁石为基础,在工作区域中建造适数的支撑立柱,随后以支撑立柱作为支撑基体,在其上面搭建混凝土结构的工作平台B。所述工作平台为一框架平台,由于工作区域外围已布设消装装置,因此工作平台的高度无需建得很高,一般来讲,以平台下表面高出最高潮水位30-40cm或者以所在工作水域具体水文实况来具体确定其建设高度。步骤三、布设采力水轮及相应的发电装置在发电工作平台表面开设偶数排水轮槽B1,每个水轮槽B1对应安装一个采力水轮B2,相邻的水轮槽之间交错排列,以使相互之间互不遮挡,便于交互互补采力。通过采力水轮连接与其相匹配的直流发电机及其变速器,可以实施发电过程。所述采力水轮采用的是“开放式明水轮(旧时称水车)”的布阵方式,水轮的每片叶片的宽度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其长度应尽可能涵拦上自海面、下至海床的区域,如此便可以依重它宽阔的“胸臂”及布阵方式的优势,全额统辖海水,共同实施转动发电,最大程度的提高对海流能的利用效率。步骤四、搭建厂房在工作平台表面建造厂房,所述厂房的作用之一在于挡风避雨雪兼保温防炎寒;作用之二在于能够确保采力水轮及发电、用电、制氢设备得以正常运转,使发电制氢的操作过程运行无阻;作用之三在于提供足够的采氢、储氢场地车间。步骤五、实施发电及析氢操作将发电设备及电解海水制氢器进行相应的线路连接及组配,实施发电析氢过程。以上驭海流发电继运所发电能制取氢气的方法中,配套有相应的用以实施上述方法的具体设施,所述设施的组成包括:海上平台、围设在海上平台两侧的消浪装置、搭建于海上平台的水轮槽、安装于水轮槽内的采力水轮,以及与所述采力水轮相适配的直流发电机及其变速器,还包括用以实施电解海水的制氢池及池中析氢器,以及用以采氢、导气压缩储氢等一系列相关的设备及器械。以上的设备区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联合设施,其中本实施例中未提及的设备及连接方式均为常规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为了验证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本实施例还公开了申请人所实施的一套实验方法和过程,通过该实验过程,能够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发电及制氢的结构及原理进行更加深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驭海流发电继运所发电能制取氢气的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于海上搭建的海上工作平台,所述海上工作平台的外周围设有消浪装置,所述消浪装置用以防护海上工作平台免受浪侵之害;所述海上工作平台搭建有发电平台和配套厂房,所述发电平台开设有水轮槽,并通过水轮槽安装水轮布阵,所述配套厂房用以安装发电设备及制氢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驭海流发电继运所发电能制取氢气的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于海上搭建的海上工作平台,所述海上工作平台的外周围设有消浪装置,所述消浪装置用以防护海上工作平台免受浪侵之害;所述海上工作平台搭建有发电平台和配套厂房,所述发电平台开设有水轮槽,并通过水轮槽安装水轮布阵,所述配套厂房用以安装发电设备及制氢装置。


2.一种驭海流发电继运所发电能制取氢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布设消浪装置
选择适宜的海峡水域,并在所述海峡水域两端布设消浪装置;
步骤二、搭建海上工作平台
依靠海峡两岸稳固的山体礁石为基础,在工作区域中建造适数的支撑立柱,随后以支撑立柱作为支撑基体,在其上面搭建混凝土结构的海上工作平台;
步骤三、搭建发电平台,配套发电设备
以海上工作平台为依托,在其平台表面开设偶数排水轮槽作为发电平台,每个水轮槽对应安装一个采力水轮,配套的发电设备包括对应采力水轮适配的直流发电机和变速器;
步骤四、搭建厂房,配套制氢装置
以海上工作平台为依托,在发电平台的顶部搭建配套厂房,厂房根据不同的功能分隔而设,厂房内建设有电解海水制氢池,电解海水制氢池内配设电解海水析氢器,所述电解海水析氢器基于发电平台所产生的电能电解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政真
申请(专利权)人:刘政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