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热材料烧蚀温度场实时测量方法及专用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449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防热材料超高温烧蚀温度场实时测量方法及专用测量装置。在被测试件表面需要进行温度测量的位置上钻直径和深度都小于1mm的小孔;将“钨-铼”热电偶的测量端除测量点外的其它部分用陶瓷管保护;在被测试件表面上的小孔中填充氮化硼-硅脂混合物;将“钨-铼”热电偶的测量端植入氮化硼-硅脂混合物中;热电偶将被测试件表面的多个温度信号转换成模拟电压量输入热电偶信号采集装置,热电偶信号采集装置将热电偶输出的模拟电压量转换成数字量,这些数字量按RS-485异步串行通信准则上传至上位计算机进行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在超高温,强电和大干扰的环境中对小尺寸试件表面的多点温度进行实时的高精度接触式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所属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温度测量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在超高温、强电和大干扰的实验环境中,对小试件表面多点温度进行实时的高精度接触式测量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温度测量方法的专用测量装置。(二)、
技术介绍
温度的测量方法从测量体与被测介质接触与否来分,有非接触式测温和接触式测温两类。非接触式测温是通过接受被测介质所发出的辐射来测量温度的。非接触式测温的主要优点是测温上限原则上不受限制;测温速度较快,可对运动体进行测量。但是它受到物体的辐射率、距离、烟尘和水气等因素影响,测温误差较大。接触式测温是通过测量体与被测介质的接触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在测量温度时,测量体与被测介质接触,被测介质与测量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达到热平衡,此时测量体的温度就是被测介质的温度。接触式测温的主要特点是方法简单、可靠,测量精度高。但是由于测量体可能与被测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测量体还受到耐高温材料的限制,以及复杂环境下抗干扰问题,不能应用于超高温,强干扰环境。尤其对于处在上述环境中的小尺寸被测试件,由于带有保护层的铠装热电偶的测量端尺寸很大,一般在3mm以上,而且铠装热电偶由于最外层保护材料限制,不能被应用于超高温的测量,而热电偶裸丝虽然测量端尺寸可以很小,最小可达0.2mm,但其直接将整个温度采集回路曝露于测量环境当中,不能被应用于强干扰环境,所以要在超高温,强干扰环境中对小尺寸试件进行接触式多点温度测量几乎是不可能的。交流等离子电弧加热器工作电压在3000-10000VAC范围,被测试件温度在2300℃以上,由于加热器自身要求其三相中性点不能接地,而由于加热器三相电压不平衡等物理条件限制,其理论中性点的电压不为零,加热器在启动和停止时,空间电磁场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形成电磁干扰,而且加热器出口存在一倍以上音速气流,粒子直径达数百微米,速度超过0.6倍音速的高速大尺寸粒子撞击,导致被测试件处在一个超高温、强电和大干扰的环境中。目前还不能通过热电偶对处在上述环境下的试件表面温度进行接触式测量。(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超高温,强电和大干扰的环境中对小尺寸试件表面的多点温度进行实时的高精度接触式测量的防热材料烧蚀温度场实时测量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这种温度场实时测量方法的专用测量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在被测试件表面需要进行温度测量的位置上钻直径和深度都小于1mm的小孔;将“钨——铼”热电偶的测量端除测量点外的其它部分用陶瓷管保护;在被测试件表面上的小孔中填充氮化硼-硅脂混合物;将“钨——铼”热电偶的测量端植入氮化硼-硅脂混合物中;热电偶将被测试件表面的多个温度信号转换成模拟电压量输入热电偶信号采集装置,热电偶信号采集装置将热电偶输出的模拟电压量转换成数字量,这些数字量按RS-485异步串行通信准则上传至上位计算机进行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采用这样的装置来实现的它包括安装在两根支架导杆前端的石墨端盖,石墨端盖的中间开有中心孔,支架导杆上安装有热电偶固定片和热电偶压片,热电偶固定片上开有供热电偶穿过的小孔,热电偶压片上有聚四氟螺钉,聚四氟螺钉中间有供热电偶丝引出的孔,被测试件表面上有直径和深度都小于1mm的小孔,热电偶的测量端除测量点外的其它部分外部有陶瓷管,被测试件表面上的小孔中填充有氮化硼-硅脂混合物,热电偶的测量端与氮化硼-硅脂混合物接触,被测试件安装在石墨端盖的中心孔中,热电偶丝与信号采集装置相连,信号采集装置后连接上位计算机。