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力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52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剪力墙结构,包括基础以及设置在基础上的剪力墙,在所述剪力墙与基础连接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预留空间,在每个预留空间内设置变形放大型消能器;所述变形放大型消能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一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在长度方向上划分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中部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中部铰接点与第一连接部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动力臂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外侧屈曲约束型耗能部件,在所述第二连接部阻力臂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三连接部连接的内侧屈曲约束型耗能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杠杆原理,将内侧耗能部件的变形放大,并可自由组合多种类型的阻尼器,克服水平荷载下剪力墙内侧变形较小而不能充分发挥阻尼器耗能能力的缺点,提高剪力墙失效部位耗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剪力墙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剪力墙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重要的抗震结构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国内外历次震害调查显示,相对于框架结构来讲,剪力墙结构体系侧向刚度大,具有较高的抗震承载力,但在强震下,按弯曲型破坏模式设计的剪力墙往往脚部混凝土容易压溃,受压钢筋屈服,结构的修复与加固比较困难。而在2008年汶川8级地震与2010智利8.8级地震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震害也表明,大多数剪力墙脚部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给震后的修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当前抗震设防目标已逐渐从结构“大震不倒”、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方面的考虑,向震后快速恢复城市功能与居民正常生活秩序方面发展。通过在结构中设置可更换消能器,当结构承受较强的水平作用时,将受损部位主要集中在可更换消能器处,不仅可以利用其优良的耗能性能,而且有利于对受损的部件快速更换,尽快恢复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现有技术中,针对外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处产生的位移相对较小,未能充分发挥阻尼器的耗能特性。科研人员提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剪力墙结构,包括基础以及设置在基础上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剪力墙与基础连接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预留空间,在每个预留空间内设置变形放大型消能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力墙结构,包括基础以及设置在基础上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剪力墙与基础连接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预留空间,在每个预留空间内设置变形放大型消能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放大型消能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下端固定在所述基础上,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在所述剪力墙预留空间的上底面;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一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在长度方向上划分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中部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中部铰接点与第一连接部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动力臂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外侧屈曲约束型耗能部件,在所述第二连接部阻力臂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三连接部连接的内侧屈曲约束型耗能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动力臂的上端与所述剪力墙预留空间的上底面之间活动连接形成一活动连接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销轴支座和固定铰支座;所述第二连接部铰接在所述销轴支座上;所述外侧屈曲约束型耗能部件连接在所述固定铰支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钢臂、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友宝周浩康维张梦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