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部湾大学专利>正文

采用滚筒式进气的冷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366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采用滚筒式进气的冷凝装置,包括冷凝本体,所述冷凝本体包括冷凝气腔、冷凝腔,所述冷凝本体的顶端设有一与冷凝气腔相通的压缩制冷机,所述冷凝腔内沿其四周表面均匀设满冷凝板,所述冷凝腔内的中心处设有进气滚筒,所述冷凝腔内的底端侧开设一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延伸出冷凝气腔外。本冷凝装置沿着冷凝腔的四周均匀设置冷凝板,在冷凝腔的中心处设有进气滚筒,一方面改变冷凝装置结构,实现了占地空间小,另一方面实现被冷凝气体从进气滚筒滚动式进气,实现被冷凝气体与冷凝气长时间直接充分接触,大大提高冷凝效率。此外,冷凝过程中产生的液体通过出液管进行回收,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滚筒式进气的冷凝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凝器,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滚筒式进气的冷凝装置。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由于这种换热器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因此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类型。但这类型换热冷凝器仍存在以下缺陷:其一,采用管壳列管式结构,装置结构简单,但占地空间大;其二,通过间壁式换热冷凝,冷凝气与被冷凝气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冷凝效率低;其三,没有设置液体收集,而在换热冷凝过程中,被冷凝气体会被冷凝成液体,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滚筒式进气的冷凝装置,本冷凝装置沿着冷凝腔的四周均匀设置冷凝板,在冷凝腔的中心处设有进气滚筒,一方面改变冷凝装置结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采用滚筒式进气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本体(1),所述冷凝本体(1)包括冷凝气腔(1-1)和设于冷凝气腔(1-1)内的冷凝腔(1-2),所述冷凝本体(1)的顶端设有一压缩制冷机(2),所述压缩制冷机(2)的冷气出口与所述冷凝气腔(1-1)相通,所述冷凝腔(1-2)内沿其四周表面均匀设满冷凝板(3),且位于同列的冷凝板(3)间隔设置,所述冷凝板(3)均呈长方体状、且相对两侧面上均匀开设满通气孔,所述冷凝腔(1-2)内的中心处设有滚动轴(4),所述滚动轴(4)上套设一中空的进气滚筒(5),所述进气滚筒(5)沿其周向表面开设有出气孔,所述滚动轴(4)的一端部设有一滚动齿轮(6),所述滚动...

【技术特征摘要】
1.采用滚筒式进气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本体(1),所述冷凝本体(1)包括冷凝气腔(1-1)和设于冷凝气腔(1-1)内的冷凝腔(1-2),所述冷凝本体(1)的顶端设有一压缩制冷机(2),所述压缩制冷机(2)的冷气出口与所述冷凝气腔(1-1)相通,所述冷凝腔(1-2)内沿其四周表面均匀设满冷凝板(3),且位于同列的冷凝板(3)间隔设置,所述冷凝板(3)均呈长方体状、且相对两侧面上均匀开设满通气孔,所述冷凝腔(1-2)内的中心处设有滚动轴(4),所述滚动轴(4)上套设一中空的进气滚筒(5),所述进气滚筒(5)沿其周向表面开设有出气孔,所述滚动轴(4)的一端部设有一滚动齿轮(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战浩王伟建马浩文姜清耀李庆堂唐筱娜王晓朋林志宇陆新亮梁杰文黄伟涛常飞祥莫木兰付嵩陈庆媚陆文胜刘冬钻黄小容李金霞梁晓文陈林萍陈远能梁天有伍民慧吴立航蒋佳秋张文祥刘洁雨杨泽黄海霞罗艳林王新航严伟建
申请(专利权)人:北部湾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