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UiO-66的CDI极板及脱磷酸盐的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460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4
一种基于UiO‑66的CDI极板及脱磷酸盐的装置和方法,属于环境工程及水处理领域。一种基于UiO‑66的CDI极板,包括集流体板和附着在集流体板上的UiO‑66吸附涂层,UiO‑66吸附涂层原料包括UiO‑66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将基于UiO‑66的CDI极板可以配合基于UiO‑66的CDI极板的脱磷酸盐的装置,基于该装置进行脱磷酸盐的方法,该方法通过UiO‑66材料与CDI结合,通过UiO‑66材料的高比表面积,使得制备的基于UiO‑66的CDI极板能够表现出针对磷酸盐离子的高吸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UiO-66的CDI极板及脱磷酸盐的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工程及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UiO-66的CDI极板及脱磷酸盐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Frame-works,MOFs)是一种由金属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互相连接而形成的多孔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由于MOFs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孔径可控和骨架易功能化等特点,在气体储存、气体分离、光催化、药物缓释和离子吸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用途。在众多MOFs材料中,UiO-66因为热稳定性较好,孔结构丰富从而备受关注。UiO-66是一种含有Zr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其化学式为Zr6O4(OH)4(CO2)12,UiO-66是以Zr4+为中心金属离子、以对苯二甲酸为配体,形成了由含Zr的正八面体与12个有机配体对垂直配位连接相连的材料。水体中磷酸盐含量过高会加速富营养化进程,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会引发多种问题。比如藻类的爆发,大型、群体的藻类大量繁殖生长会降低自来水厂过滤水的效率;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浓度急剧下降,缺氧会导致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大批异常死亡;导致不良蓝藻开花,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毒素,使家禽、水鸟大批死。最终破坏当地生物生态平衡,对社会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现有的除磷技术如凝聚法、沉淀法、生物法等,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的局限性,如动力学缓慢、捕获性能不足、特异性差、容易产生大量固体污泥造成二次环境风险等。吸附法由于相对简单的操作、可重复利用及运行成本低的特点,被认为是磷酸盐去除的优选工艺。吸附法可以通过吸附作用实现磷的分离,达到回收磷的目的,成为了研究磷酸盐修复的新途径。随着电化学技术的发展,电吸附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可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以及放射性元素。电吸附处理稀溶液体系具有优势,而城市生活污水中的磷酸盐含量仅为15-30mg/L,电吸附技术在有机物的分离和回收、废水处理和水的深度净化、吸附剂的再生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应用前景。CDI技术(CapacitiveDeionization电容去离子)是一项新型水处理技术,其利用表面双电层进行电容吸附去除水中电性物质,外加直流电压,通过静电力把液体中的电性物质吸附在正负电极上。吸附达到饱和时,让电极短路或者加反向电压(即放电),吸附的电性物质成分便发生脱附,电极得到再生,但是现有的CDI技术容易出现极板浓差极化、容易结垢、离子去除率低等问题。对于处理含有磷酸盐的水体也存在脱除效率低,有二次污染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低浓度磷酸盐水体的处理,效果更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UiO-66的CDI极板及脱磷酸盐的装置和方法,是一种脱磷酸盐效率高,对环境二次污染小的解决方案。其通过选取合适的MOFs复合材料制备CDI的极板,并采取合理的模块搭建,形成CDI装置,并将其应用于去除水中难降解的微量磷酸盐,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UiO-66材料制成CDI极板,实现了高效去除水中磷酸盐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UiO-66材料与CDI结合,通过UiO-66材料的高比表面积(经BET比表面积测得UiO-66材料比表面积可达1800m2g-1),使得制备的CDI极板能够表现出针对磷酸盐离子的高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水体磷酸盐的浓度为15-50mg/g。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UiO-66吸附涂层,包括UiO-66材料。所述的UiO-66吸附涂层,其原料还包括导电剂和粘结剂;按质量比,UiO-66材料:导电剂:粘结剂=(18-16):1:1。所述的UiO-66吸附涂层中,采用的UiO-66材料的化学式为Zr6O4(OH)4(CO2)12,其具有三维孔洞结构,采用BET比表面积测定其比表面积为1600-1800m2g-1。