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抗凝且可显影的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4291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抗凝且可显影的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提供了一种人工血管支架材料,它是以由造影剂与聚己内酯为核层原料、以抗凝剂与聚己内酯为壳层原料制得的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制备而成的。利用该人工血管支架材料制得的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的孔径小于6mm,自抗凝性显著改善,血管长期通畅率显著提高,能够有效抑制血管吻合口形成血栓;同时,该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还具有优异的显影能力,便于手术后续监测血管支架的降解情况,对患者术后复查进行血管定位,避免复查过程中注射造影剂给人体带来不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在血管移植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抗凝且可显影的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血管支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抗凝且可显影的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出现由于外伤、动脉硬化和血管栓塞等原因引起的血管损伤。其中,冠心病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患者出现年轻化趋势。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人体内心脏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而导致血管内部狭窄,严重者全部堵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目前,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其中以介入治疗为主。介入治疗主要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介入治疗,将血管支架植入到狭窄部位,将支架撑开,用以支撑,使血液正常流通,以达到减少堵塞的目的。目前,已经报道过的制备人工血管支架的方法很多,包括去细胞组织复合法、浸渍-沥滤法、混凝法、静电纺丝法等。其中,静电纺丝法是用高压电源将一种极性的电荷引入聚合物溶液或熔体中,当电场强度足够强大时,毛细管尖端的液滴克服表面张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血管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造影剂与聚己内酯为核层原料、以抗凝剂与聚己内酯为壳层原料制得的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制备而成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血管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造影剂与聚己内酯为核层原料、以抗凝剂与聚己内酯为壳层原料制得的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制备而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影剂为磁共振造影剂或CT造影剂,优选为Gd基造影剂、Fe基造影剂或Mn基造影剂;
和/或,所述抗凝剂选自壳聚糖或其衍生物、抑肽酶或前列腺素类物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血管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Mn基造影剂为氧化锰,所述氧化锰优选为氧化锰纳米颗粒;
和/或,所述壳聚糖衍生物为羧化壳聚糖,所述羧化壳聚糖的粘度优选为10~80mPa·s;
和/或,所述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为60000~10000,优选为800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血管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锰纳米颗粒是高锰酸钾和葡萄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得到的,所述高锰酸钾和葡萄糖的质量比优选为376:28。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人工血管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层原料中,造影剂与聚己内酯的质量比为1:(5~25),优选为1:(10~20);
所述壳层原料中,所述抗凝剂与聚己内酯的质量比为4:(5~25),优选为4:(10~20);
所述核层原料中的聚己内酯与壳层原料中的聚己内酯质量比为1:(0.8~1.2),优选为1:1。


6.一种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是由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人工血管支架材料制得的;
优选的,所述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的孔径小于6mm,优选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蟪旭赵伟锋李一可李龙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