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线轧制线棒材的成品前共用孔型及轧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698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线轧制线棒材的成品前共用孔型及轧制设备,该成品前共用孔型包括:结构相同的上轧槽和下轧槽,上轧槽包括槽底和两个侧壁,侧壁的一端延伸至辊缝的槽口平面,侧壁的另一端连接槽底,槽底由第一圆弧、第二圆弧和第三圆弧依次连接而成,第二圆弧向槽底内侧凸起,对轧件有更好的夹持力和摩擦力,能有效避免轧件沿轧辊轴线方向来回窜动;轧件经过箱型孔、圆孔、椭圆孔、圆孔延伸孔型设备的轧制到成品前,采用一套相同的孔型,最后经过不同的成品孔型轧制标准的螺纹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稳定、节约成本的轧制工艺孔型共用共享设计,减少机架的频繁更换,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工艺停机时间,提高轧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线轧制线棒材的成品前共用孔型及轧制设备
本技术属于棒线材工艺孔型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单线轧制线棒材的成品前共用孔型及轧制设备。
技术介绍
在棒线材生产中,为了满足客户的产品需求,尤其是在大规格单线螺纹钢(即单线轧制螺纹钢)的产品需求量比较少的情况下,大规格产品的更换会比较频繁,而频繁的规格更换、轧机装卸会影响轧制的效率及轧制的稳定性。因此,针对大规格单线线棒材产品需要量少,频繁的规格更换、轧机装卸会影响轧制的效率及轧制的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提供一种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实现单线棒线材相近规格的成品前轧制孔型共用及工艺的融合,减少规格更换过程中机架的频繁更换,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工艺停机时间,提高轧制的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单线轧制线棒材的成品前共用孔型,所述成品前共用孔型包括:在垂直于轧辊轴线上相对设置的上轧槽和下轧槽,所述上轧槽和所述下轧槽的结构相同;所述上轧槽包括:槽底和两个侧壁,各所述侧壁的一端延伸至辊缝的槽口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线轧制线棒材的成品前共用孔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前共用孔型包括:在垂直于轧辊轴线上相对设置的上轧槽和下轧槽,所述上轧槽和所述下轧槽的结构相同;/n所述上轧槽包括:槽底和两个侧壁,各所述侧壁的一端延伸至辊缝的槽口平面,各所述侧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槽底;/n所述槽底由第一圆弧、第二圆弧和第三圆弧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圆弧和所述第三圆弧的圆心在所述成品前共用孔型的内部,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在所述成品前共用孔型的外部,所述第二圆弧向所述成品前共用孔型的槽底内侧凸起、所述第一圆弧和所述第三圆弧向所述成品前共用孔型的槽底外侧凸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线轧制线棒材的成品前共用孔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前共用孔型包括:在垂直于轧辊轴线上相对设置的上轧槽和下轧槽,所述上轧槽和所述下轧槽的结构相同;
所述上轧槽包括:槽底和两个侧壁,各所述侧壁的一端延伸至辊缝的槽口平面,各所述侧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槽底;
所述槽底由第一圆弧、第二圆弧和第三圆弧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圆弧和所述第三圆弧的圆心在所述成品前共用孔型的内部,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在所述成品前共用孔型的外部,所述第二圆弧向所述成品前共用孔型的槽底内侧凸起、所述第一圆弧和所述第三圆弧向所述成品前共用孔型的槽底外侧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轧制线棒材的成品前共用孔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一端与所述辊缝的槽口平面之间通过槽口圆弧过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轧制线棒材的成品前共用孔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弧与两个所述侧壁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圆弧和所述第三圆弧弧形过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轧制线棒材的成品前共用孔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轧槽和所述下轧槽关于所述轧辊的轴线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圆弧和所述第三圆弧关于所述第二圆弧的角平分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线轧制线棒材的成品前共用孔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会芬毕临旭张凯吴昌飞时英杰杨兆银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