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更换地沟排污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589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更换地沟排污管,涉及排污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的一端外表面焊接有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的另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置定盘,且第一排污管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提拉机构,所述第一排污管的内部设置有清理机构,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提拉机构,所述第一排污管与第二排污管的上端外表面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天窗板,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置定盘,所述第一提拉机构包括有底座,可以使得设备在需要提拉时工作人员能够有持拉部件,便于设备的提拉,可以使得第一排污管内部的清理较于传统清理方式更加的便利而且更加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更换地沟排污管
本技术涉及排污
,具体为一种锅炉更换地沟排污管。
技术介绍
地沟排污管式锅炉装置中非常重要的一组部件,地沟排污管可以将污水排放至指定位置,现有技术中地沟排污管埋置于地沟之内,既会使得排污管长期浸泡于污水当中又不便于对排污管进行焊接,使得地沟排污管使用寿命较短而且安装起来更为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锅炉更换地沟排污管。现有的锅炉更换地沟排污管在结构与功能方面不够完善,尚有待改进之处,首先,现有技术中,由于排污管置于地沟之内,使得排污管在提起时较为不便,其次,现有技术中,由于排污管时常处于排污状态,所以其内部积流有大量的秽物,若是以现有技术对排污管进行清理既不够便利而且清理效果还较差,最后,现有技术中排污管的焊接较为不便,使得排污管的安装与连接较为麻烦。由于锅炉排污管路漏水,原有管路是铁管,现使用镀锌钢管,要比铁管耐腐蚀,需要更换DN65的管路长度22米,管路现在安装在地沟里,连接方式整体焊接,排水量大时水浸泡到管路,现将管路整体升高到地沟箅子下方,避免浸泡。由于地沟比较窄,无法进行焊接,需将地沟挖开,人才能下去焊接,施工难度较大,工作量比较大,无法完成此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更换地沟排污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污管的安装与连接较为麻烦的问题,还解决了现有技术对排污管进行清理既不够便利且清理效果还较差的问题,最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污管的提拉较为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锅炉更换地沟排污管,包括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的一端外表面焊接有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的另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置定盘,且第一排污管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提拉机构,所述第一排污管的内部设置有清理机构,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提拉机构,所述第一排污管与第二排污管的上端外表面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天窗板,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置定盘。优选的,所述第一提拉机构包括有底座、设置于底座内部靠近一侧位置的第一置旋槽、设置于底座内部靠近另一侧位置的第二置旋槽、活动连接于第一置旋槽内部的第一持握板、活动连接于第二置旋槽内部的第二持握板、贯穿底座前端内表面的底座与第二定旋栓。优选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有刮环、固定安装于刮环下端外表面的定位板、固定安装于刮环上端外表面的绕旋板、活动连接于绕旋板外表面的滚轮、固定连接于刮环一侧外表面靠近上端位置的拉杆、固定连接于拉杆一端外表面的拉把,所述拉把的内部贯穿有固定螺栓。优选的,所述定位板的数量为两组,且定位板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板,所述两组定位板分别位于刮环前端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与刮环后端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优选的,所述绕旋板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绕旋板的相邻面活动连接有旋转销,所述滚轮固定安装于旋转销外表面靠近中部的位置,所述绕旋板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卡板。优选的,所述第二置旋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绕旋杆,所述第一持握板活动连接于绕旋杆外表面靠近中部的位置,所述第一持握板与第二持握板的前端外表面均设置有螺定孔,所述第一定旋栓螺纹连接于螺定孔的内部,所述第二持握板与底座的连接方式相同于第一持握板与底座的连接方式。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更换地沟排污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锅炉更换地沟排污管,设置有第一提拉机构,第一提拉机构包括有底座、第一置旋槽与第二置旋槽等,通过设置的第一定旋栓与第二定旋栓可以分别控制第一持握板与第二持握板的旋转是否收到限制,通过设置的绕旋杆可以使得第一持握板与第二持握板进行旋转,通过设置的第一持握板与第二持握板可以使得设备在需要提拉时工作人员能够有持拉部件,便于设备的提拉。