所述的UiO-66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溶剂热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金属源ZrCl4和有机配体对苯二甲酸,加入有机溶液中,进行搅拌,得到混合液;其中,按摩尔比为:ZrCl4:对苯二甲酸=(0.5-2.0):1;按摩尔比,有机溶液:对苯二甲酸=1:(2-3);步骤(2):向混合液中,先加入调节剂搅拌均匀,得到反应溶液;其中,调节剂的加入体积为混合液的体积(8-12)%;步骤(3):将反应溶液置于反应釜中,在110-130℃加热反应24h以上,得到反应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向反应产物中加入甲醇进行清洗,去除产物中有机溶剂,固液分离,将产品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的UiO-66材料。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溶液为N,N-二甲基乙酰胺和/或乙醇,有机溶液的加入量占金属源ZrCl4和有机配体对苯二甲酸的质量比例为1-2mL/g。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调节剂为乙酸水溶液或盐酸水溶液;所述的乙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5-40%,盐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5-40%。所述的步骤(3)中,固液分离采用离心分离或抽滤分离中的一种。进一步的,当调节剂为乙酸水溶液时,采用离心分离的方式;当调节剂为盐酸水溶液时,采用抽滤分离的方式。进一步的,所述的导电剂为炭黑、活性炭、乙炔黑、石墨、碳纳米管、炉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进一步的,所述的粘结剂为聚烯烃化合物和/或含氟树脂,所述的烯烃化合物选用丁苯橡胶或羧甲基纤维素,所述的含氟树脂选用PVDF或PTFE,优选为PVDF。一种基于UiO-66的CDI极板,包括集流体板和附着在集流体板上的上述UiO-66吸附涂层。所述的基于UiO-66的CDI极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原料配比,称量原料,将UiO-66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步骤2:向混合物中加入调浆有机溶剂,充分搅拌均匀,得到浆料;步骤3:将浆料均匀涂覆在集流体板一侧,然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机溶剂,使得集流体板一侧形成UiO-66吸附涂层,得到基于UiO-66的CDI极板。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调浆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乙酰胺和/或乙醇,所述的溶剂的加入量占混合物质量的比例为1-2mL/g。所述的步骤2中,浆料的粘度为15-20s/25℃。所述的步骤3中,涂覆采用浸渍、喷涂、涂抹工艺中的一种。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的集流体板为石墨板或钛板中的一种,优选为石墨板。一种基于UiO-66的CDI极板的脱磷酸盐的装置,包括CDI电吸附模块、直流稳压电源和短接导线;所述的CDI电吸附模块至少包括两块基于UiO-66的CDI极板,并且两块基于UiO-66的CDI极板中涂覆有UiO-66吸附涂层的一侧相对设置;在吸附磷酸盐时,两块基于UiO-66的CDI极板和直流稳压电源形成通路;当脱附磷酸盐时,两块基于UiO-66的CDI极板和和短接导线形成通路。所述的CDI电吸附模块包括若干个依次排列的基于UiO-66的CD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iO-66吸附涂层,其特征在于,该UiO-66吸附涂层的原料包括UiO-66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n按质量比,UiO-66材料:导电剂:粘结剂=(18-16):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iO-66吸附涂层,其特征在于,该UiO-66吸附涂层的原料包括UiO-66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
按质量比,UiO-66材料:导电剂:粘结剂=(18-16):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iO-66吸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iO-66吸附涂层中,采用的UiO-66材料的化学式为Zr6O4(OH)4(CO2)12,其具有三维孔洞结构,采用BET比表面积测定其比表面积为1600-1800m2g-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iO-66吸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剂为炭黑、活性炭、乙炔黑、石墨、碳纳米管、炉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iO-66吸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结剂为聚烯烃化合物和/或含氟树脂。


5.一种基于UiO-66的CDI极板,其特征在于,该基于UiO-66的CDI极板包括集流体板和附着在集流体板上的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UiO-66吸附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UiO-66的CDI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流体板为石墨板或钛板中的一种。


7.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UiO-66的CDI极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按原料配比,称量原料,将UiO-66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步骤2:
向混合物中加入调浆有机溶剂,充分搅拌均匀,得到浆料;
步骤3:
将浆料均匀涂覆在集流体板一侧,然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机溶剂,使得集流体板一侧形成UiO-66吸附涂层,得到基于UiO-6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研郎朗胡筱敏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