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渗透式自动复位雨水弃流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水弃流井,具体涉及一种渗透式自动复位雨水弃流井,属于雨水弃流井
技术介绍
降雨初期,雨水降到地面后会含有大量的泥沙、颗粒物和漂浮物等杂质,往往需要采用弃流装置或弃流井对初期雨水进行截流,以使初期雨水排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然而现有雨水弃流井仅仅只能对初期雨水进行截流,无法对降雨后期较为干净的雨水进行收集,从而导致降雨后期雨水弃流太多,这不仅极大的浪费了资源还加重了污水处理厂处理较干净雨水的负担。此外,现有雨水弃流井结构复杂,对井体本身的形状、构造有特殊要求,当采用旧井改造的施工方式来建造雨水弃流井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成本高且不方便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渗透式自动复位雨水弃流井,该弃流井结构简单,不仅可实现对初期较脏雨水的弃流和对后期较清洁雨水的持续收集,还可以降低后期雨水的弃流量。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渗透式自动复位雨水弃流井,包括井身、进水管、溢流管、截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渗透式自动复位雨水弃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身、进水管、溢流管、截流管、隔板、支杆、架托、容器装置、弹簧,所述井身上设有进水口、溢流口和截流口,进水口与进水管相连通,溢流口与溢流管相连通,截流口位于井身底部且与截流管相连通;所述隔板水平安装于井身内,隔板的形状及大小与井身的截面形状及大小相同,隔板上开设有开孔;所述架托设于开孔的正下方,架托通过支杆与隔板固连,架托上开设有供长连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容器装置包括容器壁、容器支杆、透水混凝土和长连杆,容器壁的顶部位置低于进水口和溢流口的最低位置,容器壁的外径大于开孔直径,容器支杆设于容器壁内且位于容器壁底部,透水混凝土铺设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渗透式自动复位雨水弃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身、进水管、溢流管、截流管、隔板、支杆、架托、容器装置、弹簧,所述井身上设有进水口、溢流口和截流口,进水口与进水管相连通,溢流口与溢流管相连通,截流口位于井身底部且与截流管相连通;所述隔板水平安装于井身内,隔板的形状及大小与井身的截面形状及大小相同,隔板上开设有开孔;所述架托设于开孔的正下方,架托通过支杆与隔板固连,架托上开设有供长连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容器装置包括容器壁、容器支杆、透水混凝土和长连杆,容器壁的顶部位置低于进水口和溢流口的最低位置,容器壁的外径大于开孔直径,容器支杆设于容器壁内且位于容器壁底部,透水混凝土铺设在容器支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华强,张亚雷,周雪飞,李树平,黄守渤,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