2、该锅炉更换地沟排污管,设置有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包括有刮环、拉杆与拉把等,通过设置的拉把,可以拉动刮环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的定位板、滚轮与绕旋板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得刮环的移动较为平稳,在第一排污管内部移动的刮环可以刮动第一排污管内部积留的秽物,从而使得第一排污管内部的清理较于传统清理方式更加的便利而且更加彻底,通过设置的天窗板可以使得第一排污管与第二排污管在固定或者连接使得焊接能够更加的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提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清理机构与第一排污管的相配合视图;图4为本技术清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排污管;2、第二排污管;3、第一置定盘;4、第二置定盘;5、第一提拉机构;501、底座;502、第一置旋槽;503、第二置旋槽;504、第一持握板;505、第二持握板;506、第二定旋栓;507、第一定旋栓;6、第二提拉机构;7、清理机构;701、刮环;702、拉杆;703、拉把;704、绕旋板;705、滚轮;706、定位板;8、天窗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锅炉更换地沟排污管,包括第一排污管1,第一排污管1的一端外表面焊接有第二排污管2,第一排污管1的另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置定盘3,且第一排污管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提拉机构5,第一排污管1的内部设置有清理机构7,第二排污管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提拉机构6,第一排污管1与第二排污管2的上端外表面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天窗板8,第二排污管2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置定盘4,第一置定盘(3)的一侧内表面设置有置放槽。请参阅图2,第一提拉机构5包括有底座501、设置于底座501内部靠近一侧位置的第一置旋槽502、设置于底座501内部靠近另一侧位置的第二置旋槽503、活动连接于第一置旋槽502内部的第一持握板504、活动连接于第二置旋槽503内部的第二持握板505、贯穿底座501前端内表面的底座501与第二定旋栓506,第二置旋槽50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绕旋杆,第一持握板504活动连接于绕旋杆外表面靠近中部的位置,第一持握板504与第二持握板505的前端外表面均设置有螺定孔,螺定孔的数量为两组,第一定旋栓507与第二定旋栓506分别螺纹连接于两组螺定孔的内部,第二持握板505与底座501的连接方式相同于第一持握板504与底座501的连接方式,螺定孔可以使得第一持握板504与第二持握板505的旋转分别受到第一定旋栓507与第二定旋栓506的控制。请参阅图3-4,清理机构7包括有刮环701、固定安装于刮环701下端外表面的定位板706、固定安装于刮环701上端外表面的绕旋板704、活动连接于绕旋板704外表面的滚轮705、固定连接于刮环7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更换地沟排污管,包括第一排污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污管(1)的一端外表面焊接有第二排污管(2),所述第一排污管(1)的另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置定盘(3),且第一排污管(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提拉机构(5),所述第一排污管(1)的内部设置有清理机构(7),所述第二排污管(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提拉机构(6),所述第一排污管(1)与第二排污管(2)的上端外表面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天窗板(8),所述第二排污管(2)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置定盘(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更换地沟排污管,包括第一排污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污管(1)的一端外表面焊接有第二排污管(2),所述第一排污管(1)的另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置定盘(3),且第一排污管(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提拉机构(5),所述第一排污管(1)的内部设置有清理机构(7),所述第二排污管(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提拉机构(6),所述第一排污管(1)与第二排污管(2)的上端外表面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天窗板(8),所述第二排污管(2)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置定盘(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更换地沟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拉机构(5)包括有底座(501)、设置于底座(501)内部靠近一侧位置的第一置旋槽(502)、设置于底座(501)内部靠近另一侧位置的第二置旋槽(503)、活动连接于第一置旋槽(502)内部的第一持握板(504)、活动连接于第二置旋槽(503)内部的第二持握板(505)、贯穿底座(501)前端内表面的底座(501)与第二定旋栓(5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更换地沟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机构(7)包括有刮环(701)、固定安装于刮环(701)下端外表面的定位板(706)、固定安装于刮环(701)上端外表面的绕旋板(704)、活动连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民范秀君李月明王田园高岩丛静娜李明周立新喜娜王祖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