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牧野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油箱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2449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油箱散热装置,涉及到汽车技术领域。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外侧面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的外侧面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侧面顶端设置有出水管一,所述出水管一的另一端设置有阀门一,所述阀门一的内部设置有球阀一,所述球阀一的内部设置有通孔一,并且所述通孔一贯穿所述球阀一的内部,所述球阀一的顶端设置有转杆一,所述转杆一的顶端设置有阀手一,所述阀门一的另一面设置出水管二,所述出水管二的另一端设置有水箱,并且所述出水管二连接所述水箱的侧面顶端。有益效果:避免了高温挥发油箱1内汽油的问题,提高了油箱1的安全性,进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油箱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油箱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燃油箱是汽车油箱的全称。当前,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国内汽车工业的振兴,各大汽车生产企业对汽车燃油箱的需求呈明显增长趋势。汽车燃油箱安材料分;铁油箱,铝合金油箱,随着各种新材料的应用发展,铁质燃油箱的防锈问题成为油箱质量的最大问题。尤其是在注重环保工作的今天。在重卡方面:国45车辆的推进过程中,影响新车型推进的问题就是我国油的质量,其中比较关键的作为承装燃油的油箱的质量成为重点。铝合金油箱不仅在强度方向能够满足而且耐蚀性要比铁质和其他新材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也成为大型客车、重卡这种耗油量大对燃油质量要求高的首选。汽车燃油箱按功能分普通油箱和加热油箱。但是传统的油箱在内温度过高会使汽油挥发,从而损失一定的汽油量,所以需要设置对油箱降温的装置;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急刹车、急转弯、颠簸等情况,从而会晃动油箱,进而加深油箱磨损的情况,产生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一般的散热装置的结构复杂,散热效果不理想,从而不能及时的使油箱降温,进而降低油箱的散热效率。专利号为CN201820883541.7的一种汽车油箱辅助散热装置,包括机体,滑槽,外界油管连接口,所述机体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散热翅片,且每两个散热翅片的相隔处设置有翅片间隙,所述翅片间隙的两端设置有滑动板,且滑动板与翅片间隙连接处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滑动板的两侧表面对称设置有限位杆,且限位杆处于散热翅片的内部;当需要对翅片间隙内的灰尘进行清理时,使用清理刷在内部刷动并将灰尘刷动到两侧滑动板处,此时用力向两侧刷动,使得滑动板受力向两侧倾斜,使得灰尘在滑动板形成的倾斜面上完全扫出。但是其散热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在油箱磨损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油箱散热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油箱散热装置,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外侧面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的外侧面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侧面顶端设置有出水管一,所述出水管一的另一端设置有阀门一,所述阀门一的内部设置有球阀一,所述球阀一的内部设置有通孔一,并且所述通孔一贯穿所述球阀一的内部,所述球阀一的顶端设置有转杆一,所述转杆一的顶端设置有阀手一,所述阀门一的另一面设置出水管二,所述出水管二的另一端设置有水箱,并且所述出水管二连接所述水箱的侧面顶端,所述水箱的另一侧面底端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一,所述进水管一的另一端设置有阀门二,所述阀门二的内部设置有球阀二,所述球阀二的内部设置有通孔二,所述通孔二,并且所述通孔二贯穿所述球阀二,所述球阀二的顶端设置有转杆二,所述转杆二的顶端设置有阀手二,所述阀门二的另一面设置有进水管二,所述进水管二连接所述固定套的另一面底端。进一步,所述油箱的顶端设置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顶端设置有管盖。进一步,所述水箱的顶端设置有注水管。进一步,所述阀门一的顶部设置有转孔一,并且所述转杆一贯穿所述转孔一,所述阀门二的顶部设置有转孔二,并且所述转杆二贯穿所述转孔二。