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力推动小直径胶筒刮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41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力推动小直径胶筒刮管器。其技术方案是:在中心管的一侧螺纹连接有下接头,在中心管的另一侧螺纹连接上接头的内侧,上接头的外侧螺纹连接活塞外壳,在中心管与活塞外壳之间设有活塞,活塞套装在中心管上,活塞外壳通过螺纹连接弹簧外壳,弹簧外壳与中心管之间为弹簧腔,弹簧腔内设有弹簧,弹簧套装在中心管上,弹簧外壳通过螺纹连接弹簧端盖,弹簧端盖与下接头之间设有胶筒,胶筒套装在中心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注入水的向下冲力将工具下到遇阻段以下,然后扩大胶筒外径向上拉出,从而将软垢带出井筒的刮管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费用低,工具的可靠性高,施工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力推动小直径胶筒刮管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刮管器,特别涉及一种液力推动小直径胶筒刮管器。
技术介绍
在油管内进行电缆传输测试施工时,由电缆输送的井下工具在油管内遇阻是常见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注水井的电缆传输施工,根据相关的行业标准,分层注水井一般要求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分层流量的测试和调配。由于分层注水开发的油田注水井数量与油井数量比一般为2:3或1:2的比例,注水井基数较大,导致年度注水井分层测试的工作量非常大,油管内遇阻遇卡是常见施工故障。根据油管内堵塞物的不同,一般分为软遇阻、硬遇阻或硬卡。通常硬遇阻或硬卡需要进行酸化或动管柱等作业类施工才能解决,软遇阻可以通过洗井或刮蜡等手段进行解决。但是,洗井手段需要洗井通道通畅且费用较高。刮蜡手段操作时必须靠向上提拉刮蜡片或刮蜡器才能实现刮蜡操作,需要将工具下到遇阻段以下去,但刮蜡片或刮蜡器能够通过的遇阻段也非常困难,成功率极低,特别是在大斜度井中,由于刮管器在软阻段的摩擦力非常大,软垢会将整个刮管器粘到油管壁上,刮蜡器根本不可能通过遇阻段。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向井筒内注入解胶剂、溶蜡剂或沥青分散剂等化学药剂,然后再配合洗井等才能解决,施工费用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液力推动小直径胶筒刮管器,利用注入水的向下冲力将工具下到遇阻段以下,然后扩大胶筒外径向上拉出,从而将软垢带出井筒的刮管器,本技术施工费用低,工具的可靠性高,施工效果好。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弹簧端盖、胶筒、下接头、上接头、活塞外壳、活塞、中心管、弹簧外壳、垫圈、第一挡圈、第二挡圈、第三挡圈、弹簧、第一O形圈、第二O形圈、第三O形圈、第四O形圈、紧定螺钉,在中心管的一侧螺纹连接有下接头,下接头与中心管之间设有第一挡圈和第四O形圈,在中心管的另一侧螺纹连接上接头的内侧,上接头的外侧螺纹连接活塞外壳,活塞外壳与上接头之间设有第三挡圈和第一O形圈,在中心管与活塞外壳之间设有活塞,活塞套装在中心管上,活塞与中心管之间设有第二O形圈,活塞与活塞外壳之间设有第二挡圈和第三O形圈,活塞外壳通过螺纹连接弹簧外壳,弹簧外壳与中心管之间为弹簧腔,弹簧腔内设有弹簧,弹簧套装在中心管上,弹簧外壳通过螺纹连接弹簧端盖,弹簧端盖与下接头之间设有胶筒,胶筒套装在中心管上。