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斜拉桥压重混凝土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4752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斜拉桥压重混凝土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对称斜拉桥压重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每个压重混凝土块的配重;搭建边跨支架,建造边跨,在所述边跨上预留压重混凝土段;S2,建造第一主跨悬灌块,张拉第一主跨斜拉索和第一边跨斜拉索;S3,对第一压重混凝土块进行满配重;对第二压重混凝土块进行40%~60%配重;S4,对第二主跨悬灌块施工;S5,对第二压重混凝土块进行满配重;对第三压重混凝土块进行40%~60%配重;S6,重复步骤S2~步骤S5至压重混凝土施工完成。压重混凝土由边跨斜拉索受力,有效减轻了支架对压重混凝土的支撑,降低了安全风险,减少了支架材料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对称斜拉桥压重混凝土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斜拉桥压重混凝土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对称斜拉桥压重混凝土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城市桥梁建设中,广泛的使用斜拉桥作为景观桥。由于地形等因素限制,不对称的斜拉桥的需求越来越多,在不对称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在相对应处设计压重混凝土进行配重。压重混凝土施工工艺直接影响了施工安全、质量以及施工进度。在斜拉桥建设中,边跨的现浇段采用现浇支架方式施工,即在现浇段下方建造支架,然后进行现浇段以及压重混凝土的施工。但是,当压重混凝土重量过重支架承载能力不能满足支撑边跨和压重混凝土时,上述压重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无法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现浇支架方式,在压重混凝土过重时,无法满足压重混凝土施工问题,提供一种不对称斜拉桥压重混凝土施工方法。该工法通过先建造边跨,然后压重混凝土、主跨和斜拉索交替循环施工的方式,实现了压重混凝土的安全施工,减少了支架材料投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不对称斜拉桥压重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造斜拉桥的塔柱,塔柱一侧为主跨;塔柱另一侧为边跨,所述边跨设有压重混凝土段;所述主跨设有主跨悬灌段,所述主跨悬灌段与所述压重混凝土段对应;所述压重混凝土段包括依次远离所述塔柱的第一压重混凝土块、第二压重混凝土块、第三压重混凝土块;所述主跨悬灌块包括依次远离所述塔柱的第一主跨悬灌块、第二主跨悬灌块、第三主跨悬灌块;S2,建造第一主跨悬灌块,在第一主跨悬灌块悬挂第一主跨斜拉索;在第一压重混凝土块悬挂第一边跨斜拉索;第一主跨斜拉索和第一边跨斜拉索对应;张拉第一主跨斜拉索和第一边跨斜拉索;S3,对第一压重混凝土块进行满配重;对第二压重混凝土块进行第一次配重,第一次配重为第二压重混凝土块总配重的40%~60%;S4,建造第二主跨悬灌块,在第二主跨悬灌块悬挂第二主跨斜拉索;在第二压重混凝土块悬挂第二边跨斜拉索;第二主跨斜拉索和第二边跨斜拉索对应;张拉第二主跨斜拉索和第二边跨斜拉索;S5,对第二压重混凝土块进行第二次配重至满配重;对第三压重混凝土块进行第一次配重,第一次配重为第三压重混凝土块总配重的40%~60%;S6,重复步骤S2~步骤S5至压重混凝土施工完成。步骤S5中的满配重是指,混凝土的配重量等于设计添加量。40%~60%配重是指,对第二压重混凝土块的混凝土添为设计添加量的40%~60%。所述主跨悬灌段与所述压重混凝土段对应;是指主跨悬灌段与压重混凝土段在斜拉索的张拉下平衡。即第一主跨悬灌块与第一压重混凝土块对应,第二主跨悬灌块与第二压重混凝土块对应,依次类推。上述压重混凝土施工工法,通过将压重混凝土段分成若干压重混凝土块,并使用对每个压重混凝土块的进行满配重和部分配重的方式,实现了主跨、斜拉索、压重混凝土循环施工,压重混凝土由边跨斜拉索受力,有效减轻了支架对压重混凝土的支撑,降低了安全风险,减少了支架材料投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步骤S3中对第二压重混凝土块进行第一次配重时,配重为第二压重混凝土块总配重的50%~55%;步骤S5中对第三压重混凝土块进行第一次配重时,配重为第三压重混凝土块总配重的50%~55%。总配重是指该压重混凝土块的设计配重。每一段压重混凝土块的配重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每一段的配重占该段总配重的40%~60%。在上述配重范围内,能够平衡对应的主跨悬灌块,且能够对下一段的主跨悬灌块起到平衡作用。在配重为总配重的50%~55%时,平衡效果更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对最后一段压重混凝土块进行配重时,采用满配重。满配重是指配重量为总配重,满配重的配重量为设计配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压重混凝土块采用现浇方式施工。通过采用现浇方式施工,更易控制压重混凝土的用量,并根据实际情况能够进行调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每个压重混凝土块包括若干箱室;步骤S3中确定每个箱室的混凝土配重。通过设置若干箱室,能够更好的实现主梁的平衡,满足设计要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步骤S3之前,对每个箱室标注刻度,所述刻度所述刻度指示该箱室浇筑混凝土的高度,进而能够指示该箱室对应的配重量。通过对每个箱室标注刻度,在施工时,能够清晰指示每个箱室的混凝土填充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若干箱室包括中箱室、次箱室和边箱室;所述中箱室位于主梁结构中心线上,所述边箱室位于主梁两侧,所述次箱室位于所述中箱室和所述边箱室之间。