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腔骨诱导再生膜,所述诱导再生膜包括依次设置的疏水层a、疏水层b和亲水层c;所述疏水层a、疏水层b和亲水层c均具有多孔立体结构。所述疏水层a的厚度为0.1‑0.2mm,疏水层b的厚度为0.15‑0.3mm,亲水层c的厚度为0.1‑0.2mm。该诱导再生膜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有利于上皮组织、牙龈组织等长入,进一步固定膜的植入位置,防止膜的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骨诱导再生膜
本技术涉及骨诱导再生膜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口腔骨诱导再生膜。
技术介绍
随着口腔医疗水平的提高,口腔种植手术技术日臻成熟,充足的牙槽骨骨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很多患者由于年龄的增长,骨量缺失严重,无法给种植体提供足够的强度支撑。因此,在种植手术之前需要通过外科手术介入修复牙槽骨。引导骨再生(Guidedboneregeneration,GBR)技术起源于引导组织再生(Guidedboneregeneration,GTR),是公认的增加骨量的有效办法。在正常情况下,牙槽骨可以像受损的骨质自我生长一样能够再生或修复,但是牙龈组织比牙槽骨的再生速度快,因此,为确保牙槽骨的再生空间以及作为牙龈组织和牙槽骨的屏障,在牙槽骨和牙周组织之间放置GBR膜。这样能预防骨缺损被软组织覆盖,确保了牙周韧带组织和骨质组织再生的时间和空间。GBR膜的原材料以及结构直接影响成骨效果。膜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控的降解行为以及一定的支撑强度;而膜材料的结构应具备阻隔屏障作用,在防止上皮组织细胞进入骨缺损区域的同时满足营养物质的传输。目前市场上的GBR膜有两大类,一类是由不可降解材料制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支撑性能,成骨效果好;缺点是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有二次感染、膜暴露等临床案例。另一类是由可降解材料制备,其又可分为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两大类。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是胶原类GBR膜,材料来源广泛,可降解无需二次手术取出,但是支持性能较差,降解时间快,容易出现膜崩塌、感染等临床案列,同时还有异体移植物容易出现排异反应、宗教问题、产品批间差不可控等缺点。而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降解周期可控,支撑性能好等优点,可根据不同材料的组合以及结构的设计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合成材料制备GBR膜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公布号为CN103877620A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口腔基质膜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选用混旋聚乳酸、左旋聚乳酸为基材,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为塑化剂,通过热压或激光打孔的方式制成不同孔径的三层片材,其中上下两层孔径相同,为长100μm-600μm,宽100μm-400μm的方孔;中间层孔径较小,为50μm-150μm的圆孔,再通过冷压或粘结的方式将三层片材固定成型,即得口腔基质膜。公布号为CN104707175A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口腔的引导骨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方法。将4%的壳聚糖乙酸溶液与8%的聚乙烯醇水溶液按3:7(v/v)的比例混合,搅拌静置过夜得到纺丝溶液;再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在室温下调节电压14KV,负电压-2KV,接收距离20cm,制得厚度为0.3mm的引导骨组织再生膜。公布号为CN1216653C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引导组织再生的复合膜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胶原、纳米晶羟基磷灰石为原料,通过悬涂的方法制备了一种两层结构的复合膜,其特点是一面光滑,一面粗糙,降解可控。上述专利技术提供的骨诱导再生膜以及制备方法生物相容性好,可起到一定的支撑和屏障作用,但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在于膜空间结构简单,骨诱导再生效果差,不能满足上皮组织细胞和成骨细胞迁移生长的要求,造成治疗周期长,而膜材料又不能继续提供屏障作用,导致成骨量不足,最终手术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当前口腔骨诱导再生膜结构简单,治疗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口腔骨诱导再生膜。