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4444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其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改性树脂粉28‑45%、铜锡合金粉18‑25%、碳纤维4~12%、硅灰石5‑10%、润湿剂1‑3%,余量为磨料。该复合结合剂砂轮自锐性好,寿命高,安全系数高,可以解决钢轨打磨时高频、高压、干磨极端条件下磨削遇到的难题,用其打磨钢轨,具有磨削时可承受压力大、磨削里程长、钢轨无烧伤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超硬磨料磨具
,具体涉及一种钢轨打磨或恒压、高速、无冷却工况下用复合结合剂砂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铁路运行过程中,由于路况的不均匀性和复杂多变性,导致钢轨的截面和轴向不均匀磨损。伴随着国内铁路的发展,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加快和运量的越发密集,轮轨之间出现的破坏现象变的越来越严重,我国每年用于更换和维修损伤车轮和钢轨的费用不断增高。钢轨打磨技术作为我国铁路维护的基本手段,对铁路的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钢轨打磨主要使用普通磨料砂轮,由于普通磨料砂轮自身性能的限制,钢轨养护打磨时,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磨削质量存在钢轨表面烧伤、震纹等缺陷;普磨砂轮磨削力不足,行车速度低、需要多遍重复打磨,打磨效率低;砂轮寿命短,必须频繁停车更换砂轮,运行成本高,性价比差。此外,普通砂轮及其原材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均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影响铁路电气化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普磨砂轮超硬化趋势明显。常规的超硬砂使用条件精密、冷却效果好。鉴于钢轨打磨条件恶劣,高频冲击、恒定压力以及无冷却的干磨,导致现有的常规超硬砂轮无法满足钢轨打磨使用要求,因此亟待开发适合钢轨打磨的专用砂轮。CN110116377A公开了一种钢轨打磨用树脂结合剂CBN砂轮,其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树脂粉为20%-50%,CBN210为15%-25%,CBN850为10%-25%,电解铜粉为3%-13%,绿碳化硅为12%-20%,偶联剂为1.4%-1.8%,聚丙烯单丝纤维为0.2%-0.6%,虽然其具有良好的打磨锋利型,能够满足铁路轨道维护打磨时的要求,但是其在高耐压性、磨削表面质量、以及打磨里程上仍有局限,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该复合结合剂砂轮自锐性好,寿命高,安全系数高,可以解决钢轨打磨时高频、高压、干磨极端条件下磨削遇到的难题,用其打磨钢轨,具有磨削时可承受压力大、磨削里程长、钢轨无烧伤等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其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改性树脂粉28-45%、铜锡合金粉18-25%、碳纤维4~12%、硅灰石5-10%、润湿剂1-3%,余量为磨料。进一步的,所述改性树脂粉经下述处理获得:将聚酰亚胺树脂粉与纳米铜粉以质量比7:3-4混合搅拌,然后放入行星式球磨机机械球磨3-7h,获得混合粉;将混合粉投入微型注塑机注塑成直径1-2cm的改性树脂颗粒,再经气流粉碎机气流粉碎即得粒度为100-200μm的改性树脂粉。本专利技术配方中,改性树脂中的树脂粉为经过特殊处理的聚酰亚胺树脂粉,其经过纳米铜粉改性的树脂,纳米铜粉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了树脂韧性,磨削时可以增加砂轮寿命,另一方面纳米铜粉可以提高树脂的导热性,在成型过程中提高组织均匀升温性,同时铜粉可活化结合剂中的金属组分,改善树脂态和合金态的界面状态,提高结合剂体系中树脂与金属的界面结合力,从而提高砂轮整体强度以及对磨料的把持力,减小磨料的非正常脱落。具体的,所述碳纤维的直径在50-100μm之间,长径比在5-8之间。碳纤维是配方中必不可少的成分,纤维自身结构能够有效的提升砂轮自身的强度,保证砂轮在恒压力、高频振动和干磨条件下砂轮不会出现崩裂、脱落等现象,保证砂轮使用安全性;同时碳纤维材质自身为润滑材料,在磨削过程中可以降低摩擦系数,减少干磨条件下产生大量磨削热从而导致的工件烧伤以及磨料脱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磨料由质量比为1:2-4的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CBN)混合组成,优选两者的质量比为1:3。