通过每个压重混凝土块设有多个箱室,利于主梁结构稳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步骤S3或S5中,对压重混凝土块进行第一次配重时,所述中箱室满配重,其他箱室的配重量为该箱室设计配重量的40%~6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安装第一边跨斜拉索前,先将第一压重混凝土块的中箱室满配重。边跨的第一压重混凝土块的中箱室所用的混凝土从索导管处灌入,先将中箱室满配重,便于斜拉索安装张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步骤S1中,在确定每个压重混凝土块配重前,先确定压重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调整步骤:设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水:砂子:石子=1:x:y:z,现场砂子含水率为m,石子含水率为n,则施工配合比调整为:1:(x-y*m-z*n):y*(1+m):z*(1+n)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不对称斜拉桥压重混凝土施工方法,通过将压重混凝土段分成若干压重混凝土块,并对每个压重混凝土块进行满配重和部分配重的方式,实现了主跨、斜拉索、压重混凝土循环施工,压重混凝土由边跨斜拉索受力,有效减轻了支架对压重混凝土的支撑,降低了安全风险,减少了支架材料投入。2、本专利技术的不对称斜拉桥压重混凝土施工方法,通过将第二压重混凝土块部分配重为该块总配重的40%~60%,能够更好的平衡对应的主跨悬灌块,施工更为稳定、安全。3、本专利技术的不对称斜拉桥通过每个压重混凝土块设有多个箱室,且在部分配重时,位于主梁结构中心线的中箱室满配重,其他箱室部分配重,使得压重混凝土分布均匀,更易达到设计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主桥立面布置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施工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压重混凝土段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压重混凝土块横截面示意图。图标:1-中箱室;21-第一次箱室;22-第二次箱室;31-第一边箱室;32-第二边箱室;S10-边跨10#块箱室;S11-边跨11#块箱室;S12-边跨12#块箱室;S13-边跨13#块箱室;S14-边跨14#块箱室;S15-边跨15#块箱室;S16-边跨16#块箱室;S17-边跨17#块箱室;S18-边跨18#块箱室;S19-边跨19#块箱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对称斜拉桥压重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建造斜拉桥的塔柱,塔柱一侧为主跨;塔柱另一侧为边跨,所述边跨设有压重混凝土段;所述主跨设有主跨悬灌段,所述主跨悬灌段与所述压重混凝土段对应;/n所述压重混凝土段包括依次远离所述塔柱的第一压重混凝土块、第二压重混凝土块、第三压重混凝土块;所述主跨悬灌段包括依次远离所述塔柱的第一主跨悬灌块、第二主跨悬灌块、第三主跨悬灌块;/n确定每个压重混凝土块的配重;/n搭建边跨支架,建造边跨,在所述边跨上预留压重混凝土段;/nS2,建造第一主跨悬灌块,在第一主跨悬灌块悬挂第一主跨斜拉索;在第一压重混凝土块悬挂第一边跨斜拉索;第一主跨斜拉索和第一边跨斜拉索对应;张拉第一主跨斜拉索和第一边跨斜拉索;/nS3,对第一压重混凝土块进行满配重;对第二压重混凝土块进行第一次配重,第一次配重为第二压重混凝土块总配重的40%~60%;/nS4,建造第二主跨悬灌块,在第二主跨悬灌块悬挂第二主跨斜拉索;在第二压重混凝土块悬挂第二边跨斜拉索;第二主跨斜拉索和第二边跨斜拉索对应;张拉第二主跨斜拉索和第二边跨斜拉索;/nS5,对第二压重混凝土块进行第二次配重至满配重;对第三压重混凝土块进行第一次配重,第一次配重为第三压重混凝土块总配重的40%~60%;/nS6,重复步骤S2~步骤S5至压重混凝土施工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对称斜拉桥压重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造斜拉桥的塔柱,塔柱一侧为主跨;塔柱另一侧为边跨,所述边跨设有压重混凝土段;所述主跨设有主跨悬灌段,所述主跨悬灌段与所述压重混凝土段对应;
所述压重混凝土段包括依次远离所述塔柱的第一压重混凝土块、第二压重混凝土块、第三压重混凝土块;所述主跨悬灌段包括依次远离所述塔柱的第一主跨悬灌块、第二主跨悬灌块、第三主跨悬灌块;
确定每个压重混凝土块的配重;
搭建边跨支架,建造边跨,在所述边跨上预留压重混凝土段;
S2,建造第一主跨悬灌块,在第一主跨悬灌块悬挂第一主跨斜拉索;在第一压重混凝土块悬挂第一边跨斜拉索;第一主跨斜拉索和第一边跨斜拉索对应;张拉第一主跨斜拉索和第一边跨斜拉索;
S3,对第一压重混凝土块进行满配重;对第二压重混凝土块进行第一次配重,第一次配重为第二压重混凝土块总配重的40%~60%;
S4,建造第二主跨悬灌块,在第二主跨悬灌块悬挂第二主跨斜拉索;在第二压重混凝土块悬挂第二边跨斜拉索;第二主跨斜拉索和第二边跨斜拉索对应;张拉第二主跨斜拉索和第二边跨斜拉索;
S5,对第二压重混凝土块进行第二次配重至满配重;对第三压重混凝土块进行第一次配重,第一次配重为第三压重混凝土块总配重的40%~60%;
S6,重复步骤S2~步骤S5至压重混凝土施工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斜拉桥压重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对第二压重混凝土块进行第一次配重时,配重为第二压重混凝土块总配重的50%~55%;步骤S5中对第三压重混凝土块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相坤姜磊鲍加兵尹智勇陈文萍刘咏梅熊志刚周琪马敏侯佳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