优选的,胶筒受压扩张后截面状为圆形。优选的,在下接头上螺纹连接紧定螺钉,紧定螺钉顶住中心管。优选的,弹簧与弹簧端盖之间设有垫圈,弹簧端盖靠近垫圈一侧设有凹槽,在中心管上设有台阶,台阶位于弹簧端盖上的凹槽处。优选的,活塞外壳与活塞形成液压腔。优选的,在中心管上设有液压孔,液压孔与液压腔连通。优选的,弹簧外壳为筛管型外壳,弹簧为矩形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注入水的向下冲力将工具下到遇阻段以下,然后扩大胶筒外径向上拉出,从而将软垢带出井筒的刮管器,本技术施工费用低,工具的可靠性高,施工效果好,胶筒做为软垢的刮削器,保证了其外径可以实现较大的变化,且胶筒受压扩张后截面状为圆形,与软垢之间形成最佳的软密封条件,使得刮管器能够在注入水的冲力下顺利通过结垢井段;中心管与上接头、下接头均用螺纹连接,保证了整个工具在操作过程中长度不会发生变化,所有胶筒、活塞运动部件均套在中心管上,并受上接头和下接头的限制,提供高了工具的可靠性;弹簧外壳为筛管型外壳,最大限度减少了进入弹簧腔内杂质对弹簧运动的影响,且弹簧设计为矩形弹簧,在压缩或恢复的过程中,内外径不会变化,保证了可靠性。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活塞外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台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液压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实施例3胶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弹簧端盖1、胶筒2、下接头3、上接头4、活塞外壳5、活塞6、中心管7、弹簧外壳8、垫圈9、第一挡圈10、第二挡圈11、第三挡圈12、弹簧13、第一O形圈14、第二O形圈15、第三O形圈16、第四O形圈17、紧定螺钉18、弹簧腔19、凹槽20、台阶21、液压腔22、液压孔23、刮垢环2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或2,本技术包括弹簧端盖1、胶筒2、下接头3、上接头4、活塞外壳5、活塞6、中心管7、弹簧外壳8、垫圈9、第一挡圈10、第二挡圈11、第三挡圈12、弹簧13、第一O形圈14、第二O形圈15、第三O形圈16、第四O形圈17、紧定螺钉18,在中心管7的一侧螺纹连接有下接头3,下接头3与中心管7之间设有第一挡圈10和第四O形圈17,在中心管7的另一侧螺纹连接上接头4的内侧,上接头4的外侧螺纹连接活塞外壳5,活塞外壳5与上接头4之间设有第三挡圈12和第一O形圈14,在中心管7与活塞外壳5之间设有活塞6,活塞6套装在中心管7上,活塞6与中心管7之间设有第二O形圈15,活塞6与活塞外壳5之间设有第二挡圈11和第三O形圈16,活塞外壳5通过螺纹连接弹簧外壳8,弹簧外壳8与中心管7之间为弹簧腔19,弹簧腔19内设有弹簧13,弹簧13套装在中心管7上,弹簧外壳8通过螺纹连接弹簧端盖1,弹簧端盖1与下接头3之间设有胶筒2,胶筒2套装在中心管7上。其中,胶筒2受压扩张后截面状为圆形,与软垢之间形成最佳的软密封条件,使得刮管器能够在注入水的冲力下顺利通过结垢井段。另外,在下接头3上螺纹连接紧定螺钉18,紧定螺钉18顶住中心管7,固定下接头3。如图3,弹簧13与弹簧端盖1之间设有垫圈9,弹簧端盖1靠近垫圈9一侧设有凹槽20,在中心管7上设有台阶21,台阶21位于弹簧端盖1上的凹槽20处,使垫圈9受到中心管上台阶的阻挡不能下移,弹簧外壳8下移的过程中压缩弹簧13,形成压缩力。如图4,活塞外壳5与活塞6形成液压腔22,使连续毛细钢管内的液压力,通过中心管7上部的小孔进入活塞外壳5与活塞6形成的液压腔内。