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积水的下水口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排水
,具体为一种防止积水的下水口。
技术介绍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近年来发生城市内涝的情况越来越多,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一方面是降雨强度大,另一方面是排水井被杂物堵塞,或者排水井格栅式盖板的总开口太小,排水能力差,导致排水井排水功能失效,从而引起城市内涝,而且在出现城市内涝时,存在将排水井的盖板完全打开促进排水,而导致人员从排水井掉落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积水的下水口,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止积水的下水口,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上端开口与外界连通的浮腔,所述浮腔下端壁内设有控制腔,所述浮腔下端壁内设有上端开口与所述浮腔连通的过滤腔,所述过滤腔下端壁内设有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收集腔,所述收集腔左端壁内设有与所述收集腔连通的排液腔,所述收集腔右端壁内设有上端开口与外界连通的垃圾腔,所述排液腔上端壁内设有转动腔,所述转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积水的下水口,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设有上端开口与外界连通的浮腔,所述浮腔下端壁内设有控制腔,所述浮腔下端壁内设有上端开口与所述浮腔连通的过滤腔,所述过滤腔下端壁内设有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收集腔,所述收集腔左端壁内设有与所述收集腔连通的排液腔,所述收集腔右端壁内设有上端开口与外界连通的垃圾腔,所述排液腔上端壁内设有转动腔,所述转动腔后端壁内设有从动腔,所述转动腔上端壁内设有驱动腔,所述驱动腔上下端壁内设有上下位置对称的两个移动腔,所述过滤腔与所述垃圾腔连通设有两个中间腔,所述过滤腔与所述排液腔之间连通设有连通腔,所述排液腔与所述垃圾腔下端与下水道连通,所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防止积水的下水口,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设有上端开口与外界连通的浮腔,所述浮腔下端壁内设有控制腔,所述浮腔下端壁内设有上端开口与所述浮腔连通的过滤腔,所述过滤腔下端壁内设有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收集腔,所述收集腔左端壁内设有与所述收集腔连通的排液腔,所述收集腔右端壁内设有上端开口与外界连通的垃圾腔,所述排液腔上端壁内设有转动腔,所述转动腔后端壁内设有从动腔,所述转动腔上端壁内设有驱动腔,所述驱动腔上下端壁内设有上下位置对称的两个移动腔,所述过滤腔与所述垃圾腔连通设有两个中间腔,所述过滤腔与所述排液腔之间连通设有连通腔,所述排液腔与所述垃圾腔下端与下水道连通,所述移动腔、所述驱动腔、所述中间腔、所述垃圾腔以及所述过滤腔之间设有推出机构,所述驱动腔、所述过滤腔之间设有移动机构,所述浮腔、所述过滤腔、所述排液腔、所述收集腔以及所述转动腔以及所述连通腔之间设有辅助机构,所述推出机构包括所述过滤腔左端壁内设有的两个刮板,所述刮板可将垃圾推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所述过滤腔内设有的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和所述第三过滤网可对道路流下的水进行过滤,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所述排液腔内设有的推板,所述推板进行升降运动时可将水排出到下水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积水的下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机构包括所述驱动腔上端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动力连接有驱动腔,所述驱动腔下端滑动连接有升降摩擦轮,所述升降摩擦轮内设有环形腔,所述环形腔内滑动连接有弧形块,两个所述移动腔上下端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凸轮轴,所述凸轮轴贯穿所述驱动腔且位于所述驱动腔一端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升降摩擦轮啮合的传动摩擦轮,所述凸轮轴位于所述移动腔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移动腔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右端面固定连接有另一端与所述刮板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移动腔内设有连接所述移动板右端面与所述移动腔右端壁的辅助弹簧,所述中间腔后端壁转动连接有旋转销,所述旋转销固定连接有单向板,所述单向板上端与所述中间腔上端壁固定连接有单向弹簧,所述中间腔上端壁固定连接有可阻挡所述单向板顺时针旋转的阻挡块,所述垃圾腔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垃圾腔上侧后端壁转动连接有转动销,所述转动销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垃圾腔右端壁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牵引板,所述牵引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板上端面固定连接的牵引绳。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芬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