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政真专利>正文

消浪装置、海上发电工作平台及海上发电运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19155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消浪装置、海上发电工作平台及海上发电运作方法,特征在于,消浪装置由置于前部的斩浪托飞器以及衔接于其后部的斜坡消浪台两部分组成;其作用在于利用斩浪托飞器对迎面袭来的海浪沿海平面平斩其与大海彻底分离完全彻底地断绝其能量的续补,而成为孤立无援之水,继后将被斩离的浪体引托上斜坡消浪台,再经过斜坡消浪台对其冲击力进行有效的削减,达到消浪作用;而海上电发平台是基于在消浪装置的蔽护下搭建而成,海上发电运作方法是基于消浪装置、海上发电平台所实现的一种御流发电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浪装置、海上发电工作平台及海上发电运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浪装置、基于所述消浪装置实现的海上发电工作平台以及实施海上发电的施工运作方法,属于潮流发电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于广袤无垠的大海之中,诸多海流(洋流)纵横驰骋,滚滚奔腾,日生月发经年不停,无尽再生,酿就了巨大的水势动能。如此巨额、廉价而又“环保”的能源资源却难以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人所共知,难以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乃为于大海之腹,屡屡风水合盟,动辄掀起冲天巨澜,致使极难立足举业。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只是望洋兴叹,任的是“舟自漂行水自流”,一股壮怀两难运筹。今设计成此款消浪装置,可于虽狂风骄纵、恶浪肆行,于看似恶极而无可羁的险象中行避实就虚,借使“四两拨千金”之术,仍可在部分水域中,在短时、短距离之内,将势若排山倒海、翻天覆地的巨大浪头逐一消解,营造出一方风依骤、流畅通而浪乃静的平静海面,足可借以立足兴业。欲达如此效果,借助此“消浪设施”可图堪胜此任。尤况,当今国际国内利用“潮流能”作功发电的运作方式,多具极大的局限性,无力大限度的发挥对潮流能的利用效率,而本技术与其他同类技术相比,可将对潮流能的利用效率,提高达数百乃至数千倍之巨。更况,大海海面极具辽阔宽广,尤甚其风每狂水伴怒,恶浪掀天,险象万端,致使各项施工运作极度艰难。且海流虽然蓄能富足,但其广布于无边的海疆之中,无法能像江河之水那样可汇聚、升位而集中供采。本技术采取了:1、选址于狭窄的海峡水域;2、构筑工作平台;3、启用开放式明水轮采力作功的三步举措,以求可收到事半功极百、千倍之良效。此为本申请的一期工程之“履歧寻益”技术,如能成功获准,接踵而至的“锦上添花”、“为虎添翼”的二、三期工程技术,便可顺理成章、胜卷稳操地付诸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消浪装置,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所述消浪装置实现的海上发电工作平台;目的之三在于启用一种新型海上御流发电运作新模式,以达到提高对海流能的利用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消浪装置,特殊之处在于,由置于前部的斩浪托飞器1以及衔接于其后部的斜坡消浪台2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