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柴油机的循环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342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一种基于柴油机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柴油机、增压泵和散热器,所述柴油机的一侧安装有增压泵,所述柴油机的外侧壁位于所述增压泵的一侧固定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一侧固定设有冷却水箱;通过设置循环进水管对冷却水箱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循环,冷却液可通过循环进水管进行到柴油机内部的散热空腔中,与柴油机进行热交换循环,达到降温的目的,通过设置的循环进水管、弹性件和内管隔出空腔,对其进行隔热处理,使其循环进水管中冷却液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柴油机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的循环出水管和隔离块,可以在进行冷却液排出的时候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减少冷却时间,提高了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柴油机的循环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散热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柴油机的循环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柴油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当柴油机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因为燃料的燃烧以及工作零件之间的摩擦产生大量热量,使得零部件强烈受热,只有它们进行适当的冷却,才能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现有的柴油机冷却系统,一般使用两根循环管,一根用于冷却液的进入,但是因为柴油机在进行工作时候其机体和周围空气都温度很高,其循环管中冷却液的温度得不到有效控制,影响了柴油机冷却效果,另一根用于柴油机中冷却液的排出,排出的冷却液的温度明显高于周围的温度,可以在进行冷却液排出的时候进行热交换,但是现有的冷却液的排出一般较短,且直接和冷却水箱相连,不能进行很好的热交换。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基于柴油机的循环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柴油机的循环冷却装置,通过设置循环进水管对冷却水箱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循环,冷却液可通过循环进水管进行到柴油机内部的散热空腔中,与柴油机进行热交换循环,达到降温的目的,通过设置的循环进水管、弹性件和内管隔出空腔,对其进行隔热处理,使其循环进水管中冷却液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柴油机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的循环出水管和隔离块,可以在进行冷却液排出的时候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减少冷却时间,提高了散热效率。(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柴油机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柴油机、增压泵和散热器,所述柴油机的一侧安装有增压泵,所述柴油机的外侧壁位于所述增压泵的一侧固定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一侧固定设有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的一侧设有循环出水管,所述冷却水箱的通过所述循环出水管与所述柴油机固定连接,所述循环出水管的内壁固定设有隔离块,所述散热器的一端固定设有循环进水管,所述循环进水管远离所述散热器的一端与所述柴油机固定连接,所述循环进水管的内部设有内管,所述循环进水管与所述内管之间设有弹性件。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箱、所述循环出水管、所述循环进水管与所述柴油机内部的散热空腔形成闭合环路。优选的,所述隔离块为三角结构。优选的,所述隔离块的设置的数目为若干,且若干所述隔离块沿着所述循环出水管的内壁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内管的直径小于所述循环进水管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椭圆结构,且其材质为橡胶。优选的,所述弹性件的数目为若干,且若干所述弹性件围绕上述内管的中轴线呈环状阵列设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设置循环进水管对冷却水箱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循环,冷却液可通过循环进水管进行到柴油机内部的散热空腔中,与柴油机进行热交换循环,达到降温的目的,通过设置的循环进水管、弹性件和内管隔出空腔,对其进行隔热处理,使其循环进水管中冷却液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柴油机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的循环出水管和隔离块,可以在进行冷却液排出的时候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减少冷却时间,提高了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循环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循环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