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控振荡器结构及锁相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821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控振荡器结构及锁相环。上述的压控振荡器结构包括:电压‑电流转换模块,用于将上述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Vc转换为与其线性相关的控制电流Im;以及电流控制振荡模块,用于基于上述控制电流Im输出低振幅的振荡信号,以减低功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压控振荡器结构的锁相环,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压控振荡器结构,能够实现低功耗、高线性度的设计指标,从而使得压控振荡器的增益Kvco较稳定,能够保证压控振荡器及包含其的锁相环具有较为优异的器件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控振荡器结构及锁相环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设计领域,尤其设计一种锁相环中的压控振荡器的设计。
技术介绍
锁相环(PhaseLockedLoop)具有稳频特性,其产生一系列准确而又稳定的周期频率信号,为系统内部的其他模块提供稳定的时钟频率。同时,锁相环可以纠正时钟信号的占空比以消除时钟在分布中产生的延时,保证不同模块之间时钟同步与同期。可以认为,锁相环座位时钟电路是集中芯片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目前集成在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中的锁相环主流采用CMOS工艺。随着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减,其工作频率也达到了GHz。现在,锁相环设计主要关注的设计指标包括高速、高集成、宽可调、低电压、低功耗、低噪声等方面。常见的电荷泵型锁相环通常包括鉴相器、滤波器、压控振荡器和分频器。压控振荡器(VoltageControlledOscillator)用于产生内部的频率以和外部参考频率作比较,因此,是锁相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说,压控振荡器的频率范围、噪声特性、功耗情况均大大影响了锁相环整体的性能。因此,在锁相环电路设计中,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控振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压-电流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Vc转换为与其线性相关的控制电流Im;以及/n电流控制振荡模块,用于基于上述控制电流Im输出低振幅的振荡信号,以减低功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控振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压-电流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Vc转换为与其线性相关的控制电流Im;以及
电流控制振荡模块,用于基于上述控制电流Im输出低振幅的振荡信号,以减低功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控振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控制振荡模块为全差分的环形振荡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控振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控制振荡模块包括n级反相级联的延时单元,最后一级延时单元的输出反相连接至第一级延时单元的输入端,其中
n为大于1的奇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控振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延时单元包括:电流控制模块和差分对管;其中
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用以控制电流流向,以导通或关断所述差分对管;以及
所述差分对管用以输出所述低振幅的振荡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控振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和第三PMOS管,其中
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为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至电源电压;以及
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电流镜像所述控制电流Im,且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二PMOS管和第三PMOS管的源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控振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对管为分别带有钳位二极管的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其中
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连接为所述延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连接为所述延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为所述延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连接为所述延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一NMOS管的第一钳位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漏极之间,所述第一钳位二极管的正极为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以及
所述第二NMOS管的第二钳位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漏极之间,所述第二钳位二极管的正极为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控振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位二极管为栅极与漏极短接的第三NMOS管,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M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春王志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