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座、机器人及智能充电系统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的
,特别涉及一种充电座、机器人及智能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常态的清洁机器人能够执行清洁任务和充电任务。在电量较低时,清洁机器人会自动搜寻充电座,移动至充电座附近,并与充电座对接充电。而当清洁机器人位于充电座附近,清洁机器人会接收充电座的发射信号,并且清洁机器人会根据充电座的发射信号进行调整以实现与充电座的精确对接。清洁机器人行驶到充电座附近时,不断微调行驶方向以使清洁机器人的充电极片能与充电座的充电极片对接成功,但由于清洁机器人的充电极片及/或充电座的充电极片尺寸设置不合理等因素,使得清洁机器人的充电极片与充电座的充电极片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对接成功,从而影响了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座、机器人及智能充电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座,包括:充电座极片、发射器和第一间隔件。所述充电座极片嵌设于所述充电座的侧壁上;所述发射器包括第一发射器和第二发射器,所述第一发射器和所述第二发射器用于分别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座极片、发射器和第一间隔件;/n所述充电座极片嵌设于所述充电座的侧壁上;所述发射器包括第一发射器和第二发射器,所述第一发射器和所述第二发射器用于分别发射供机器人感应定位的光信号;所述第一间隔件设于所述第一发射器和所述第二发射器之间,并用于阻挡部分所述光信号;/n其中,所述第一间隔件的横向长度为第一尺寸;所述充电座极片的横向长度为第三尺寸;所述第三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尺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座极片、发射器和第一间隔件;
所述充电座极片嵌设于所述充电座的侧壁上;所述发射器包括第一发射器和第二发射器,所述第一发射器和所述第二发射器用于分别发射供机器人感应定位的光信号;所述第一间隔件设于所述第一发射器和所述第二发射器之间,并用于阻挡部分所述光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间隔件的横向长度为第一尺寸;所述充电座极片的横向长度为第三尺寸;所述第三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还设有用于容纳弹性件和所述充电座极片的容纳槽;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容纳槽的端壁和所述充电座极片之间,并用于将至少一部分所述充电座极片抵持于所述侧壁外;
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充电座极片暴露于所述侧壁外的长度大于所述充电座极片相对所述容纳槽的端壁的可移动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尺寸的范围为:8mm~10mm或10mm~13mm或13mm~15mm;
所述第三尺寸的范围为:8mm~13mm或13mm~30mm或30mm~34mm或34mm~40mm或40mm~50mm。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极片周围至少3mm的范围内设有防火材料,所述防火材料的防火等级为UL94V0或以上。
5.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充电极片和接收器;
所述机器充电极片嵌设于所述机器人的底盖上;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充电座的第一发射器和第二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而供所述机器人确定与所述充电座的相对位置;所述充电座包括:第一间隔件,所述第一间隔件设于所述第一发射器和所述第二发射器之间,并用于阻挡部分所述光信号;
所述第一间隔件的横向长度为第一尺寸,所述机器充电极片的横向长度为第四尺寸;所述第四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尺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包括第一接收器和第二接收器,所述机器人还包括第二间隔件;所述第二间隔件设于所述第一接收器和所述第二接收器之间,并用于阻挡部分所述光信号;其中,所述第二间隔件的横向长度为第二尺寸;所述第二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尺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尺寸的范围为:8mm~10mm或10mm~12mm;所述第四尺寸的范围为:8mm~17mm或17mm~30mm或30mm~50mm或50mm~80mm或80mm~150mm;所述第一尺寸的范围为:8mm~10mm或10mm~13mm或13mm~15mm。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还包括顶盖、以及位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之间的侧盖;
所述底盖至少在所述机器充电极片朝向所述侧盖的边缘上设有倾斜部,相对于待清洁面,所述倾斜部的角度范围为5°~45°。
9.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跃,吴令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飞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