金刚石强度高,可以保证修整过的砂轮有较好的出刃效果,磨削锋利性高;CBN微晶的结构能不断的提供锋利的切削刃,且硬度和化学性质尤其适合磨削铁合金。具体的,所述金刚石粒度为50/60,所述立方氮化硼粒度为50/60。进一步的,所述润湿剂由体积比为2-4:1的石蜡和偶联剂混合组成。进一步优选的,所用的石蜡为液体石蜡,所用偶联剂为KH560硅烷偶联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砂轮的基体为铜基体、钢基体或两者的复合基体。铜和钢材质的基体具有强度高、导热性良好等优点,高强度可以保证砂轮的安全性;高导热可以有效导出磨削热,对干磨条件利好。本专利技术中,硅灰石为砂轮配方中不可缺少的组分,硅灰石在砂轮与工件的结合面处能降低工件熔点,在磨削热的作用下,工件表面有纳米厚度层的熔融,经过砂轮的磨削,达到去除余量的效果,还不会产生应力集中,保证加工后工件的耐用度和使用安全,从而可以提高砂轮切削能力和工件表面质量。硅灰石具有的独特针状纤维结构,可以提高结合剂的耐磨性,增加砂轮抗冲击强度。一种上述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将改性树脂粉、铜锡合金粉、碳纤维和硅灰石搅拌混合,然后放入行星式混料机球混2-6h,过200目筛,获得混合均匀的结合剂;将磨料过40目筛后与润湿剂混合研磨均匀,然后倒入混合均匀的结合剂中,过40目筛,即得混合均匀的砂轮成型料;2)将混合均匀的砂轮成型料倒入带有基体的成型模具中,经过摊料、犁料和刮料,盖上压板;3)将模具置于热压机上,预压30-60min初步成型,然后升温至400-500℃,加压至400-800Mpa,保温保压1.5-3h,保压降温至260℃以下卸压卸模,即得砂轮半成品;4)砂轮半成品经车削、磨削等工序加工成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具体的,步骤3)中预压时,设定预压温度为330-420℃,预压压力为150-300Mpa。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配方添加增固型以及润滑性填料,制备的砂轮具有树脂结合剂和金属结合剂的优点,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持续锋利性、高寿命,可以解决钢轨打磨时高频、高压、干磨恶劣条件下产生的钢轨磨削质量差、效率低、寿命低、性价比差的难题,打磨锋利性好,寿命高,安全可靠。相对于传统加工方式,在提高加工质量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中所用改性树脂粉,除了树脂材料本身的弹性,引入纳米铜颗粒增加了体系的强度和韧性,提高了砂轮在高频振动情况下的整体抗冲击性,获得更好的磨削质量;同时纳米铜颗粒的引入,改善了两相界面的结合性,增加了砂轮的整体均匀性,降低磨料脱落,提高砂轮寿命。相较于现有的树脂结合剂砂轮,复合结合剂砂轮结合两种结合剂的优势,对磨削效果的提升可期。本专利技术复合结合剂兼具二者优势,适应钢轨打磨时高压力、高频以及干磨的磨削条件。同时,砂轮体系中碳纤维自身的纤维结构能够有效的提升砂轮自身的强度,保证砂轮在恒压力、高频振动和干磨条件下砂轮不会出现崩裂、脱落等现象,还可以降低砂轮摩擦系数,降低磨削热,提高磨削质量。用本专利技术砂轮打磨钢轨,具有磨削时可承受压力大、磨削里程长、钢轨无烧伤等优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改性树脂粉28-45%、铜锡合金粉18-25%、碳纤维4~12%、硅灰石5-10%、润湿剂1-3%,余量为磨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改性树脂粉28-45%、铜锡合金粉18-25%、碳纤维4~12%、硅灰石5-10%、润湿剂1-3%,余量为磨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树脂粉经下述处理获得:将聚酰亚胺树脂粉与纳米铜粉以质量比7:3-4混合搅拌,然后机械球磨3-7h,获得混合粉;将混合粉注塑成直径1-2cm的改性树脂颗粒,再经气流粉碎即得粒度为100-200μm的改性树脂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的直径在50-100μm之间,长径比在5-8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料由质量比为1:2-4的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混合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刚石粒度为50/60,所述立方氮化硼粒度为50/6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剂由体积比为2-4:1的石蜡和偶联剂混合组成。


7.如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礼华张高亮赵延军钱灌文左冬华李少杰曹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