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件的增材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增材制造
,特别涉及了一种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件的增材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增材制造技术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减材制造思维,其能够实现任意复杂零件的快速制造;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通过建模软件设计结构直接导出STL格式进行打印,可以实现无模快速成型。其中,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或者直接激光成型(DLS)能直接成型出高致密度、力学性能良好的金属零件。目前,氧化铝等部分陶瓷材料也能通过SLM(或DLS)直接成型,但是针对碳化硅陶瓷粉末高温直接升华的特点,无法通过SLM(或DLS)工艺直接利用碳化硅等粉末成型出碳化硅基陶瓷结构/功能件。目前传统的陶瓷材料的成型工艺有压制成型、直写成型、流延成型、注浆成型、等静压成型、凝胶注模等;其中,凝胶注膜因能实现近净尺寸成型,保证陶瓷坯体结构与组成均匀而被广泛研究。一般选择目标陶瓷粉末或其前躯体来进行凝胶注模,为保证浆料的流变性,浆料的固相含量不能过高,导致烧结后陶瓷的致密度一般较低,需要致密化处理。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件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称取碳化硅、碳纤维、硅微粉和微量助烧剂等,真空烘干;/n步骤2,将真空烘干的碳纤维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处理,使碳纤维的表面形成无定形碳;/n步骤3,将真空烘干的碳化硅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处理,使碳化硅的表面形成硅薄膜;/n步骤4,将步骤1真空烘干的硅微粉、步骤2处理后的碳纤维和步骤3处理后的碳化硅混合均匀,获得混合粉;所述混合粉中,按质量份数计,碳化硅:硅微粉:碳纤维=(0.16~0.24):(0.056~0.084):(0.024~0.036);/n步骤5,设置成形参数及扫描策略,将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件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称取碳化硅、碳纤维、硅微粉和微量助烧剂等,真空烘干;
步骤2,将真空烘干的碳纤维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处理,使碳纤维的表面形成无定形碳;
步骤3,将真空烘干的碳化硅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处理,使碳化硅的表面形成硅薄膜;
步骤4,将步骤1真空烘干的硅微粉、步骤2处理后的碳纤维和步骤3处理后的碳化硅混合均匀,获得混合粉;所述混合粉中,按质量份数计,碳化硅:硅微粉:碳纤维=(0.16~0.24):(0.056~0.084):(0.024~0.036);
步骤5,设置成形参数及扫描策略,将结构/功能件模型输出为STL格式并导入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将步骤4获得的混合粉通入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在保护气的气氛下进行结构/功能件成形,实现碳化硅基陶瓷结构/功能件的增材制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件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碳化硅粒径为10~50微米;硅微粉粒径为1~40微米;碳纤维为短碳纤维,目数为200~50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件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真空烘干时,烘干温度设置为160~200℃,真空烘干3~5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件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将真空烘干的碳纤维放入化学气相沉积炉中,通入氮气保护,升温至450~500℃;关闭氮气,以2~5L/min的速率通氢气,450~500℃下保温1~3h,关闭氢气;以6~10L/min的速率通氮气,升温至650~700℃;通入甲烷和氢气,保温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中良,周航,王成玉,邱绍宇,李聪,孙超,张瑞谦,苗恺,潘小强,丁阳,朱丽兵,朱勇辉,李涤尘,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