进一步,所述水箱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板一,所述支撑板一的底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板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水从注水管注入水箱内,启动水泵,转动阀手一,从而带动转杆一和球阀一转动,进而阀门一开启,转动阀手二,从而带动转杆二和球阀二转动,进而阀门二开启,水箱内的水流入水泵中,通过水泵的作用流入进水管一内,再经过阀门二、进水管二后,流入水槽,水槽内的水会带走油箱的一部分热量,进而起到散热的效果,当水量达到一定高度时,从出水管一流出,再经过阀门一、出水管二,流回水箱内,通过水箱内的水不断流动的作用,起到不断散热的效果,进而增强了本技术的散热效率,散热过程结束时,关闭水泵,转动阀手一和阀手二,进而关闭了阀门一和阀门二,水流停止;当油箱晃动时,通过弹簧的伸缩作用,避免了油箱发生碰撞、磨损的问题。利用水槽中的水降低油箱的温度,从而起到散热的效果,避免了高温挥发油箱内汽油的问题。利用弹簧的伸缩作用,从而解决了油箱由于晃动产生的磨损问题,进而消除了油箱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油箱的安全性。本技术结构简单,利用水箱的水不断流动至水槽中,再从水槽内流回水箱内,从而缩短了对油箱的散热时间,进而提高了散热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背面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阀门一爆炸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阀门二爆炸图。图中:1、油箱;2、管盖;3、阀门一;4、水箱;5、进油管;6、固定套;7、支撑板二;8、注水管;9、出水管二;10、弹簧;11、水槽;12、支撑板一;13、出水管一;14、水泵;15、进水管一;16、阀门二;17、阀手二;18、进水管二;19、球阀一;20、转孔一;21、通孔一;22、转杆一;23、阀手一;24、转孔二;25、球阀二;26、通孔二;27、转杆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油箱散热装置。如图1-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油箱散热装置,包括油箱1,所述油箱1的外侧面设置有水槽11,所述水槽11的外侧面设置有固定套6,所述固定套6的侧面顶端设置有出水管一13,所述出水管一13的另一端设置有阀门一3,所述阀门一3的内部设置有球阀一19,所述球阀一19的内部设置有通孔一21,并且所述通孔一21贯穿所述球阀一19的内部,所述球阀一19的顶端设置有转杆一22,所述转杆一22的顶端设置有阀手一23,所述阀门一3的另一面设置出水管二9,所述出水管二9的另一端设置有水箱4,并且所述出水管二9连接所述水箱4的侧面顶端,所述水箱4的另一侧面底端设置有水泵14,所述水泵14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一15,所述进水管一15的另一端设置有阀门二16,所述阀门二16的内部设置有球阀二25,所述球阀二25的内部设置有通孔二26,所述通孔二26,并且所述通孔二26贯穿所述球阀二25,所述球阀二25的顶端设置有转杆二27,所述转杆二27的顶端设置有阀手二17,所述阀门二16的另一面设置有进水管二18,所述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油箱散热装置,包括:油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的外侧面设置有水槽(11),所述水槽(11)的外侧面设置有固定套(6),所述固定套(6)的侧面顶端设置有出水管一(13),所述出水管一(13)的另一端设置有阀门一(3),所述阀门一(3)的内部设置有球阀一(19),所述球阀一(19)的内部设置有通孔一(21),并且所述通孔一(21)贯穿所述球阀一(19)的内部,所述球阀一(19)的顶端设置有转杆一(22),所述转杆一(22)的顶端设置有阀手一(23),所述阀门一(3)的另一面设置出水管二(9),所述出水管二(9)的另一端设置有水箱(4),并且所述出水管二(9)连接所述水箱(4)的侧面顶端,所述水箱(4)的另一侧面底端设置有水泵(14),所述水泵(14)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一(15),所述进水管一(15)的另一端设置有阀门二(16),所述阀门二(16)的内部设置有球阀二(25),所述球阀二(25)的内部设置有通孔二(26),所述通孔二(26),并且所述通孔二(26)贯穿所述球阀二(25),所述球阀二(25)的顶端设置有转杆二(27),所述转杆二(27)的顶端设置有阀手二(17),所述阀门二(16)的另一面设置有进水管二(18),所述进水管二(18)连接所述固定套(6)的另一面底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油箱散热装置,包括:油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的外侧面设置有水槽(11),所述水槽(11)的外侧面设置有固定套(6),所述固定套(6)的侧面顶端设置有出水管一(13),所述出水管一(13)的另一端设置有阀门一(3),所述阀门一(3)的内部设置有球阀一(19),所述球阀一(19)的内部设置有通孔一(21),并且所述通孔一(21)贯穿所述球阀一(19)的内部,所述球阀一(19)的顶端设置有转杆一(22),所述转杆一(22)的顶端设置有阀手一(23),所述阀门一(3)的另一面设置出水管二(9),所述出水管二(9)的另一端设置有水箱(4),并且所述出水管二(9)连接所述水箱(4)的侧面顶端,所述水箱(4)的另一侧面底端设置有水泵(14),所述水泵(14)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一(15),所述进水管一(15)的另一端设置有阀门二(16),所述阀门二(16)的内部设置有球阀二(25),所述球阀二(25)的内部设置有通孔二(26),所述通孔二(26),并且所述通孔二(26)贯穿所述球阀二(25),所述球阀二(25)的顶端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昆明
申请(专利权)人:邹牧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