所述斩浪托飞器1为一漂浮固定于海面上、类船非船、大型、中空、坚固的斜面体漂浮物,其最前端为60°角,取名斩浪角1-1,沿所述斩浪角1-1由低及高向上露出海面的部分为主体作用斜面,依不同坡段产生的作用不同,依次被介定为引浪坡1-2、托浪坡1-3和托飞檐1-4;所述斩浪托飞器1的纵长约为10米上下,横宽需全额护挡工作区全部水域;所述引浪坡1-2是沿所述斩浪角1-1延伸向上的缓坡变坡段,其变坡度范围为由初始的与海平面呈1-9°渐升至末端的25-30°;所述托浪坡1-3是沿所述引浪坡1-2延伸向上的恒坡段,其坡度保持30°不变;所述托飞檐1-4是位于托浪坡1-3末端绝顶处向后延伸且横贯左右总宽的托飞坡段。所述斜坡消浪台2为建造于海域中且衔接于所述斩浪托飞器1之后的混凝土结构,其包括若干支撑立柱以及建造于所述支撑立柱上方的斜坡面工作台,所述斜坡面工作台台面上包括落浪坡2-1、消浪坡2-2及弓形回水墙2-3;所述斜坡消浪台2的纵长约为30-40米,横宽等同于前部的斩浪托飞器;所述落浪坡2-1位于所述斩浪托飞器1的托飞檐1-4的后下方,即飞空之水跌落的部位,其坡度平缓,约为5-8°,之后随坡长延伸连接至消浪坡2-2;所述消浪坡2-2由所述落浪坡2-1延伸而至,其坡度开始急速增升,起始坡度约为8-10°,延伸至中部时增为20°上下,由中部至终端坡度逐渐升至40°-45°。所述弓形回水墙2-3建造于所述消浪坡2-2的末端绝顶处,为一道横贯左右总宽高约1米上下、向前弓立的矮墙。进一步的,为了遏止工作水域之内的残存余波及再生波涌为害,在位于所述斜坡面工作台下方的每相邻两个支撑立柱之间的海面上横向装设有挡浪横隔3,所述挡浪横隔3的两端嵌装于两相邻支撑立柱侧面所特设的擒纵槽2-5中,所述挡浪横隔3由浮漂3-1及其下端的挡浪阻波横隔3-2组成,在自身重量及浮漂浮力的相互作用下,挡浪横隔3可随着潮起潮落自由上下浮动,且始终保持横隔下沿深入水面以下10厘米左右。海上发电工作平台,建造于大陆架浅海中由岛与礁所自然形成狭窄的海峡水域中(如图2所示),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在所述海峡水域两侧布设的消浪装置A,以及在海峡水域之间搭建的发电工作平台B;所述消浪装置是由置于前部的斩浪托飞器1以及衔接于其后部的斜坡消浪台2两部分组成;所述斩浪托飞器1为一漂浮固定于海面上、类船非船、大型、中空、坚固的斜面体漂浮物,其最前端为60°锐角,取名斩浪角1-1,沿所述斩浪角1-1由低及高向上露出海面的部分为主体作用斜面,依不同坡段产生的作用不同,依次被介定为引浪坡1-2、托浪坡1-3和托飞檐1-4;所述斩浪托飞器1的纵长约为10米上下,横宽需全额护挡工作区全部水域;所述引浪坡1-2是沿所述斩浪角1-1延伸向上的缓坡变坡段,其变坡度范围为由初始的与海平面呈1-9°渐升至末端的25-30°;所述托浪坡1-3是沿所述引浪坡1-2延伸向上的恒坡段,其坡度保持30°不变;所述托飞檐1-4是位于托浪坡1-3末端绝顶处向后延伸且横贯左右总宽的托飞坡段。所述斜坡消浪台2为建造于海域中且衔接于所述斩浪托飞器1之后的混凝土结构,其包括若干支撑立柱以及建造于所述支撑立柱上方的斜坡面工作台,所述斜坡面工作台台面上包括落浪坡2-1、消浪坡2-2及弓形回水墙2-3;所述斜坡消浪台2的纵长约为30-40米,横宽等同于前部的斩浪托飞器;所述落浪坡2-1位于所述斩浪托飞器1的托飞檐1-4的后下方,即飞空之水跌落的部位,其坡度平缓,约为5-8°,之后随坡长延伸连接至消浪坡2-2;所述消浪坡2-2由所述落浪坡2-1延伸而至,其坡度开始急速增升,起始坡度约为8-10°,延伸至中部时增为20°上下,由中部至终端坡度逐渐升至40°-45°。所述弓形回水墙2-3建造于所述消浪坡2-2的末端绝顶处,为一道横贯左右总宽高约1米上下、向前弓立的矮墙。