本技术的装置还可以包括1、在信号采集装置与上位计算机之间设置光电隔离装置。2、热电偶固定片上开有沿试件轴向分布的小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主要技术特征1、所述的热电偶测量端保护层为一定比例将粉末状的氮化硼与传热硅脂混合制成的粘稠的糊状物,该混合物在超高温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导热-绝缘性,且物理性状稳定,在保护温度采集回路的同时,大大缩小了热电偶测量点的尺寸,使温度测量系统可以对小尺寸试件表面多点温度进行测量。2、热电偶测量端固定装置,包括石墨端盖,导杆,热电偶固定片,热电偶压片等部分。由于热电偶裸丝较软,当测量环境中存在不稳定外力作用时,保证了热电偶测量端在实验过程中与被测试件保持良好接触,提高了温度测量的准确性。3、本专利技术通过光电隔离装置实现了计算机与信号采集回路之间的物理隔断,不但有效地消除了噪声干扰,而且也有效地解决了长线驱动和阻抗匹配等问题,同时也可以在被测设备短路时保护系统不受损坏。本专利技术主要由“钨-铼”热电偶裸丝,热电偶信号采集装置构成温度信号采集回路。通过直径最小可达0.1mm的热电偶裸丝将被测试件表面的非电量转换为电压量,再由可对最多达8路,误差小于0.2级的热电偶信号采集装置对热电偶输出信号进行6-10次/秒高速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信号以数字量形式按RS-485异步串行通信准则上传至上位计算机进行处理,即可完成温度数据的采集。在热电偶测量端与被测试件之间注入按一定比例混合的粉末状的氮化硼与传热硅脂粘稠的糊状物,该混合物在2300℃以上的超高温环境中仍具有良好的导热-绝缘性,且物理性状稳定,通过该混合物的注入可以在不影响温度信号测量的同时很好地将温度测量回路与外界强电环境相隔绝。热电偶固定装置可以保证在有不稳定外力存在的环境中较软的热电偶裸丝测量端与试件之间不脱离,该装置包括石墨端盖,导杆,热电偶固定片,热电偶压片,其中导杆,热电偶固定片与压片具有不锈钢制成,石墨端盖具有良好的超高温机械强度可以阻挡正面的超高温气流与粒子,起到保护后面热电偶测量端的作用。石墨端盖的中心孔用于安装被测试件,热电偶固定片上开有沿试件轴向的一系列小孔,这些小孔能对热电偶进行水平定位,旋紧热电偶压片上的聚四氟螺钉可以对热电偶进行垂直定位,聚四氟螺钉在轴线方向钻有一对小孔,热电偶偶丝由这两个小孔中引出到热电偶信号测量装置上。热电偶固定片与压片可以沿不锈钢导杆轴线方向滑动,并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在导杆上。热电偶信号测量装置与计算机之间的数字通信线路上串联高达10000VAC以上绝缘的光电隔离装置,在系统测温过程中,如果热电偶测量端保护层失效,隔离装置能有效保护中央计算机及操作人员不至于接触到测试环境中的10000VAC高压电。本专利技术可以在超高温,强电和大干扰环境中正常工作,最小可对直径20mm,长度40mm以下的小尺寸被测试件进行表面多点温度的实时接触式测量。经试验表明,本专利技术在10000VAC,2300℃以上,强电磁干扰,存在一倍以上音速气流,高速大尺寸粒子撞击(粒子直径达数百微米,速度超过0.6倍音速)的环境中,以10次/S的速度对试件进行3点表面温度测量时,误差不超过误差不超过50℃。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五)、具体实施方案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详细地描述在被测试件表面需要进行温度测量的位置上钻直径和深度都小于1mm的小孔;将“钨——铼”热电偶的测量端除测量点外的其它部分用陶瓷管保护;在被测试件表面上的小孔中填充氮化硼-硅脂混合物;将“钨——铼”热电偶的测量端与氮化硼-硅脂混合物接触;热电偶将被测试件表面的多个温度信号转换成模拟电压量输入热电偶信号采集装置,热电偶信号采集装置将热电偶输出的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热材料烧蚀温度场实时测量方法,其特征是:在被测试件表面需要进行温度测量的位置上钻直径和深度都小于1mm的小孔;将“钨--铼”热电偶的测量端除测量点外的其它部分用陶瓷管保护;在被测试件表面上的小孔中填充氮化硼-硅脂混合物;将“钨--铼”热电偶的测量端植入氮化硼-硅脂混合物中;热电偶将被测试件表面的多个温度信号转换成模拟电压量输入热电偶信号采集装置,热电偶信号采集装置将热电偶输出的模拟电压量转换成数字量,这些数字量按RS-485异步串行通信准则上传至上位计算机进行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杰才易法军白光辉张博明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