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部湾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搅拌混合的冷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366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基于搅拌混合的冷凝装置,包括包含冷凝气腔、冷凝腔的冷凝本体,所述冷凝本体的顶端设有一压缩制冷机,所述冷凝腔内壁的上、左、右侧上均均匀设有若干块冷凝板,所述冷凝腔内壁的前侧设有出气管、后侧设有进气管,所述冷凝本体的前侧和后侧的中心处均设有一驱动电机,两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均延伸入冷凝腔体内,且两输出轴的端部均设有旋转扇叶,所述冷凝腔内的底端设有一出液管。本冷凝装置在冷凝腔的上、左、右侧设置冷凝板,在冷凝腔的前、后侧设置旋转扇叶,且结合高温气体往高处走、低温气体往低处流的惯性原理,有效增加了冷凝气与被冷凝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实现充分接触,冷凝效率高。此外,冷凝过程中产生的液体通过出液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搅拌混合的冷凝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凝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搅拌混合的冷凝装置。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由于这种换热器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因此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类型。但这类型换热冷凝器仍存在以下缺陷:其一,采用管壳列管式结构,装置结构简单,但占地空间大;其二,通过间壁式换热冷凝,冷凝气与被冷凝气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冷凝效率低;其三,没有设置液体收集,而在换热冷凝过程中,被冷凝气体会被冷凝成液体,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搅拌混合的冷凝装置,本冷凝装置在冷凝腔的上、左、右侧设置与冷凝气腔相通的冷凝板,实现冷凝气多方向进入冷凝腔内,在冷凝腔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搅拌混合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本体(1),所述冷凝本体(1)包括冷凝气腔(1-1)、设于冷凝气腔(1-1)内的冷凝腔(1-2),所述冷凝本体(1)顶端设有一压缩制冷机(2),所述压缩制冷机(2)的出气口与冷凝气腔(1-1)相通,所述冷凝腔(1-2)内壁的上侧、左侧、右侧上均均匀设有若干块冷凝板(3),所述冷凝板(3)上均开设满通气孔,所述冷凝板(3)均与冷凝气腔(1-1)相通,所述冷凝腔(1-2)内壁的前侧设有出气管(4)、后侧设有进气管(5),所述出气管(4)、进气管(5)的端部均延伸出冷凝本体(1)的外壁外,所述冷凝本体(1)的前侧和后侧的中心处均设有一驱动电机(6),两...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搅拌混合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本体(1),所述冷凝本体(1)包括冷凝气腔(1-1)、设于冷凝气腔(1-1)内的冷凝腔(1-2),所述冷凝本体(1)顶端设有一压缩制冷机(2),所述压缩制冷机(2)的出气口与冷凝气腔(1-1)相通,所述冷凝腔(1-2)内壁的上侧、左侧、右侧上均均匀设有若干块冷凝板(3),所述冷凝板(3)上均开设满通气孔,所述冷凝板(3)均与冷凝气腔(1-1)相通,所述冷凝腔(1-2)内壁的前侧设有出气管(4)、后侧设有进气管(5),所述出气管(4)、进气管(5)的端部均延伸出冷凝本体(1)的外壁外,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战浩王伟建张文祥梁秋梅陈家欣常飞祥林志宇陆新亮马浩文韦冰兰陆文胜张宏宾林华蒙誓黄国贤韦球覃超园黄桥洪黄志润吴淑静周志发刘瑞娟傅世彬朱澳来陈远能王华玲吴铧达蒋佳秋付嵩莫秋萍黎建伟赵同庆周俊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部湾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