进一步的,为了遏止工作水域之内的残存余波及再生波涌为害,在位于所述斜坡面工作台下方的每相邻两个支撑立柱之间的海面上横向装设有挡浪横隔3,所述挡浪横隔3的两端嵌装于两相邻支撑立柱侧面所特设的擒纵槽2-5中,所述挡浪横隔3由浮漂3-1及其下端的挡浪阻波横隔3-2组成,在自身重量及浮漂浮力的相互作用下,挡浪横隔3可随着潮起潮落自由上下浮动,且始终保持横隔下沿深入水面以下10厘米左右。所述发电工作平台B为一高出最高潮海面水位20-30cm的框架平台(如图2所示),所述框架平台上开设有两排水轮槽B1,所述水轮槽B1内安装有采力水轮B2;通过采力水轮B2转动实施发电操作;所述两排水轮槽B1相互交错排列,互不遮挡,以便于交互采力;所述消浪装置A的配置方略根据岛与礁之间的海峡水域的位置特点而设定。一种海上发电运作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一:选择工作区域选择大陆架浅海中岛与岛、岛与礁、礁与礁之间天然狭窄的海峡水域作为工作区域。步骤二:布设消浪装置在所述海峡水域两侧,布设消浪装置,其布设方略需根据所处水域的位置特点及水文、海况及其所具特殊征象等因素而设定;步骤三:搭建发电工作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消浪装置,特征在于,由置于前部的斩浪托飞器以及衔接于其后部的斜坡消浪台两部分组成;所述斩浪托飞器为一漂浮固定于海面上的斜面体漂浮物,其最前端为斩浪角,其角刃紧贴于海面,沿所述斩浪角由低及高向上露出海面的部分为主体作用斜面,依不同坡段产生的作用不同,主体作用斜面由低及高依次被介定为引浪坡、托浪坡和托飞檐;所述斜坡消浪台为建造于海域中且衔接于所述斩浪托飞器之后的混凝土结构,其包括若干支撑立柱以及建造于所述支撑立柱上的斜坡面工作台,所述斜坡面工作台台面上包括落浪坡、消浪坡及弓形回水墙。

【技术特征摘要】
1.消浪装置,特征在于,由置于前部的斩浪托飞器以及衔接于其后部的斜坡消浪台两部分组成;所述斩浪托飞器为一漂浮固定于海面上的斜面体漂浮物,其最前端为斩浪角,其角刃紧贴于海面,沿所述斩浪角由低及高向上露出海面的部分为主体作用斜面,依不同坡段产生的作用不同,主体作用斜面由低及高依次被介定为引浪坡、托浪坡和托飞檐;所述斜坡消浪台为建造于海域中且衔接于所述斩浪托飞器之后的混凝土结构,其包括若干支撑立柱以及建造于所述支撑立柱上的斜坡面工作台,所述斜坡面工作台台面上包括落浪坡、消浪坡及弓形回水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浪装置,特征在于所述斩浪角的角度为60°;所述引浪坡是沿所述斩浪角延伸向上的缓坡变坡段,其变坡度范围为初始的1-9°渐升至末端的25-30°;所述托浪坡是沿所述引浪坡延伸向上的恒坡段,其坡度保持30°不变;所述托飞檐是沿所述托浪坡末端绝顶处向后延伸且横贯左右总宽的托飞坡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浪装置,特征在于所述落浪坡位于所述斩浪托飞器的托飞檐的后下方,即飞空之水跌落的部位,其坡度平缓,为5-8°,之后随坡长延伸连接至消浪坡;所述消浪坡由所述落浪坡延伸而至,其坡度开始急速增升,起始坡度为8-10°,延伸至中部时为20°,由中部至终端坡度逐渐升至40°-45°;所述弓形回水墙建造于所述消浪坡的末端绝顶处,为一道横贯左右总宽高度1米、向前弓立的矮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浪装置,特征在于所述斜坡面工作台下方海面上的每相邻两个支撑立柱之间,横向装设有挡浪横隔,所述挡浪横隔的两端嵌装于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政真
申请(专利权)人:刘政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