为一种三层多孔立体结构骨诱导再生膜,该膜的a、b、c三层为多孔结构,其中b层上下两面均带有规则排布的凸起,便于焊接,同时支撑起膜内空间,该多孔立体结构可起到支撑和防止膜移位的作用;c层为亲疏水结构,以疏水性聚酯(PCL、PLA、PPDO、PGA等)为基础、接枝上亲水性材料(PEG),其中疏水段(PCL链段)为骨细胞提供黏附生长的环境,接枝形成的亲水段(PEG链段)为骨细胞提供养分,从而加速骨生长,减少治疗周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口腔骨诱导再生膜,该骨诱导再生膜主要由a、b、c三层组成,通过熔融挤出、溶液浇注、压塑或溶剂挥发法成膜,然后通过激光雕刻工艺,得到多孔立体结构,再通过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溶剂法将三层膜复合到一起,即得口腔骨诱导再生膜。其中,a、b两层为疏水层,由混旋聚乳酸、左旋聚乳酸、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组成,主要起到屏障和支撑作用;c层为亲水层,由1,3-丙二醇或丙三醇引发己内酯、丙交酯、对二氧环己酮、乙交酯中一种或多种单体共聚得聚酯多元醇,加入过量赖氨酸二异氰酸酯反应得预聚物,再加入过量聚乙二醇封端制得。亲水层作用是提供成骨细胞黏附生长的场所,同时源源不断的为骨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交换,从而加速骨生长,减少治疗周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口腔骨诱导再生膜,包括依次设置的疏水层a、疏水层b和亲水层c;所述疏水层a、疏水层b和亲水层c均具有多孔立体结构。优选地,所述疏水层a的厚度为0.1-0.2mm,疏水层b的厚度为0.15-0.3mm,亲水层c的厚度为0.1-0.2mm。优选地,所述疏水层a和亲水层c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方孔,方孔密度为500-600个/cm2;优选地,所述疏水层b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圆孔,圆孔密度为5000-8000个/cm2。优选地,所述疏水层b的上下两侧面均设置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的直径为500μm-600μm,高度为300μm-500μm。优选地,所述凸起采用激光雕刻工艺或者热压成型工艺制备。其中,a层设计成方孔的目的是在不影响膜支撑强度的基础上,让尽可能多的上皮组织细胞进入到再生膜的a、b两层之间进行生长;而b层设计成圆孔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上皮组织细胞进入到b、c两层之间以及骨缺损区域,又不影响营养物质和血液的运输。优选地,所述疏水层a和疏水层b的制备方法如下:A、将混旋聚乳酸、左旋聚乳酸、乙酰柠檬酸三丁酯按比例溶于有机溶剂中,配置成10%-20%浓度(m/v)的聚合物溶液,搅拌均匀备用;B、将步骤A获得的聚合物溶液涂布成膜,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得疏水层a和疏水层b;或将步骤A获得的聚合物溶液加入到乙醇中沉淀,搅拌,抽滤得固体混合物,然后经减压干燥所得共混物挤出成膜,即得疏水层a和疏水层b。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混旋聚乳酸、左旋聚乳酸、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质量比为6~8.5:1~2.5:0.5~1.5;左旋聚乳酸为半结晶聚合物,主要起到调节骨诱导再生膜硬度和支撑强度的作用;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乙醇体积为聚合物溶液的4-6倍,所述搅拌时间为0.5h-4h,所述减压干燥的温度为40-60℃、时间为6-8h;所述挤出成膜过程中,各段温度分别为:加料段150-170℃、压缩段190-220℃、均化段200-220℃;所得疏水层a和疏水层b的横向、纵向拉伸倍率均为2-6倍。优选地,所述亲水层c的制备方法如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骨诱导再生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疏水层a、疏水层b和亲水层c;所述疏水层a、疏水层b和亲水层c均具有多孔立体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骨诱导再生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疏水层a、疏水层b和亲水层c;所述疏水层a、疏水层b和亲水层c均具有多孔立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骨诱导再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a的厚度为0.1-0.2mm,疏水层b的厚度为0.15-0.3mm,亲水层c的厚度为0.1-0.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骨诱导再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a和亲水层c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方孔,方孔密度为500-600个/c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骨诱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效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典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