隔离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冷却水箱;2、循环出水管;3、循环进水管;4、散热器;5、增压泵;6、柴油机;7、弹性件;8、内管;9、隔离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柴油机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柴油机6、增压泵5和散热器4,通过设置的连接管将循环进水管3、增压泵5、散热器4和冷却水箱1相连通,所述柴油机6的一侧安装有增压泵5,所述柴油机6的外侧壁位于所述增压泵5的一侧固定设有散热器4,作为本实施例而言,在柴油机6进行使用时候,打开增压泵5,散热器4内部设置的散热风扇对冷却水箱1的冷却液进行降温,通过循环进水管3对冷却水箱1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循环,冷却液可通过循环进水管3进行到柴油机6内部的散热空腔中,与柴油机6进行热交换循环,达到降温的目的,从柴油机6中进行热交换结束的冷却液通过循环出水管2排出,重新回到冷却水箱1中,所述散热器4的一侧固定设有冷却水箱1,所述冷却水箱1的一侧设有循环出水管2,所述冷却水箱1的通过所述循环出水管2与所述柴油机6固定连接,所述循环出水管2的内壁固定设有隔离块9,作为本实施例而言,在循环出水管2中设置有隔离块9,隔离块9为三角结构,隔离块9的设置的数目为多组,且多组隔离块9沿着循环出水管2的内壁间隔设置,冷却液流经循环出水管2的内部时,通过设置的隔离块9使水通道为不规则形状,所以冷却液在循环出水管2内部的时间较长,排出的冷却液的温度明显高于周围的温度,可以在进行冷却液排出的时候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且不规则形状的水道也增加了其散热的面积,在进入到冷却水箱1之前降低了温度,减少冷却时间,提高了散热效率,所述散热器4的一端固定设有循环进水管3,所述循环进水管3远离所述散热器4的一端与所述柴油机6固定连接,所述循环进水管3的内部设有内管8,所述循环进水管3与所述内管8之间设有弹性件7,作为本实施例而言,内管8的直径小于循环进水管3的直径,弹性件7为椭圆结构,且其材质为橡胶,弹性件7的数目为多组,且多组弹性件7围绕上述内管8的中轴线呈环状阵列设置,避免使用弹性件7在循环进水管3与内管8的内部导致循环进水管3支撑位置不均匀而塌陷,且由循环进水管3、弹性件7与内管8隔出空腔,对其进行隔热处理,或者在空腔内主动充入其他气体替换空气,起到更好的隔热效果,使其循环进水管3中冷却液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柴油机6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4为风冷散热器,其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对冷却水箱1的冷却液进行散热。本技术中,本技术通过设置循环进水管3对冷却水箱1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循环,冷却液可通过循环进水管3进行到柴油机6内部的散热空腔中,与柴油机6进行热交换循环,达到降温的目的,通过设置的循环进水管3、弹性件7和内管8隔出空腔,对其进行隔热处理,使其循环进水管3中冷却液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柴油机6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的循环出水管2和隔离块9,可以在进行冷却液排出的时候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减少冷却时间,提高了散热效率。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冷却水箱1、所述循环出水管2、所述循环进水管3与所述柴油机6内部的散热空腔形成闭合环路。需要说明的是,在柴油机6进行使用时候,打开增压泵5,散热器4内部设置的散热风扇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柴油机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柴油机(6)、增压泵(5)和散热器(4),所述柴油机(6)的一侧安装有增压泵(5),所述柴油机(6)的外侧壁位于所述增压泵(5)的一侧固定设有散热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4)的一侧固定设有冷却水箱(1),所述冷却水箱(1)的一侧设有循环出水管(2),所述冷却水箱(1)的通过所述循环出水管(2)与所述柴油机(6)固定连接,所述循环出水管(2)的内壁固定设有隔离块(9),所述散热器(4)的一端固定设有循环进水管(3),所述循环进水管(3)远离所述散热器(4)的一端与所述柴油机(6)固定连接,所述循环进水管(3)的内部设有内管(8),所述循环进水管(3)与所述内管(8)之间设有弹性件(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柴油机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柴油机(6)、增压泵(5)和散热器(4),所述柴油机(6)的一侧安装有增压泵(5),所述柴油机(6)的外侧壁位于所述增压泵(5)的一侧固定设有散热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4)的一侧固定设有冷却水箱(1),所述冷却水箱(1)的一侧设有循环出水管(2),所述冷却水箱(1)的通过所述循环出水管(2)与所述柴油机(6)固定连接,所述循环出水管(2)的内壁固定设有隔离块(9),所述散热器(4)的一端固定设有循环进水管(3),所述循环进水管(3)远离所述散热器(4)的一端与所述柴油机(6)固定连接,所述循环进水管(3)的内部设有内管(8),所述循环进水管(3)与所述内管(8)之间设有弹性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柴油机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箱(1)、所述循环出水管(2)、所述循环进水管(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骏郁明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迅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