如图4,在中心管7上设有液压孔23,液压孔23与液压腔22连通,连续毛细钢管内的液压力,通过中心管7上部的液压孔23进入活塞外壳5与活塞6形成的液压腔内,推动活塞6向下运动,活塞6带动弹簧外壳8及弹簧端盖1向下运动,从而压缩胶筒2。工作原理:工具的上接头4接连续毛细钢管,下接头3接盲堵或其它需要同时控制但不冲突的工具如两个刮管器串联。连续毛细钢管内的液压力,通过中心管7上部的液压孔23进入活塞外壳5与活塞6形成的液压腔内,推动活塞6向下运动。活塞6带动弹簧外壳8及弹簧端盖1向下运动,压缩胶筒2。垫圈9受到中心管7上台阶的阻挡不能下移,弹簧外壳8下移的过程中压缩弹簧13,形成压缩力。胶筒2受到压缩后,外径膨胀起来。与软垢之间形成最佳的软密封条件,使得刮管器能够在注入水的冲力下顺利通过结垢井段。当泄掉连续毛细钢管内的液压力后,弹簧外壳8受到弹簧13压缩力的作用向上运动,推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力推动小直径胶筒刮管器,其特征是:包括弹簧端盖(1)、胶筒(2)、下接头(3)、上接头(4)、活塞外壳(5)、活塞(6)、中心管(7)、弹簧外壳(8)、垫圈(9)、第一挡圈(10)、第二挡圈(11)、第三挡圈(12)、弹簧(13)、第一O形圈(14)、第二O形圈(15)、第三O形圈(16)、第四O形圈(17)、紧定螺钉(18),在中心管(7)的一侧螺纹连接有下接头(3),下接头(3)与中心管(7)之间设有第一挡圈(10)和第四O形圈(17),在中心管(7)的另一侧螺纹连接上接头(4)的内侧,上接头(4)的外侧螺纹连接活塞外壳(5),活塞外壳(5)与上接头(4)之间设有第三挡圈(12)和第一O形圈(14),在中心管(7)与活塞外壳(5)之间设有活塞(6),活塞(6)套装在中心管(7)上,活塞(6)与中心管(7)之间设有第二O形圈(15),活塞(6)与活塞外壳(5)之间设有第二挡圈(11)和第三O形圈(16),活塞外壳(5)通过螺纹连接弹簧外壳(8),弹簧外壳(8)与中心管(7)之间为弹簧腔(19),弹簧腔(19)内设有弹簧(13),弹簧(13)套装在中心管(7)上,弹簧外壳(8)通过螺纹连接弹簧端盖(1),弹簧端盖(1)与下接头(3)之间设有胶筒(2),胶筒(2)套装在中心管(7)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力推动小直径胶筒刮管器,其特征是:包括弹簧端盖(1)、胶筒(2)、下接头(3)、上接头(4)、活塞外壳(5)、活塞(6)、中心管(7)、弹簧外壳(8)、垫圈(9)、第一挡圈(10)、第二挡圈(11)、第三挡圈(12)、弹簧(13)、第一O形圈(14)、第二O形圈(15)、第三O形圈(16)、第四O形圈(17)、紧定螺钉(18),在中心管(7)的一侧螺纹连接有下接头(3),下接头(3)与中心管(7)之间设有第一挡圈(10)和第四O形圈(17),在中心管(7)的另一侧螺纹连接上接头(4)的内侧,上接头(4)的外侧螺纹连接活塞外壳(5),活塞外壳(5)与上接头(4)之间设有第三挡圈(12)和第一O形圈(14),在中心管(7)与活塞外壳(5)之间设有活塞(6),活塞(6)套装在中心管(7)上,活塞(6)与中心管(7)之间设有第二O形圈(15),活塞(6)与活塞外壳(5)之间设有第二挡圈(11)和第三O形圈(16),活塞外壳(5)通过螺纹连接弹簧外壳(8),弹簧外壳(8)与中心管(7)之间为弹簧腔(19),弹簧腔(19)内设有弹簧(13),弹簧(13)套装在中心管(7)上,弹簧外壳(8)通过螺纹连接弹簧端盖(1),弹簧端盖(1)与下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亭王辉吕风顺
申请(专利权)人:胜利油田畅海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